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師大師培學院院長林子斌主持雙語教育北區分享會。吳尚軒攝。
雙語教育政策上路實施多年,各地政府仍陷入執行方法不一的困境,此外民間對於教師語言能力的要求也不斷有討論。對此教育部代表今(7/8)日出席台師大成果分享會時表示,教育部將訂定一致的雙語教學原則,對於教師英語力的標準也將再進行討論。
國民中小學部分領域課程實施雙語教學北1區成果分享會,今日於台灣師範大學舉行。由於目前國民教育階段,各縣市政府對於雙語的執行方式與定義看法紛歧,教育部國教署專委員張硯凱致詞時便表示,對此教育部希望趨同,將會訂定雙語教學原則,但目前時程還未確認,還要再跟國發會討論。
張硯凱並談到,教育部未來預計會找試辦學校,試行在校園裡營造雙語口說環境,預計會找已有實施雙語教育的中小學,他表示目前雙語大多是在課程、課間進行,但應該要離開教室後繼續,相關做法也會再研議。
另外,目前雙語教甄多要求教師具備CEFR B2等級英語能力證照,比如全民英檢中高級、多益785分以上,近年來現場陸續有呼籲,雙語教學不需到B2等級,呼籲改為B1即可。對此他表示教育部有收到反映,也會再找學術界、現場教師討論。
台師大師培學院院長林子斌報告時則對此表示,他們團隊透過實證研究並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結果發現,教師本身的英語能力是CEFR B1或B2,在教學成果上其實沒有顯著差異,B2程度是個人語言能力的證明,不代表教學能力,「像大家中文都講很好,就會教書嗎?」強調重點還是老師教學能力,而非英文能力
林子斌在報告中也再三強調,雙語教學是「老師教得來,學生聽得懂」,教師必須瞭解學生英文程度,並以學科本質為主,不要中英夾雜太嚴重,更不該要求學生全程使用英語、進行英語能力評量,也不應要求腔調,雙語教育的重點是讓學生未來習慣這個語言,未來遇到日本人、印度人都會有不同的腔調,只要雙方可以理解就好。
林子斌也對雙語師培部分指出,目前大多數師培都是從培養英文老師角度出發,但培養雙語教師跟培養英文教師是不同的,他們過去就有發現,像學校聘了英語教師卻不上英語課,要老師去教雙語美勞課等狀況,或是體育課教扯鈴,卻要學生先背扯鈴相關的單字,都只會讓學生更失去興趣。
他並談到,目前不同師範大學都有不同的雙語師培,但許多其實缺乏現場經驗,他今年去國中試教,才發現許多理論其實不可行,因目前的雙語教學法都是國外研發,很難在台灣或亞洲適用,像在荷蘭教雙語狀況就不一樣,對此他強調,台師大的職前師培從114學年起會有很大轉變,以讓學科老師具備雙語能力為主,不是怎麼去做英語教學,下學期也會有學科領域為主的增能課程,會找各領域教授協助,比方說看體育要怎麼融入雙語、哪些單元能最好融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