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深度報導】待遇難敵科技業?1600小型學校生生有平板卻難找老師

    2023-09-23 07:00 / 作者 吳尚軒 / 記者
    生生用平板政策上路,教育現場雖已有足夠的設備,但仍缺資訊專長教師。圖為示意圖,非當事學校。教育部提供。
    隨著數位浪潮來襲,教育部2年前喊出「生生用平板」政策,耗資200億元添購平板設備、建置教學平台,如今隨著軟硬體陸續到位,更凸顯出現場人力缺口,尤其全台1600所小型學校,就連要聘請專責資訊教師管理、維護設備都有困難,大多僅能由其他教師兼任。

    談到現在資訊教育的負擔,通訊軟體另一端的阿維(化名)向記者秀出郵件截圖,「教育局舉辦A1、A2研習課程,請未通過的老師盡快參加,教育部規定所有老師一定要有各3小時認證時數……」

    「我很想試試看,一直不參加會怎樣。」阿維無奈地笑了笑,他是一名國小老師,所謂的A1、A2課程,是指生生用平板政策上路後,為了讓現場教師都能夠跟上腳步開設的培訓課程,然而看在過去2年來已經為了數位教學、資訊素養忙翻天的他眼裡,「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我還要花時間看這些,我早就都會了。」

    疫情逼出數位教育 教育部砸200億買平板、添軟體

    2021年5月,猛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重挫全台,當時各地機關不僅因三級警戒封鎖,各級學校也首度迎來教育史上最大的停課潮。儘管當時教育部喊出「停課不停學」的原則,要求學校展開遠距授課,然而最棘手的問題就是,不少學生家中缺乏足夠的電腦、平板設備,另一方面來說,從講台變成鏡頭後,老師們對教學模式的轉換也措手不及,數位落差成為當時除了身體健康外,教育現場最嚴重的問題。

    根據統計,2021年中旬時,全台政府機構提供、可供學校使用的平板電腦總數約有26萬台,其中有8萬台就集中在台北市,緊鄰在側、人口更加稠密的新北市則為3萬台,足見不同區域間,光是設備的取得就有極大的落差,在部分山區甚至無法線上授課,只能由老師錄製課程後,存在隨身碟裡送去給學生。


    疫情之後,全台各級學校都被迫熟悉線上、遠距的教學方式。資料照,教育部提供。



    如此落差必須彌平。為此,教育部在同年11月推出「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也就是坊間俗稱的「生生用平板」,這項為期4年200億元預算的政策,除了耗資60億元,開發數位教材與大數據資料庫外,重頭戲便是以140億元提升校園網路,並購買61萬台平板電腦,目標是達到偏遠地區學校每位學生擁有1台載具,非偏遠地區則是每6人擁有1台載具。

    去年(2022)為止,全台4000所高中以下學校裡,就有約1200所屬於偏遠地區學校,共10.7萬名學生,非偏遠地區則有224萬名學生,隨著政策施行,一台台數位裝置已經在去年9月開學時,陸續送進學校裡,硬體資源到位了,然而能夠教導這些學生的老師卻依然缺席。

    月薪4萬難敵業界 資訊教師早就鬧人力荒

    從國小到高中,校園裡舉凡跟3C有關的事務,大多都由資訊組長或資訊教師1人負責,除了日常的維護外,不少更須負責即時維修的任務,隨著數位時代到來,資訊素養在校園內的重要度不斷提升,但許多學校甚至找不到專業人員。

    而這情況不僅是在鄉鎮,2021年時教育界的熱門新聞,正是位於新北市的永和國中招聘2名資訊代理教師,一連招聘29次才終於有人願意應聘;2022年時,更連台北市的建國中學也出現連續招聘13次,才終於找到資訊代理教師的困境。

    儘管今年全台都出現教師荒,但其實資訊科的人力缺口早在幾年前就陸續浮上檯面,就連首都蛋黃區也找不到人,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張信務便無奈指出,因為如今產業界需求熱絡,擁有資訊能力的教師,轉往業界的待遇比學校更好,也造成各地都缺老師的困境,尤其偏鄉12班以下的小型學校,就連設立資訊組都沒辦法,只能找其他教師兼任,他們也需要更多的幫助。

    就連建中招聘資訊教師都有重重阻礙,其他學校的困難可想而知。取自Google Map。


    教師的薪水視學歷有所差異,整體起薪約為4萬元出頭,但這只是專任教師,少子化下為了防止教師過剩,資訊類通常只開代理職缺,薪水打折後約為3.9萬元月薪。而根據104人力銀行統計,資訊類工程師2023年的月均薪則落在5-6萬元左右。

    「所以最後就是我們這些菜鳥要負責!」阿維露出苦笑說,各校通常就是由最年輕的男老師兼任,「因為學校通常會覺得,年輕男生就懂電腦、網路。」

    偏鄉人少、流動率高 菜鳥教師硬著頭皮扛資訊

    毫無背景的菜鳥教師,一到職就要學會修電腦、管資安,聽起來雖然荒謬,但事實上這才是台灣教育現場的常態。

    阿維學生時代在教育大學唸美術,畢業後到了位於北部的山區學校任職,一瞬間全校網路、電腦以及資訊系統的維護都成為任務,舉凡當機、網路斷線、螢幕不亮等大小事都要找他,他只得自己硬著頭皮買書讀、上網找教學,「也可以說是增加一種技能啦。」他如此苦笑道。

