快訊

    【教甄大考驗3-3】特教教師2028補齊人手?基層憂負擔未減不樂觀

    2024-05-27 08:20 / 作者 吳尚軒 / 記者
    特教生比例逐年增加,現場人力跟得上嗎?圖為示意,《太報》繪製。
    《特殊教育法》修法後,教育部要求各級學校降低師生比,今年教甄特教名額翻倍成長,然而隨著身心障礙生比例持續上升,基層教師仍擔憂,一者目前增補速度比不上實際需求,再者如今環境和過往不同,特教教師的負擔不但未見減輕,甚至比過去更重。

    教甄季節開跑,隨著教育部力拼降低師生比、員額解凍下,各地教師今年招考名額連翻,就連過去被視為順位較後的特教教師,也迎來缺額大爆發的光景,如台北市過去兩年,每年僅20幾位正取名額,今年一口氣開缺62人;桃園去年69人,今年一口氣開招112人,瞬間跳上百位數。

    全國將增2500名特教師 各縣市開始補人

    「過去縣市有些師生比很誇張,現在《特教法》修法通過後,必須要跟上。」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特教主委鍾正信解釋,過去特教的師生比,是由各縣市自訂,日前教育部發布「特教人員進用辦法」後,統一規定各階段師生比,因此讓各縣市開始致力補人。

    教育部日前統一規定各級學校特教師生比。示意圖。陳品佑攝

    在教育部5月初發布的「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特殊教育班班級與專責單位設置及人員進用辦法」裡,對於學前教育階段師生比為1:15,國小階段師生比為1:10,國中則是1:8,高中為1:15;據此教育部預估,全國將增加約2500名特教教師,高中以下學校預計最晚將於2028年達成,幼兒園則預計在2031年補齊。

    目前全國特教教師有高達19%是代理教師,也就是說每5人就有1人處在一年一聘,難以累積經驗的情況,就連六都的代理比例幾乎都在10%以上,新北市更達到31%。

    然而大刀闊斧增補人力,跟得上需求的速度嗎?現場教師並不樂觀。

    加給30年如一日卻更多工 教師嘆分身乏術

    金采蓁是特教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她過去擔任國小特教教師時,見識過1000人搶25個名額的盛況,表示過去太多地方使用代理教師,當中央要求要按比例補人時,勢必需要更多教師。

    然而,學生的需求不斷提升。根據教育部統計,身心障礙學生比例近年來不斷攀升,國中小階段從10年前3.11%,到2023年已為4.5%,高中同一時期則從2.87%增加到4.26%。面對不斷增長的趨勢,金采蓁憂心,目前現場補人速度遠遠追不上實際需求。

    身心障礙特教生比例。

    尤其現場不少教師根本分身乏術。金采蓁指出,特教老師平時也要上課,規定的授課時數和一般教師同樣是每週16節,但卻常常要應付學生的突發狀況,「如果上課到一半,我負責的個案有狀況,也要先找人幫我hold住班上,才能趕去處理。」

    桃園市茄苳國小校長鄭友泰投身特教領域已有超過20年經驗,他指出,目前特教老師的負擔,已經跟過去20、30年前大不相同,過去是保母概念,把特教班學生帶好就好,但現在是要扮演支持系統,而在特教生比例不斷增高的情況下,「一般教師如果沒有做好準備,特殊孩子的學業、行為、情緒問題都得由特教老師處理。」

    除了授課、協助學生外,鄭友泰指出,近年來越來越繁雜的工作還包括文書作業,除了撰寫IEP個別教育計畫外,還要撰寫心評、課程計畫等,這些計畫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往往特教老師只能用下班、假日時間另外寫報告,然而相對之下,特教教師每月1800元的加給30年來幾乎未曾調整,這些都不斷增加現場教師的壓力。

    當現場擁有足夠知能的人力不足時,師生都不好受。其中一個案例正是日前台北市高中出現特教生情緒失控、攻擊老師的情況,另一起事件,則是5月新北市一名國小教師疑對自閉症學生不當管教,要求手動罰寫上萬字,讓學生心靈再度受創。

    校園內對於特教教師的需求日益高漲。示意圖,學生與本文無關。廖瑞祥攝

    對此,金采蓁也無奈表示,除了特教教師的人力外,許多一般教師的知能也要再提升,許多人還是用20、30年前的方式對待學生,儘管特教老師都會在學校裡舉辦各式講座、研習,但往往無法真的要求其他老師,她呼籲師培階段也要增加相關知能。

    教甄報名人數減?基層憂人力增補不樂觀

    當待遇未見調整,負擔卻持續繁重下,報名人數或許是個警訊。以台北市身心障礙類特教教師為例,2022年缺額20人,吸引846人報考,2023則以21名額招來765人競爭,今年開徵50人,則是660人報考。

    鍾正信指出,背後原因正是因為過去過度控管員額,遲遲不願開出專任缺額、只能長期代理下,許多人乾脆選擇轉職,而現在各縣市又一口氣釋出缺額,彼此相衝下有些縣市恐怕搶不到人,而在這樣的情況預估下,他對於2028年的增補年限並不樂觀。
    吳尚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