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教甄大考驗3-1】考一所學校高鐵折返跑3次 代理教師拼轉正先砸上萬元

    2024-05-27 08:00 / 作者 吳尚軒 / 記者
    要考上正式教師前,光是教甄過程就是一連串考驗。圖為示意圖,非當事人。陳品佑攝
    想當一名教師,到底要付出多少成本呢?過去超低的教甄錄取率,儘管近年漸有舒緩趨勢,然而在招考方式分散下,流浪教師們不僅每年常要負擔動輒上萬元的報名費,南征北討的交通、住宿費,以及耗費的時間成本,往往也是不小的負擔。

    談到今年(2024)參加教師甄試的過程,陳啟豪從手機上亮出行事曆,整個4月全台從南到北10多所學校跑透透,最誇張的時候,下午到新竹、晚上趕台中,隔天早上再去高雄,隔週接著就又是台北、新竹、高雄的瘋狂連環行程……

    3月起是教甄的時節,全台高中、國中小陸續招聘新教師,隨著教育部力拼降低代理教師比例,今年各級學校開缺熱絡,光是全國高中聯招就開出421個缺額,是過去10年以來最高,啟豪也趁著這波浪潮順利「上岸」考上正式職缺,一面教書還要一邊唸書的生活終於告一段落。

    漫長又煎熬的教甄過程 不少師資儲備人員選擇放棄

    過去在少子化下,各級學校實施員額控管,也讓尋覓不著教職的流浪教師,一時間成為輿論熱點,而根據教育部的計算方式,持有教師證者,除了擔任正式、代理教師外,其他選擇轉行或未就業者,一律計算為所謂師資儲備人員,而這個比例過去10年來,無論教甄錄取人數如何跌宕,始終在33%左右徘徊,也就是說約有3成的準教師,長年不願踏入教育領域。

    然而,當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在漫長又煎熬的教甄過程裡選擇放棄,事實上啟豪也差點就要放棄離開。

    教師任職情況比較。

    從研究所畢業到現在,他已經當了4年代理教師,化學系畢業的他,不少同學畢業後被找去藥廠甚至科技廠、半導體業工作,望著他們早早就達到百萬年薪、買車買房,還允諾可以幫忙內推,啟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我也努力很久了,從大學就一直拼到現在,也會有點捨不得啊……」

    今年就是他給自己的最後期限。假若再沒考上,就此離開校園,「沒想到就考上了,也算是命運吧。」而他感嘆,除了準備考試本身,參與教甄要耗費的時間、金錢成本,對不少考生其實也是考驗。

    報名還要現場交件 考一所學校竟要來回跑3次

    目前各級學校的教師甄試,高中階段有全國聯招,此外國中小也有縣市聯招,由於各校也可以自行舉辦獨招,尤其各地老牌明星學校往往選擇獨招,雖然是增加選擇,但也讓有志參加者要花上更多心力。

    教甄漫長的過程裡,代理教師往往要一邊教書,一邊唸書。示意圖。取自PAKUTASO

    學校獨招,往往是在初試1-2週前公布簡章、名額,初試過後約莫2到3天成績出爐、公告複試名單,緊接著1週後就進行複試。

    啟豪指出,這段過程,除了時程上往往讓老師需要臨時調課、排開事情之外,另一個問題是,許多學校報名複試時無法網路送件,還需要本人親送相關文件、證明,甚至要在限定時段完成,他就遇過因為某A校限定早上8點到12點送件,早上有課、排不開的他,只好6點搭高鐵南下報名,接著趕回台北上課,下午再到同一個縣市的B校參加另一場考試。

    考一間學校就要來回3次,而在緊湊的時間外,報名費也是另外的負擔。

    報名費每年上看萬元 再加交通、住宿成負擔

    不管聯招、獨招,都需要繳報名費,每次費用多落在800至1000元左右,進入複試也需要另外再繳費,相加下是一筆可觀負擔。啟豪細數,自己今年光是報名費就花了1萬多元,再加上高鐵、交通與住宿費用,光是求職成本可能就要花上2萬多元,對此他坦言,雙北的職缺往往較多,家住台北的他其實省下不少負擔,對中南部的考生來說,報考的成本、開銷恐怕又更可觀。

