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特教路崎嶇2-1】找不到人?特教生連年增破10萬人 教師卻有近2成是代理

    2024-03-11 08:00 / 作者 吳尚軒 / 記者
    北市一名特教生衝上講台毆打鎖喉老師,引發社會關注。翻攝自記者爆料網
    台北市日前發生一起特教生衝突案引起矚目,我國針對身心障礙特教生實施「共融教育」,學生大多在普通班上課,特殊課程才集中到資源班、特教班;隨著近年社會風氣變化、醫療意識抬頭,也使得身心障礙生數字持續增加到超過10萬人,然而學校卻面對特教老師人力吃緊、將近2成是代理的情況,此外,不同地區間的資源落差、校方容易認為「只有特教老師要負責」的心態,也讓共融的願景持續受到考驗。

    過去兩年來,校園師生衝突的新聞不時引爆討論,也接二連三牽扯出背後的缺漏。3月3日,一則特教生與教師衝突的短片,迅速地在網路上傳開,位於台北市的某高中裡,一名數學老師要求第一排的學生不要在上課畫畫,卻遭到學生抵抗,表示「學校開過會,只要不會影響上課,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教師對此卻不領情,最後演變成學生衝上台攻擊、與老師扭打,直到主任衝進教室,才暫告一段落。

    這則影片當日立刻在網路上熱烈傳開,校方後來向媒體說明,該生是有情緒障礙的特教生,至於該位老師後來則在臉書發文,表示自己當天是臨時代課,並未獲知該生狀況,後續並將提告。

    短短7分鐘的影片,也讓特教教師們再度高呼無奈,因為現階段不管在人力、資源或制度的銜接上,都有許多不足之處。

    特教生破10萬 學習障礙逾4萬人最多

    對於身心障礙生的教育,目前國民教育階段採取融合教育,除視障、聽障等情況就讀特殊學校外,特教生多就讀普通學校,且大多時間編入普通班,除少數課程才會集中到資源班。

    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說明,共融教育的精神,在於讓學生學習看到不同人的多樣性與個別性,學會尊重不同特質,而務實來看,能否落實的重點是:「資源到底能到什麼地步? 」

    攤開教育部的統計數字,全國高中以下學生(不含學前階段)裡,被提報為身心障礙生的人數,在2022年突破10萬關卡,而在比例上更是連年上升,從10年前的3.04%成長為2023年的4.44%。

    身心障礙學生人數10年統計

    值得注意的是,人數前幾名的樣態裡,不少是較難從外觀辨識的情況,學生個案數都有大幅成長。如最多人的學習障礙,共有4萬3398名學生,相較10年前成長6成;第二則為自閉症,達1萬9388人,跟2013年相比幾乎翻倍;另外情緒行為障礙也增長6成5,來到8737人。

    身心障礙生前五大類別

    黑數曝光、社會環境變遷 精神科醫師:人數增加非單一因素

    數字連年拉升未必是壞事。李俊宏就從多年醫療經驗指出,過去統計其實有「黑數」,以前醫療資源不普及,民間觀念也不見得接受,所以不會被診斷出來,隨著這幾年來醫療的進步,加上少子化後家長對孩子的關注也進步,種種改變都讓過去的黑數被發現,「一些以前比較衝動、坐不住的同學,說不定其實就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等。」

    除了風氣上的轉變外,李俊宏也指出,另一部份則是社會、科技文明的進步所致,比方說20年前不會有網路成癮症,現在不少家庭是隔代教養,或學生很多時候自己在家,大多時間可能都在3C產品、手機遊戲上度過,隨著社交活動減少,腦部發展受到的刺激可能跟過去不大一樣,這也會有影響。

    此外,李俊宏指出,亞洲國家如日本,去年學生輟學、自殺及自傷率、霸凌案例都創新高,歐洲如英國、西班牙、德國等國,也面臨青少年憂鬱、飲食障礙症、手機成癮、物質濫用等問題,當然看到台灣數據會很擔心,「但這是這世代共同面對的問題」,再加上過去情緒障礙的範圍比較限縮,現在也有放寬一點。

    但他強調,上述哪個原因是特教生增加的決定性因素?其實沒有一鎚定音的因素,而以醫療端來說,學理上特教生比例大概會落在2-5%左右,台灣的情況沒有特別嚴重。

    伯特利身心診所主治醫師張哲嘉則談到,另一部份來說,學校目前都已建立三級輔導制度,更多專業人士、資源進入學校後,可以更及時注意到學生是否需要特教鑑定以及協助,相關制度的完善也有一部份影響。

