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深度報導】AI時代有隱憂 中小學閱讀教師人手不足還有超高陣亡率

    2024-06-17 08:00 / 作者 吳尚軒 / 記者
    龍安國小的閱讀推廣教育除了各色主題書展外,也會有搭配的閱讀、說書等活動。高毓屏提供
    台灣進行閱讀推廣教育已有15年光景,隨著影音、AI時代到來,閱讀素養甚至媒體識讀能力的培養刻不容緩,然而閱推教師除了教育部計畫有一年沒一年的擔憂外,更面對身份定位不明的處境,不僅小校教師分身乏術,在學校圖書館也缺乏專責人力能配合的情況下,即便一般學校往往也過度操勞,教師憑著熱血推動2、3年後便無奈放棄。

    龍安國小的圖書館入口不是制式門窗,以紙板手做而成的巨大樹木搭成樹洞,旁邊牆上一隻手持懷錶的白兔慌忙地要趕赴舞會;走入圖書館大廳,綠色草皮搭建黑白格紋,紅心皇后即將開始瘋狂茶會,而在喧鬧會議的後方,中央書架展示區分別被一艘海盜船跟大鱷魚包圍,虎克船長狼狽地攀在繩索上躲避血盆大口。

    龍安國小的閱讀推廣教育會舉辦各種主題書展外,如以《愛麗絲夢遊仙境》為主題的布置。吳尚軒攝

    下課鐘聲響起,學生井然有序地來到圖書館,還書、借書,對於館藏的分布很是熟悉,都有賴於他們從入學起就接受了豐富的閱讀課程薰陶。

    辦理閱讀推廣教育已有9年,教師高毓屏每年從開學起,就會策劃新生小書展讓孩子認識新環境,而後一路隨著10月國慶日、萬聖節、12月聖誕節、緊接著農曆新年等等,都會有各色小型書展搭配,如萬聖節不僅介紹變裝、萬聖節習俗,還會藉機以介紹骷髏頭的方式介紹人體構造,此外每學期還會有大型的主題書展,這兩年的主題正如眼前所見,是《愛麗絲夢遊仙境》與《小飛俠彼得潘》。

    龍安國小的閱讀推廣教育會舉辦各種主題書展外,如以《小飛俠彼得潘》為主題的布置。吳尚軒攝

    除了圖書策展,她還會跟其他科任老師合作,像過去就跟自然老師合作,推出氣象主題書展,也跟社會、英文教師合作,舉辦走讀世界之都活動,透過書頁把知識以更鮮活的方式帶給學生。

    「沒有閱推老師的話,就不會有人來規劃這些事情,所以這個計畫真的很重要。」高毓屏說,閱讀推廣教育,不只是看書、寫讀書心得而已。

    結合媒體識讀、自主學習 閱推教育不只是寫讀書心得

    美國學校圖書館員協會(AASL)指出,未來無論學校規模或層級,每所學校至少都應有1位全職合格的圖書教師,他們除了是教師、圖書資源的行政管理者外,既要以領導者身份凝聚團隊,也是連結其他教師資源的夥伴,同時還是校園內的資訊專家,能對於資訊內容的取用、運用等面向保持高度關注。

    台灣在台師大教授陳昭珍的推動下,從2009年起陸續在中小學施行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計畫,透過教育部經費補助、培養各校閱推教師,像高毓屏這樣的閱推教師,正是在此機緣下開枝散葉。

    她回顧過去沒有閱推教師時,閱讀在校園裡無法有架構地推動,往往就是國文課的一部分,但在進度壓力下,老師往往只能專注在課本上,難有餘力著墨於課外讀物。

    龍安國小的閱讀推廣教育除了各色主題書展外,也會有搭配的閱讀、說書等活動。高毓屏提供

    打開陳昭珍訂下的圖書館資訊利用教學綱要,主要分為圖書館利用、閱讀素養與資訊素養三大面向,希望讓學生除了學會使用圖書館資源、尋找與借書外,也要學會以筆記、摘要方式進行策略性閱讀,並能夠以一個主題為軸心,透過閱讀不同資訊、媒介進行自主學習,以及如何評估資料,此外還包括學習如何選擇以有效的媒體與形式,向別人分享自己的看法等。

