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深度報導】「私校畢業怎麼管人?」 管理科系竟成今年招生缺額王

    2023-08-24 07:00 / 作者 吳尚軒 / 記者
    大學分發測驗日前放榜,往年熱門的管理科系,今年卻成為分發缺額第一。圖為大學分科測驗考場,廖瑞祥攝
    少子化下,大學放榜連學校也哀愁,不同科系更輪流當爐主,前年餐旅系宣告全面消風,去年外語系慘遭重挫後,今年竟然由過去熱門的管理類科系成為分發缺額第一,教育界分析背後成因,是過去各校廣設管理學院,但如今私校管院逐漸失去就業競爭力,學生寧可選校不選系,先進國立大學再拼轉系,也讓這門通用性極高的專業面臨窘境。

    過去,大學放榜時學生們幾家歡樂幾家愁,然而這幾年來,校方高層的心情也跟著七上八下,因為放榜同時意味著招生結果出爐,而在少子化浪潮不斷沖刷下,越來越多學校賴以為生的命脈因此受到侵蝕。

    去年(2022)全國大學10.4萬個招生名額中,有1.4萬個名額招不到學生,大多集中在私校,就連老牌名校也受衝擊。文化大學5000個招生名額只招到一半學生,淡江、義守也出現上千個缺額,是所有私校都格外慘痛的一年,而且痛苦恐怕還沒結束。

    寄存4000名額後缺額6000 教師嘆:招生根本沒好轉

    今年度(2023)的大學分發在8月15日揭曉結果,歷經繁星、個人申請、考試分發後,全國10.1萬個招生名額中,最後缺額是6464人,乍看下缺額驟減,似乎是逐漸回穩,但大學考分會執行秘書沈聖智便直指,今年缺額仍是近5年第二高,「之後少子化是各大學都要遇到的問題。」

    少子化效應依然持續,尤其在社會風氣「先公後私」概念根深蒂固下,私立學校首當其衝,6464個缺額裡,6367個缺額分布於私校,也就是說公立學校幾乎全數滿招,僅有私校受創。

    近年大學招生情況比較

    而且,原本的情況可能更嚴重,因為這已經是優化過的數字。鑑於招生名額是爭取不易的資源,為了避免招生不佳被扣減名額,大學評估環境惡劣時,能將部分名額暫時「寄存」於教育部,待他日情況樂觀時再取回,寄存的名額自然也不列入缺額計算。

    根據教育部統計,去年全國大學僅寄存327個名額,學生減少、名額依舊,才造成史上最高缺額的窘境,經過教訓後,今年總共寄存了4449個,其中大多為私立大學,據稱文化大學便寄存超過900個名額。一名教師會幹部便私下指出,寄存了4000個名額後出現缺額6000,也就是說實際意義上的缺額就是1萬人出頭,「跟去年1.4萬相比根本沒好上多少。」

    而更令人驚訝的是,過去招生火熱的管理領域科系,竟然在今年成為分發管道缺額比例最高的科系,總共有1273個名額懸缺。全國高中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秘書長許麗吉表示,長期來看,考量未來就業,對社會組學生來說,商、管依然是大宗選擇,然而管理的缺額不管數字、比例都多,「那就是真的多,代表少子化很嚴重。」

    私校管院沒競爭力?高中教師估:學生寧可去國立拼轉系

    許麗吉推測,缺額增多的原因,在於少子化下,公立大學招生名額並未調整,「學生就往前擠進國立大學,對文組來說,趨勢可能是選校優先於選系」,確實就有些學生去唸頂大的文學院,可能是為校名,或者之後轉系,而不會有唸私校的動機。

    她更進一步指出這有隱憂,因為轉系其實並不容易,而近年來大學因為志趣不合休退學的比例仍然沒有下降,站在教師立場,還是希望學生選擇心之所向才有續航力,國立學校這些科系即便招滿,也須觀察學生是否一年後就轉系走人,「只是把學習問題丟到大學端」,而學生假若轉系、重考,也要再多花一兩年時間。

    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吳忠春的觀察更直接。他直言,少子化影響下,私校容易招收到成績屬於中後段的學生,然而這些學生唸管理科系,比方工業管理,畢業後的出路就是去管理廠房、調度人力,「但拿私校學歷,又只有大學畢業的話,人家會覺得你怎麼有辦法管人?」也因此可以看到,近年來其實私校管理科系不少都慢慢受到衝擊。

    管理系廢得多也設得多 校校都有的管院為何大起大落?

    從少子化海嘯開始強力發威以來,每年的缺額「爐主」都不同,上榜者則以文科居多。110學年度時,餐旅遊憩類科系以3成的缺額率成為缺額王,背後原因除了當時正逢疫情、產業前景慘澹外,長期原因更包括過去私校為吸引學生,過度膨脹招生名額;111學年則是外語類科系受到最大衝擊,關鍵則是在時代變遷下,學生、家長普遍認為唸其他科系也能學好英文,還能有其他職場技能,不需要投注4年時間在語文科系上。

    近年大學分發招生缺額爐主

    今年外語退居第二,改由管理站上風尖浪口。而這個領域其實也是大起大落,若以關鍵字來檢視近5年來大學新增、裁撤及停招、改名的科系名稱,則可發現光是新設科系中,就有15個系名稱含有「管理」,高居關鍵字第一,停招或裁撤的科系,更有26個科系名稱含有管理,同樣為關鍵字第一,申請改名的科系也有11系改名後包含管理字眼,在所有領域中,管理科系顯然始終是個熱門話題。

    大學科系變動關鍵字

    對此,靜宜大學監察人陳振貴便分析,生活各行各業都需要管理,「但現在來看幾乎已經飽和。」

    陳振貴指出,1994年推動廣設大學以後,政府規定要成為大學,必須有3個學院或學群,而管理一方面是最專業的通才,另一方面設備簡單、成本低,對學生又有吸引力,因此許多學校在3個學院的要求下紛紛設立管理學院,從早期的生產、行銷、人資、研發、財務,到近年的資訊管理、人工智慧管理,幾乎每間學校都有管理學院或科系,「它是成本低,但是又能跨域的專業通才。」

    吳忠春更指出,管理學院過去確實曾經膨脹,如今因為少子化影響,不少私校科系面臨招生壓力甚至必須停招關門,但既有的老師要去哪裡?因此現場實務的解決方式,「就是關掉不受歡迎的管理系,再開受歡迎的管理系」,比如停招餐飲管理系,改設資訊管理系、傳播管理系,因為老師們的核心能力大多仍是管理學,可以快速轉換到其他領域。

    管理不可或缺 資深教育家籲:跨域結合科技、資訊專業

    對於科系前景,陳振貴認為,管理仍是各組織都不可或缺的必需能力,即使時代趨勢改變,半導體、資訊產業也需要管理人才,管理科系應該轉向,要跨域學習STEM相關能力,才能讓學生跟市場需求結合,也讓科系能達到救亡圖存的目的。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未來直到117年為止,大學新生人數將會以每年3000到6000人的速度逐年遞減,從過往曾經風光一時的餐旅、外語,到適應力極強的管理科系都連番受創,下一年受傷的又會是誰?而這些系所,又能否在人口持續走低的時代裡找到新定位呢?
    吳尚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