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紅風暴延燒全台,圖為高雄市衛生局日前查封海順、津棧、佳廣等公司的違規辣椒粉。高雄市府提供
「源頭控管」是食安五環的第一環,要從源頭預防管控食安風險,近來的辣椒粉添加蘇丹紅的食安風暴,不只凸顯早在2018年被公告列毒性化學物質的蘇丹紅「源頭控管」仍有諸多漏洞,更令人擔憂的是,2013年跨部會盤點的57種具食安風險疑慮化學物質,至今仍有20種仍未納管,恐成食安未爆彈。黑心辣椒粉流竄全台,引發人心惶惶,各級政府補破網追查添加蘇丹紅的源頭跟去向,但是這些黑心商人真的能夠得到嚴懲嗎?
時間回到2015年,彰化有不肖業者購買工業用碳酸鎂做成胡椒粉、胡椒鹽等,銷往全台16縣市的食品店、小吃攤等,任由消費者吃下肚,引起全民公憤,但是檢方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起訴,一、二審法官認為只是「規格不符」,判決無罪。此案件判決在當時引起社會譁然,最高法院認為二審曲解「工業級碳酸鎂也是合法食品添加物」,因為工業用碳酸鎂雜質高,其中的雜質成份有驗出有害人體健康的「砷」,也是中藥砒霜的主成分,毒性甚強,長期使用或接觸含砷物質可導致慢性中毒,不能給人吃的東西就是不能當作合法的食品添加物應判有罪,但礙於《速審法》規定,使業者逃過刑責。
諷刺的是,碳酸鎂是2013年行政院邀集經濟部、衛福部、農委會、環保署等跨部會依照國際及國內曾發生的食安問題,盤點出57種具食安風險疑慮化學物質的其中之一,跟硫酸鎂一樣為衛福部許可的食品添加物化學物質,但因為有僅限工業用卻被違法添加到食品的化學物共有15種,包括亞硫酸鈉、鈉明礬、硫酸銅等,都列為優先評估列管清單。
這57種食安疑慮化學物質,除了甲醛等8種是在環保署化學局(環境部化學署前身)2017年成立前就已公告為毒化物,化學局之後在2017年公告孔雀綠、二甲基黃等13種為第四類毒化物,2018年再將蘇丹紅(蘇丹1至4號、蘇丹紅G等8項)及二乙基黃等合計7種共14項列為第四類毒化物,2021及2023年先後再將氟化氫、一氧化鉛等7種列為關注化學物質,另外列管的農藥有二氯松等3種。
57種具食安疑慮化學物質列管情形表
工業用恐含更毒重金屬 黑心業者稱「沒送驗而已」獲判無罪 但是,
碳酸鎂等與食品添加物同品項的15種食安疑慮的化學物質,至今都未列管。不只是黑心胡椒粉,高雄也有不肖業者為增加海帶的軟化速度,向化工行購買工業用亞硫酸鈉、冰醋酸等浸泡海帶販售給下游廠商,時間長達10年,有3114公噸被消費者吃下肚,但結果業者同樣以主張「所添加的化學物是主管機關公告核准使用,只不過未經送驗許可」而獲判無罪。
此外,還有5種化學物,包括曾被製造假米酒的甲醇、或添加於酒、醋的水楊酸,以及原本是可作為食品添加物,曾有高雄不肖業者將工業用賣給製麵廠用在熟麵冷卻水中消毒、殺菌的二氧化氯,儘管衛福部2017年6月已修正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將第(二)類殺菌劑刪除二氧化氯,但是至今仍未列管。
這次蘇丹紅風暴連胡椒粉中標,但胡椒粉捲入食安風暴並非首例。高市府衛生局提供
長期關注食安議題的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指出,上述那些
核可的食品添加物化學物質,本身無毒,有毒的是其中的雜質成分,工業用的純度相對食品用的低,可能含有其他重金屬。因此若過去在國內曾經有發生有業者用工業用化學物違法添加的案例,政府就應該要列管追蹤。消基會指出,由於雜質高、純度低,工業用相對食品用的化學物成本要低廉許多,這也是很多黑心業者鋌而走險,無視消費者健康的原因,以當年的黑心胡椒粉為例,工業級碳酸鎂每公斤價格約60元,食品級碳酸鎂價格約180至300元,落差至少3倍以上,業者很明顯是為了撙節成本才使用工業用碳酸鎂。
事實上,化學署在分類的毒性化學物質外,增加「關注化學物質」,定義就是「非毒性化學物質以外,但為國內外關注的民生消費議題,且具有內分泌干擾素特性或有腐蝕性、爆裂性等其他危害性之虞的化學物質」,
相較於毒化物必須從製造、輸入、運送、販售等都要列管,「關注化學物質」雖未全部列管,至少可就其特性,部分項目列管,透過追蹤機制,儘量避免食物用到工業用化學物。過去包括監察院及立法院預算中心的調查報告,都有點出這些經盤點的食安疑慮化學物遲遲未納管的問題。監院調查報告就指出,化學署針對這些未列管的食安風險疑慮化學物質,說會督促業者遵循「四要自主管理」,並無法律約束力,僅能以「輔導」方式督促業者遵循,且無從訂定相關查核制度及罰則,易形成具食安風險疑慮化學物質進入食物鏈管理之漏洞。
