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學者質疑政策使金融體系「極度被扭曲」 央行提5大說明反駁失靈說

    2023-05-23 14:20 / 作者 徐筱嵐 / 記者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5/24將審查民眾黨立委吳欣盈等64人擬具的「中央銀行法第20條及第33條條文修正草案」案,面對立委和學者質疑貨幣政策失靈,央行提出5大說明反駁。廖瑞祥攝
    有立委和學者認為,要求央行應從外匯儲備總額的一定比例10%,設立我國的主權財富基金,還質疑央行投資過於保守,導致金融體系變得極度被扭曲且低度發展。央行在最新報告提5點反駁「貨幣政策失靈」說法,包括國內利率雖維持低檔,但跟主要國家比並未偏低;央行未刻意壓低匯率、新台幣匯率維持動態穩定、適時採取貨幣政策因應,且皆達成法定經營目標。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明(5/24)將審查民眾黨立委吳欣盈等64人擬具的「中央銀行法第20條及第33條條文修正草案」案。修正草案總說明部分內提到,在央行長期採取低利率與低匯率的政策下,給台灣帶來很高的代價,不但游資充斥,近20年來的薪資停滯、經濟成長緩慢,甚而導致當前產業發展不平衡、民眾所得和財富分配不均的主因。

    關係文書內容指,央行的政策不僅造成金融發展與經濟發展的停滯,更可能進一步侵蝕到整個貨幣金融系統的穩定,而其中尤以央行的外匯政策為甚。另在台灣貨幣金融政策造成的大量資源扭曲與錯置部分,學者們特別指出央行的外匯存底沒有從事最佳投資,使得台灣的金融體系變得極度被扭曲且低度發展。

    央行在最新的書面報告中提出5大反駁,一是國內利率走低,主要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均有投資不足、低通膨、低利率之現象;台灣為小型開放經濟體,亦受全球影響,加以國內通膨低且穩定,超額儲蓄持續增加,名目利率因而維持在低檔。惟與主要經濟體相較,台灣實質利率(名目利率減去通膨率)並未偏低。

    二是新台幣匯率原則上由外匯市場供需決定,長期呈升值趨勢,如今年4月底新台幣名目有效匯率指數(NEER)相對於2010年初已上升23.2%,遠超過韓元(3.8%)及日圓(-22.1%)等,顯示央行並未刻意壓低匯率。

    三為我國貿易依存度高且經濟規模小,在資金自由進出環境下,易面臨全球金融循環衍生的風險。因此,央行基於職責,適時進場雙向調節,採行管理浮動匯率制度,除了維護匯率穩定外,並可保有一定程度的貨幣政策自主性。根據央行實證分析顯示,長期而言,新台幣匯率維持動態穩定(對美元匯率波動度小於主要貨幣),且具反通膨及反景氣循環功能,有助經濟金融穩定。

    四是近20多年來,台灣遭遇無數的挑戰,尤其以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及近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為最。央行適時採取有效的貨幣、信用、外匯政策與總體審慎措施,有助台灣安渡危機,且國內未發生金融危機。又台灣經濟表現優於全球平均值,亦高於韓、日,事實上可稱為「穩定、成長的20年」。

    最後,央行長期以來採行妥適貨幣、信用及外匯政策下,已達成法定經營目標,因此並無貨幣政策失靈的問題。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戴蒙(Douglas Diamond)於今年5月受訪時即表示,對台灣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的金融穩定印象深刻,台灣央行在亞洲的表現很好;三大國際信評公司及德國貝特曼基金會向來亦給予央行高度肯定。
    徐筱嵐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