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2 14:25
海洋環繞的台灣,海事人員培育卻始終艱辛。歷經多年後,更大、更新,並能讓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海事實習船「御風號」終於正式啟航,然而眼前的人才考驗依然嚴峻,不僅技高階段的學生人數逐年減少、大專畢業生上船率僅有2成,甚至就連教師都在業界磁吸下,未來都恐怕有斷層危機,對於萬般民生物資皆需仰賴航運的台灣來說,將來是否還有國人能肩負國輪的運作,是不容小覷的挑戰。
2025-04-21 11:00
台北大巨蛋從能否作為演唱會使用,爭議不斷,近期又因歌手蔡琴拒唱掀起討論。究竟這座全球僅有的下沉式巨蛋場館,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下,舉辦演唱會隱藏多少公安危機?
2025-04-11 16:02
推動行人徒步區的成敗,除了前期與地方住戶、店家溝通,實施後能否落實也很重要,在台灣,很多徒步區令人詬病的是,管理落於鬆散,區內停車位淨空,車輛在徒步區內橫行穿越也未被攔阻。
2025-03-03 13:09
讓高中職學生畢業後,先體驗職場探索人生,再回頭唸大學的青年儲蓄帳戶計畫,從2017年上路迄今即將踏入第9年度,我們追蹤幾位當年曾參與計畫,如今也將從大學畢業的學生,發現當他們回到校園後,不僅目標更明確,對未來也比同學更從容,然而,在人人有大學的時代趨勢下,申請職場體驗的學生人數卻是年年下滑,面對這個情況,主管機關該要如何調整?
2025-02-20 16:53
2024年底,立法院三讀通過25年未修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從中央挖了3753億元到地方,這是多年來地方首長、學者的多次呼籲,但法一過卻讓各界憂慮紛紛,《太報》帶領讀者一起看,這塊大餅到底怎麼被瓜分?哪裡出了問題?有沒有辦法來補救?
2025-02-17 07:00
去年發生多起公車重大事故,也凸顯了公車司機M型化的缺工結構問題,中央及地方政府都在倡議稱呼公車司機為「駕駛長」,跟著《太報》了解這薪水高但工時長、壓力大的工作辛苦,又該如何讓這職業提升駕駛文化,才能真正建立專業度及尊榮感,贏得認同,藉此吸引更多人願意投入這工作,改善缺工問題,提升公車服務品質。
2025-02-11 09:00
台灣已進入超高齡社會,因應人口變遷,的確應該針對中高齡制定國家政策,但是《壯世代政策與產業發展促進法》的立法牽涉到私人利益爭議而變了調,更不該將「壯世代」發展簡化為只是個產業,使相關政策推動更加不易。《太報》希望透過解析當前熟齡族所面對的問題,民間已經推動的行動,及借鏡中高齡勞參率高的日韓作法,指引未來政策推動的可行方向。
2025-02-03 08:20
電子產品的壽命愈來愈短,絕大多數廢棄後都未再利用,當過度生產、消費到電子垃圾滿坑滿谷,「拿回維修權」已成為國際間推動淨零的重要方向,在台灣,立法比照「節能標章」要求商品的維修度、耐用度卻停滯不前?當廠商把「維修」變得越來越難時,民間卻已有許多自發性的維修團體成立,他們維修的不只是商品,還有人心跟觀念。
2025-01-06 16:53
從古早的金光黨、點數詐欺,到如今網路上隨處可見的投資詐欺,台灣的詐欺手法不斷進化,危害程度也越來越嚴重,不僅資金,受害者就連房產也可能付諸東流,還欠上高額負債;為此,《太報》訪問第一線偵辦的警界專家,不僅解析當前最兇惡詐騙手法,也指出目前在法規、制度上可以如何加強,才能讓執法人員面對Meta、Line等跨國平台時有足夠後援,此外也得從教育著手,杜絕青少年淪為車手的可能。
2024-12-27 15:21
百年台鐵在2024年轉為公司化,進入新的里程碑,元旦風光揭幕時提出「確保安全、提升服務、永續經營、幸福企業」四大願景,但是一年過去了,台鐵是否有理性面對挑戰與困難,以企業化精神落實各項改革,達到改善財務狀況、進補人才、建立安全體系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