    生生用平板上路後,學校一口氣補進30多台平板,此後的負擔更頻繁了,「常常到一半被叫過去幫忙,就是學生忘記密碼」,行政業務忙就算了,他自己每週也有課要上,當他不在辦公室時,其他教師難以借用平板,阿維也無暇分身去協助別人。

    阿維的情況不是特例。根據統計,目前全台2671所國小裡頭,有1472所規模不到12班,也就是超過一半是所謂小校;967所國中則有共202所不到6班規模,佔比約2成,小校的人力配置,大多無法設置資訊組這個單位,甚至無法開缺聘請資訊教師。

    難以設立資訊組之小型學校數


    南投育英國小就是這樣的案例。教務主任黃建勳說明,根據法規,資訊教師這樣的科任教師,每週至少要有20節課,但他們全校只有11個班級,且國小要三年級後才有資訊課,全校課程根本滿足不了資訊教師的基本時數,也因此無法開出職缺,大多只能由自然老師兼任,「有資訊專長的人,小校根本養不起。」

    南投有約5分之4的學校是小型學校,黃建勳再談到,離島偏鄉通常只能請非資訊專業的代理教師,他們大多能力有限,有時光是解決基礎問題,像是無法登入就頻頻卡關,此外教師流動率也很高,如何進一步結合用平板教學?

    「我們需要更多支援」 教師融入數位教學仍待協助

    場景切回台北,今年(2023)9月,為了回顧並檢討過去1年的施行成果,教育部舉辦了數位教育論壇,身為生生用平板重要推手的執秘郭伯臣以振奮的語氣分享,在透過線上平台及教育大數據的協助下,可以發現學生的學習成效明顯提升,以2022年度的科技化評量來看,每週使用教育部因材網學習的學生,在國英數三個科目的評量通過率比未使用者高出1到2成,更指出學會運用數位科技自主學習的學生,不但成就較高,「也可以減少網路沉迷。」

    數字成效讓人很是振奮,但這仰賴於現場各科教師,將平板裝置及數位資源融入教學,等於是新的教學型態,在論壇現場也有教師反映,目前如果配合雙語政策進行雙語教學,可以減少授課鐘點要求,希望使用數位教學時也可有相應的配套。

    資訊組長、資訊教師、一般教師的資訊能力,實體的平板設備,以及線上的教學資源陸續到位後,如今教育現場面對更大的問題,正是人的問題。

    軟硬體到位後,人力才是教學現場最大考驗。圖為示意圖,非當事學校。教育部提供。


    對此,教育部的協助措施是舉辦相關研習,並要求所有老師都必須完成A1的科技輔助自主學習概論,以及A2的數位教學平台介紹等2堂課程,然而阿維無奈地說,這兩個課程相加,其實只是把現有像是因材網、酷英網、均一等教學平台做基礎介紹,「當然對比較老或不熟悉的老師,他可能需要這些東西,但我們需要更多的支援。」

    花蓮源城國小教師唐宇新從多年前,就開始將數位工具融入課程,他對目前的培訓內容也感到存疑,他指出,目前有A級基礎課程,以及B級進階課程,但他參加B級課程時,卻從裝置使用時數發現,恐怕講師也沒有很常使用平板教學,「所以現場教師的能力是問題,研習講師的素養也是問題」,他擔憂現階段恐怕不少講師只是熟悉教學平台,但實戰經驗並不充足。

    對於種種現場的困境,主責此政策的教育部資科司則表示,目前已補助各縣市成立編制3-15人的數位學習推動辦公室,由縣市政府統籌應用,可調派到校服務,此外也補助載具安裝載具管理系統,可由推動辦公室統一執行部署、派送、更新軟體以及清除個資等操作,降低學校管理人員負擔。

    資科司也談到,如果學校管理人力仍然不足,縣市可聘用臨時人力協助相關事務,或以支應代課鐘點費、減授課費用等方式鼓勵校內共同分工,各縣市政府也可運用相關補助經費,聘請巡迴人力協助偏遠學校,且補助購置的載具保固期4年,合約中規定得標廠商需在時限內提供到校收送、報修服務,每學期也需到校巡檢一次。

    生生用平板上路後,各校進一步將數位科技融入教學。圖為示意圖。教育部提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2015年便指出,透過數位、資訊科技,可以幫助達到「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目標;然而隨著全球在2020年受到疫情衝擊,超過半數國家被迫轉為遠距學習後,教科文組織2023年的《全球教育監測報告》則更強調,科技學習可以帶來幫助,但在缺乏教師的情況下永遠不會奏效,總幹事阿祖萊(Audrey Azoulay)也呼籲各國,「將學習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並支持教師。」

    2023年已經邁入下半場,隨著AI科技的發展,教育現場的數位浪潮更加無法回頭,軟硬體到位之後,更不能忽視的是教育現場最珍貴的資源,也就是人力如何補上。
    吳尚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