    高毓屏指出,這些都和過去的國文課不同,是更重視圖書館的資源利用,也包含閱讀素養、媒體識讀等部分,不過,如今的閱推教師往往無法久任,背後原因,除了計畫的不定性之外,也牽涉到閱推教師的工作量龐大。

    計畫年年申請憂斷炊 經費限制也讓活動受限

    閱讀推廣教師目前仍是計畫型經費,也就是說,要校內教師每年撰寫計畫書向教育部申請。根據近5學年度資料,教育部每年核定約580所中小學,每年補助經費約8000萬元。

    然而,目前從台灣最北到最南再加上離島,光是國小就有2624所,國中則有735間,總共3359所學校僅有580所可以得到經費,不僅涵蓋範圍不足,不少學校更面臨有一年沒一年的擔憂,即便高毓屏這樣資深的閱推教師,也要每年寒假埋首整理成果報告、撰寫計畫書,「我也不敢打包票一定都能申請得到,所有學校都很忐忑。」

    在立委陳培瑜的協調下,閱推教師計畫從今年(2024)起有了調整,如果在110到112學年連續3年都獲核定的學校,可以一口氣申請2學年度的計畫,算是稍稍加強延續性。

    然而,2021年國際閱讀素養調查(PIRLS)發現,台灣學生不但閱讀素養成績滑落,且低閱讀成就的學生比例也從2016年的10%,增長為2021年的15%;當網路上的資訊內容更加爆炸來襲,閱讀能力的扎根還有更多環節要補上。

    龍安國小的閱讀推廣教育會舉辦各種主題書展。吳尚軒攝。

    關鍵在於閱推教師的身份定位不明。目前閱推教師計畫的經費結構,其實將近8、9成是代課費,因為閱推教師要由專任教師兼任,然而考量到業務繁重,可以減少每週10節的授課時數要求,而這10節課則要另外請其他老師代課,並支付代課費用。

    以國中每年18萬元經費來說,在一節課378元,每年最多420節課的情況下,就有約16萬元是屬於代課費。

    萬興國小圖書館教師曾品方就指出,這些經費要辦理活動其實略嫌不足,以一所800人規模的國小來說,分成低中高年級來辦作家講座後,就已經經費拮据,遑論帶學生參加國際書展、台灣閱讀節等活動,這部分來說,像台北市的學校還會有家長會幫忙出錢,「但這是因為我們在文教區,偏鄉孩子就沒有這樣機會嗎?」

    全校只有10個教師 人手緊繃的小校憂差距再拉大

    偏鄉或非都會地區的學校,尤其小型學校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首先在人手上就是問題。

    除了來自中央的經費外,近年來各地方縣市政府總算也開始跟上,以自身預算推出經費支持學校,其中基隆市從2020年開始力拼校校閱推,期望逐年讓轄區內所有中小學都有閱推教師。

    從學校借調到教育處推動業務的黃毓杏就指出,面對接下來的AI時代,如果沒有人引導學生進行多文本或影像閱讀,「大多數人就是在茫茫網海中到處迷航」,尤其現在許多學生是平板兒童,從小就與3C產品為伍,學校可能是他們唯一接觸到書籍的管道,不管是閱讀的推廣或是主題式學習,都需要閱推教師來進行推動。

    但黃毓杏說明,像基隆的國小約有一半是只有6班的小校,也就是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全校教職員編制就是10個人,包含6個導師以及如教務組長、學務組長等基本行政人員,其實在這種編制下,每個人都還要身兼大小行政職、計畫負責人,難以再騰出餘力進行閱推教育,「這不只是基隆的情況,全台的小校都會有類似問題。」