20種尚未納管的化學物質的食安疑慮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說好的源頭控管變成部會均不想管為什麼這些化學物遲遲不列管?化學署長謝燕儒解釋,針對這15種食品添加物的化學物,原本想要公告列管,但是食藥署認為只要製造廠商申請並且核准,就是合法的食品用添加物,沒有申請的就不是合法添加物,以碳酸鎂為例,只要查到不是核准使用,就可以用《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開罰。
至於另5種非食品添加物,至今也尚未列管的化學物,謝燕儒認為,那時的食安事件樣態有其他因素造成,且現況有其他法規可以列管,例如2001年台灣中部地區的毒米酒致人於死事件,是因為那時候缺米酒,才會發生甲醇製酒,若將甲醇列管,估計全台有5000多家業者要運作,影響較大,且製造假酒有其他法令可罰可管。
有些未列管的化學物則是因為其他部會有異見。例如農業部反對水楊酸列管因為農業用栽培有用到,而食藥署也認為水楊酸可用於香料,因此化學署沒有納入列管。
究竟該如何杜絕工業用化學物違法添加到食品,食藥署指出,建置的「非登不可」系統,都有要求食品業者及食品添加物業者自行登錄,可在系統查詢合法廠家與添加物,業者的食品用添加物都必須登記產品登錄碼。
可是這是下游廠商在購買時,可以依據缺少登錄碼或沒有完整包裝,懷疑是非合法的食品用添加物,但是如果下游廠商就是貪圖價格便宜,這項機制能夠防弊嗎?
化學添加物能不碰就不碰 要自保先改變兩消費迷思前環保署毒物管理處長、東吳大學微生物學系兼任教師袁紹英呼籲:「民眾還是要從消費端先做飲食改變,台灣的所有食品廠商才有可能都回到良心事業」。
目前台灣有797種合法食品添加物,袁紹英說,有的是為了延長食物的保存時間,有的是為了賣相好,要增加產品的色、香、味及口感等。添加物有分為天然跟人工化學,化學添加物能不碰就盡量不要碰。
他以多年前的塑化劑風暴為例,業者為了增加賣相,讓果汁更有濃稠黏密感,可以選擇用天然添加物例如棕櫚酸,但是卻被不法商人用跟棕櫚酸價格相差甚大的塑化劑做替代。
儘管塑化劑給台灣民眾上了一課,但是黑心食品並沒有因此杜絕,袁紹英感慨,
台灣消費者還是喜歡「俗擱大碗」,希望口感佳但又要求平價,這讓不法業者有可趁之機,這是消費端的第一個迷思。此次蘇丹紅辣椒粉風暴,則是顯示台灣食安教育推動仍待努力的第二個迷思。袁紹英說,很多人有錯誤觀念,認為辣椒一定要是紅色,但是天然的紅色辣椒,因為含有鐵質一定會氧化,時間久了一定會變黑,若放了半年仍舊紅咚咚是不可能的。他認為,未來更積極推動食安教育,也是台灣要杜絕黑心食品,避免再捲入食安風暴的關鍵之一。
蘇丹紅會讓辣椒粉紅咚咚,增加賣相,但攝取人工化學物就是有風險。照片截自食藥署網站
一直強調以安全食品及食材供應的主婦聯盟合作社,2017年就制定「合作社食品添加物使用規範」,從不同類別的食品添加物內,分別匡列出社內允用、禁用的添加物,允用的食品添加物種類僅占衛福部「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約7%,盡量減少製造過程中非必要的食品添加物。
主婦聯盟合作社認為,不加食品添加物,也有機會依賴配方、加工、包裝儲存等技術的創新或改變,維持品質,可是成本會增加,技術能力也需提高。舉例像是果乾、蜜餞,市售蜜餞追求方便保存而添加防腐劑,為增進色澤會添加漂白劑與人工色素,甚至使用甜味劑與人工香料來增進風味;主婦聯盟合作社的果乾、蜜餞,像是「無糖愛文芒果乾」的成分只有甜度14度以上的新鮮愛文芒果,製造過程不添加蔗糖調味,直接乾燥加工,保留天然芒果香。由於不添加防腐劑,果乾與蜜餞需要冷藏保存,「透過改變食物的存放方式,能減少食品添加物的使用」。
當初政府選定57種易非法流入食品之化學物質優先加強列管,至今仍有20種尚未列管,其中又有多數是屬於可以作為食品添加物,卻被可能參雜含毒性更高重金屬的工業用「魚目混珠」下,在政府不作為下,民眾可以先從改變飲食習慣,選擇自然添加物,建立正確的食安教育以求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