    要踏入校園擔任教師前,需要付出許多心力。資料照,廖瑞祥攝

    還有個考驗是,教甄的競爭對手不僅菜鳥教師、流浪教師,也有正式教師會參戰,大多是希望換學校任職,比如希望回到家鄉任教,但等不到借調,因此只好自己參加教甄;陳啟豪指出,也有的學校獨招時,會依照任教年資加分,明顯就是要找資深教師,「以前在考的時候也覺得很討厭,已經是正式了,為什麼要來跟人家搶?」

    但他也坦言,周遭朋友不少也是正式教師,聽到他們遭遇學校霸凌、被主管欺壓的情況,卻又苦苦等不到借調名額,也可以理解為何會選擇主動出擊,「但其實他也沒有要跟你搶,只是覺得現在這個環境不好。」

    代理教師一年一聘,尤其考量到學校員額調整,不到下學期往往不知道明年是否還能待下去,在上岸前,不少教師就是過著不知明年身在何方,難以確定未來的日子。啟豪回顧,自己還算調適得過來,但確實看到不少人因此越來越消沉、掙扎,甚至有人會陷入開始怨恨資深教師「佔位子」不退休的情況,「但也難免,畢竟大家都那麼辛苦。」

    教甄收費賺很大?校長嘆:大多只是打平成本

    對於第一線考生的苦惱,國立中興大學附中校長陳勇延則說明,學校在教甄實務上其實存在諸多困難,通常學校是下學期才會調查教師退休意願、檢討員額,而報退休後也還要上級核准,接著才能召開教評會通過招考簡章、名額,也因此不管聯招、獨招,才會都在3、4月左右開出名額,「很難更早,其實一般找工作也都是一兩週前公告啦。」

    教甄費用對教師雖是負擔,但對學校來說可能也僅是打平成本。示意圖


    他也指出,自辦教甄要學校由自己的業務費來支應,如筆試每份試卷至少要外聘2位委員出題,再由1位委員組卷,此外如筆試時的監考人員、複試試教至少3位評審、口試也要有委員,這些都需要經費聘請。

    陳勇延坦言,確實有些學校辦教甄會有盈餘,但大多只是剛好跟成本打平,不同科目的報名人數之間會有落差,熱門學校一科可能有100、200人報名,但後面往往還要辦代理教甄,可能只有幾個人報名,甚至沒人報名的狀況,耗用的成本卻跟正式教甄所差無幾,「代理教甄一般都會虧損,所以才要靠前面來補。」

    地方聯招自行串聯 工會籲中央出手整合

    代理教師工會理事長黃湘仙則指出,教師實習完到取得正式教職之前,每年4到7月甚至8月都是處在不穩定的狀態,而各地教甄時間不同,也導致各地搶人,先考上學校的人,後來考到其他學校可能又會放棄錄取,也會有人一口氣報名多個考試,再評估哪裡考上的機率選擇其中一個去,種種情況下不但對學生是負擔,其實學校也多了無法錄取到人、白費行政成本的風險。

    全國代理教師工會理事長黃湘仙。陳品佑攝

    目前,教育界存在所謂中區聯盟,最早是中部縣市串聯,在同一天以同一份試卷進行初試,以節省人力成本與彼此搶人的可能,而包含花蓮、宜蘭、新竹等縣市也都在列。

    對此黃湘仙指出,中區聯盟的規模不斷擴大,說明地方其實有所需求,如今已有超過一半的縣市加入,中央是否可以思索整合,可以減少重複的行政成本,甚至也可以比照考高普考一樣,在同一縣市直接考試,免去考生四處奔波的成本,對此她期許,新上任的內閣團隊、教育部長可以好好思索此事。
    吳尚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