    特教生只歸特教老師管?教團:橫向聯繫是問題

    回到資源與制度部分,台北市高中衝突事件,正凸顯了共融教育常見的問題:誰該負責?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特教主委鍾正信回顧,常見的情況,是當學生有情緒等問題時,老師卻說不知道,「問題就是橫向聯繫」,當有特教生的狀況時,究竟是全校老師都參與,還是只有特教老師在處理?校方在運作上,有沒有把特教視為整體都要參與的環節?融合教育不是特教生只歸特教老師管。

    基隆五堵國小特教組長胡元媛則表示,一般生遇到問題時,通常會由學務處、輔導室一起處理,但往往學生被診斷為特教生後,這兩個處室的資源反倒就會被排除掉,變成僅由特教老師處理,然而實際上學生的問題往往是混合的,除了情緒障礙,可能同時也有家庭問題、青春期議題等,所以應該也要結合,此外學校裡也應該討論清楚,當發生暴力狀況時,學務處跟輔導老師在當下要怎麼處理?

    特教教師代理比例近2成 基層嘆流動率高

    另一個問題是,學校到底有多少資源可以協助這些學生?在最直接相關的特教教師方面,粗略以高中以下特教教師來算,全國2023年時共有1萬5491名特教教師,算下來每人約需負擔7位學生,然而台灣特教專業工作人員協會理事金采蓁指出,這其中也有分布的問題,其實不少學校是一人特教,苦扛下所有業務,都會地區甚至有一個老師要負擔30人以上的案例。

    另一個問題,是人員的穩定性。根據教育部特教統計年報,全國特教老師裡,其實高達19%為代理,也就是說每5人就有1人是一年一聘,在去年代理教師待遇修正以前,甚至寒暑假面臨沒有薪水的斷炊窘境。

    2023年全國特教教師代理比例

    而事實上,教育部曾規定代理教師的比例不得超過8%,不過在少子化下為了避免正職教師超額,各縣市過去多年來對此置若罔聞,當然特教部分也不例外,以六都為例,除了台北市剛好為8%以外,其他五都比例都在這之上,新北市更高達31%。

    金采蓁直言,如此也讓特教教師面臨高流動率、人才流失的問題,如果開得出正式職缺,大多都找得到人,但代理就會讓人卻步,「老實說,老師的薪水也沒高到一定非做不可」,在寒暑假沒薪水的時期,很多特教老師其實就因此轉行了。

    勸說無門給不了資源 現場最怕「無照駕駛」

    實務上在教學現場,還有一個讓老師更頭痛的情況,俗稱為「無照駕駛」,就是即便學生出現徵兆、老師不斷勸告,家長仍礙於各種因素,遲遲不願意帶小孩接受醫生診斷、提報為特教生。

    當然,這背後大多是害怕被貼標籤、遭到污名化,但胡元媛指出,「那不見得是標籤,也可以享有資源、治療」,包含特教教師的人力、助理員、課程,還有治療師入校協助等資源,牽涉到預算經費,都要有特殊生身份才能使用,主管單位都是依照學生人數在給員額、經費,目前教育現場都會建立友善氛圍,呼籲家長還是要尋求該有的協助。

    胡元媛並談到,帶學生去精神科就醫、提報為特殊生都需要家長同意,「沒有同意,就算症狀再明顯我都不能提報」,在教職經驗裡,她遇過從小一講到小五、小六才終於就醫的案例,每學期也都會遇到導師來問她怎麼說服家長,她感嘆,有些家長對孩子的照顧非常消極,每天都考0分也不管,「他其實很需要醫療協助,但我們沒有強制力要求家長帶學生就醫、提報身份,只能用勸的。」

    借鏡歐美經驗轉身 醫師籲:提早降載班級人數

    除了資源到位外,李俊宏更提醒,最重要是家長、學生認同,才有辦法推動共融教育,社會本來就有多樣性,很多美好事物是尊重不同特質所創造出來的,這些精神都需要繼續倡議。

    專家表示,許多家長希望特教生不要影響到自己孩子的學習,但若大學申請醫學系,服務特教生經驗可加分,搞不好情況就會不同。圖為今年學測畫面。廖瑞祥攝

    他直言,許多家長沒講出口的話是:「(特教生)不要影響我的孩子學習。」如果大學申請醫學系時,有服務特殊生經驗會加分,「搞不好大家都希望班上會有特殊生。」

    他也指出,務實來說,歐美國家校園精神疾病的盛行率已經來到10-15%,台灣假若經濟繼續發展,一定會遇到同樣情況,所以要先做好準備,教育系統、班級編制都要調整,包括班級人數、生師比的負擔要降載,教師跟家長心態也都要準備好,歐美國家現在碰到的事,台灣未來10幾年一定會碰到,「既然知道國家調整需要時間,就要提早轉身因應。 」
    吳尚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