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育上路迄今,在教學現場引發諸多反彈。資料照,廖瑞祥攝
上路將邁入第4年的雙語教育政策,始終面對學校各吹各號的窘境,對此,教育部委託師培大學的雙語教學研究中心編寫指引專書,期望在今年出爐供各校參考,然而根據瞭解,日前由於專書草稿的範例教材,包含要教師在教案中寫出上課的逐字稿,也使得相關委員為此爭論不休,擔憂最終只是白白增加基層的壓力,反倒更加拖累政策施行。台南建城400年慶祝活動搭上燈會,新春的府城熱鬧萬分,然而不久前,在迎接旅客的高鐵站旁走道,才刊出了由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下稱:全教總)出資的廣告看板,「教育不能天馬行空,停止錯誤雙語政策」。選在台南原因無他,此地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的發跡地,而雙語教育正是賴過去擔任行政院長時力推的政策。
過去4年間,教學現場因雙語教育這4個字手忙腳亂,如今另一波紛擾又正在暗中竄動。
全教總日前在台南高鐵站刊登廣告,反對雙語教育政策。資料照,吳尚軒攝。
用什麼語言、要講多少都無共識 雙語教育執行分歧期盼台灣能夠接軌國際,行政院的「2030雙語國家」政策(後改名雙語政策)在2020年正式開始實施,目標是屆時全國的中小學裡,有超過9成的英語課以全英語授課,且有30%學校在其他科目能雙語教學。
轉眼間4年流逝,這項政策從宗旨到執行都依然爭議重重。如台灣大學教授廖咸浩、東海大學教授何萬順等學者,便數度指出新加坡早在40年前便因發現,學生難以同時精熟英文和母語,因而放棄雙語;身為全國最大教師組織的全教總,也大力反對,更在大選前將此列為去年最重要教育新聞。
而如何執行也莫衷一是。立法院研究報告便指出,對於何謂雙語教育,連學校、第一線的教師與專家學者們也都有不同的解讀。一名在教務處擔任組長的教師則私下告訴記者,「雙語怎麼教、要多少」這件事,不但各縣市教育局、處主管的理解分歧,就連負責雙語師培的大學也有不同流派,有人認為教學核心還是中文,但是可以用英文來跟學生互動,也有人認為就要全英語授課,因此到了中小學裡,不同地方受訓的老師理解也完全不同,「可以說有多少老師就有多少種理解。」
不同學校、教師對於雙語教育各有不同解讀。資料照,廖瑞祥攝
教育部擬定教學指引 卻傳要擬逐字稿惹反彈在政策上路之初,教育部便補助台師大、彰師大、高師大、北市大、國北教、中教大、文藻、清華共8所師培大學,設置雙語教學研究中心,並從2022年開始委託編寫雙語教學指引專書,預計於2024年完成,進一步讓現場教師可以參考。
然而根據《太報》瞭解,日前一場審查會議上,由於專書草案在範例教案部分,列出要寫出上課內容的逐字稿,除了老師講課的句子,還要模擬學生回答,引發會中委員激辯,認為目前雙語教育已在現場遭遇諸多反彈,列出逐字稿不但對教學無益,更只會侷限老師,也擔心儘管教育部三申五令表示此並非強制做法,但既然寫成範例,恐怕仍會讓現場因此仿效,甚至讓學校強制要求老師執行。
學校端過去對於雙語教育甚至無法有明確共識。資料照,廖瑞祥攝
但據瞭解,會議裡同意採用逐字稿的委員仍佔多數,此派委員認為,逐字稿有助於事先準備課程,可以當作教學的骨幹使用。
此外由於這8個中心,在2019年設立時的名稱皆是「全英語教學研究中心」,而後才在2021年更名為雙語教學研究中心。對此也有委員批評,目前的中心大多仍是以英語科系教授為主導,但實際上雙語教學跟英語教育是不同的事情,是要建構環境讓學生習慣雙語,而不只是變成另一種英文課,如此方向恐怕會繼續造成混淆。
所謂教案就是課程的設計方案,對老師來說像是食譜一般的存在,可以依循內容來授課,而教案要預寫逐字稿這件事,其實並非毫無來由。
擔憂有樣學樣甚至強制 教師:示範教案效力不同曾經在師範大學修雙語教程的教師A(化名)便告訴記者,雙語教育的課程裡,教授都會要求他們把「第一分鐘到最後一分鐘」的逐字稿全部列出來,也要模擬學生的問題與回答,「就像在寫劇本。」
對此教師A認為,對英文不好或教學經驗不足的老師來說,逐字稿是一種安全措施,可以幫忙整理課程,但對經驗充足的人來說,反倒讓人失去彈性,「我們不可能把逐字稿背下來,學生也不可能會按照模擬來回答」,其實目前的學分班也會如此建議,但有經驗的老師大多不會照辦,然而假若變成教育部的示範教案就是不同情況,擔憂會讓地方或校方開始要求教師。
學者指出,師培課程會要求逐字稿,是為了應對試教。資料照,陳品佑攝。
而一名師培大學教授則表示,教師培訓之所以要學生寫逐字稿,是因為未來教師甄試時,其中一關是要在沒有學生的情況下模擬試教,所以才要寫逐字稿應付,但如果把這個邏輯推導到給現職教師的示範教材上,恐怕會是災難。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也從教學現場的角度指出,實際教學時,老師會因為學生狀況,而對課程有不同的調整,所以不會有教案需要列出逐字稿,「如果老師教了不同班級,難道也都要用同一份逐字稿來處理?」擔憂如此要求,只會造成教學僵化。
目前中小學課程時間為40到50分鐘之間,對此侯俊良也指出,如果要預先擬出各課的逐字稿,會大量耗費教師的精力、時間,卻恐怕無法提高教學的順暢性,除非能夠有合理理由說服教師,否則看不出必要性。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認為,預擬逐字稿無助於教學。資料照,廖瑞祥攝
教育部:尚在研發,會徵詢不同領域意見對於目前規劃情況,教育部則表示,指引專書目前尚在研發中, 篇章中將收錄國小、國中及高中雙語教案,「尚未有倡導某特定形式教案之情形」,後續亦將持續徵詢不同領域中小學教師、相關學者專家之意見,並滾動精進修訂。
英語能力在台灣往往被視為競爭力的象徵。回顧過去4年的發展,有學校瘋搶白人外師,有學校連國文課都要雙語教學,也有縣市教甄出現英語比本科比重更高的情況,「菜英文」往往觸動了台灣人的敏感神經,也因此相關的政策擬定,未來都需要更加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