    目前全台灣國小裡頭,就有1096所班級數在6班以下,國中則有102所在3班以下,以一年級一個班的最低規模人力在運作。

    小校運作的實務上,黃毓杏進一步說明,有些學校會將閱推教師減授的10節課外聘代課或代理教師,但實務上其實不少閱推教師會「回兼」,也就是自己繼續教這10堂課,「這真的沒辦法,因為人力真的不足」,而有些學校假若無法拿到教育部計畫,則是會用變形的方式組成閱讀社群,多名老師聯合起來上閱讀課。

    圖書館缺人手搭配 閱推教師身兼多職難發揮

    另一個問題是,許多老師其實都在單打獨鬥。教育部計畫中明訂,「閱推教育非屬閱推教師專責業務,須由全校教師共同參與」,然而在閱推教師非屬行政職,也無強制力下,不少老師其實推展上感到挫折,另一方面,理想中是由閱推教師搭配圖書館人員帶動整個學校,但許多學校其實沒有圖書館專責人員。

    六都中小學圖書館設置專業人員比例

    根據統計,即使六都,擁有專責圖書館人員的學校都未達半數,帳面上最完整的新北市,也僅有約7成左右學校擁有專責人力配置。

    根據《圖書館設立及營運標準》,所謂圖書館專業人員,必須符合圖資相關科系畢業,或曾修習相關學程者;儘管如台北市等預算、編制較充裕的行政區,設有所謂圖書館幹事一職,但記者翻閱多間學校招聘簡章,發現資格要求多為「具圖書館相關學經歷者尤佳」,只是加分項目,而不是必要標準。

    忠孝國中教務主任王曉琪就指出,台北市根據規定,幹事職位每2年要進行輪調,也就是說圖書館幹事之後可能還要去總務處、學務處其他單位,「所以是否圖書專長不會是必要條件,是參考條件」,因此像他們日前徵聘幹事,不少應徵者就因要身兼其他職務而打退堂鼓,前後花了3個月才終於找到人。

    相對之下,沒有幹事職位的學校又更辛苦了。曾品方指出,其他縣市可能就是設備組長,或閱推老師兼著管理圖書館,但其實圖書館業務包含圖書採購、新書編目、館藏整理、陳列與汰舊換新等,尤其編目與陳列都是專業,閱推老師不一定有辦法兼任。

    內湖國中教務主任李杰沛過去在其他學校服務時,就遇過即便是台北市,依然沒有人能管理圖書館的窘境,幸好當地社區有強大的家長志工團幫忙,才能維持圖書館運作,而他指出,目前學校行政作業負擔量實在太大,即便有缺額也不一定有辦法給圖書館使用。

    「如果有圖書館幹事可以配合,閱推老師就是如虎添翼。」李杰沛指出,像他就遇過有老師希望申請計畫,成為閱推老師,然而在缺乏人員能協助下,也因此遲疑,擔憂反倒會更增加其他老師的負擔。

    對此,教育部表示,國教署已委託台師大拍攝線上專業訓練課程,於2023年起提供尚無圖書館專業人員之學校教職員修習,及已有圖書館專業人員之學校教職員進行增能。

    熱血教師拼2年就過勞放棄 第一線教師籲:納入正式編制

    閱推教育在台灣走過15年,如今高毓屏除了自己學校外,也是輔導團成員,到各縣市協助當地教師進行閱推教育。上個月她到外縣市,當地教師告訴他,這裡最資深的閱推老師是2到3年,也就是說根本做不久,而這在全台各地都是常態,「因為太累了」,不僅要跨域協調校內各項資源,也要不斷設計課程、活動吸引學生投入閱讀,壓力其實是很大,大多數教師都是撐了1、2年後就趕快離開。

    雖然這些教師回到原來的職位上後,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推廣閱讀,但高毓屏感嘆,這樣始終無法長久維持核心人力,不但經驗難以傳承,也無法普及到所有學校,「關鍵就是制度」,對此他期待,有朝一日,閱推教師可以變成像專輔老師這樣的固定人力,更可以長期規劃。
    吳尚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