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空勤總隊黑鷹直升機吊掛救援。空勤總隊提供
數年前,彰芳西島風場在台灣海峽上趕工時,施工船上一名工作人員突然心臟病暴發,塔台得知訊息後,緊急撥打了119救援電話,內政部空勤總隊火速派出海豚救援直升機,在外海成功吊掛患者並送醫,最終幸運被救回。
經此事故後,國際大型離岸風電開發商,與他們的運維合作夥伴,都期盼「直升機」能加入離岸風電運維的行列。
不僅僅是為了在冬季海象不好、船隊無法出海時,還能飛到海上進行緊急維修,更是為了在人員緊急時刻「救命」的關鍵。或許外界會認為,既然內政部已有空勤總隊的救援直升機,可以協助在緊急時刻飛抵海上,透過吊掛作業將患者送醫,何必再多此一舉呢?
但彰芳西島風場運維人員則認為,
當意外發生後,爭取時間就是一切,若業者有自己的直升機直接派往海上救援,相比於當前要先撥打3碼緊急電話,再聯絡空勤總隊派出直升機,中間應該能節省下更多黃金救援時間。彰芳西島風場建設時,曾發生工作人員突然心臟病暴發,空勤總隊出動直升機飛抵海上救援。廖瑞祥攝
CIP區域總裁許乃文表示,
直升機加入風場運轉維護與救援,這是一個全新的行業,也是高薪的行業,可以刺激我國既有產業升級,創造更多競爭優勢和商機。根據現行交通部民航局現行法令規定,離岸風電產業若想要引進直升機加入運維行列,需要5階段審查,全數通過才會核發飛航執照。
這5階段分別是申請前、正式申請、文件審查、實地審查、給證階段。至於各階段的審查重點為何,除了文意不詳的說明,如何從現在階段朝下一階段完成,卻沒有明確的標準或時間,審查過程不透明,
也讓有意投入者過去大多走到第2階段,或第3階段就停滯不前,只好打退堂鼓。許乃文表示,直升機絕對是高管制產業,也認同政府嚴格把關的態度;但也期盼,在管制之餘,能否將新的可能納入,若政策能與時俱進,和既有產業互動互補,進而產生新的刺激。「把台灣變成更先進的國家,把維護運轉落實更好,否則蓋一堆風場,但運維(成效)很爛。」
CIP區域總裁許乃文表示,直升機投入運維在歐洲是稀鬆平常的事,但對台灣卻是全新概念,若能引進可刺激台灣既有產業升級 。廖瑞祥攝
為能讓直升機投入運轉維護,國內風場開發商及其運轉維護包商可謂四處碰壁;以彰芳西島風場的運維包商Vestas(維斯特)為例,為了能在台灣投入直升機運維,一度與德商「Heli Service International GmbH」合作,並在台灣成立台灣海力公司,但最終仍未有成果,只好解約。最終,彰芳西島風場也放棄引入直升機運轉維護的機會。
據了解,Vestas和台灣海力合作破局後,台灣海力公司又找上了西門子歌美颯(SGRE)合作,仍盼能尋找到突破口;而市場上另有一家比利時NHV航空公司也有意投入這個新市場,但也是很難向前推進;最關鍵的問題還是交通部是否發飛航許可給風電商。
內政部空勤總隊的海豚救難直升機。翻攝空勤總隊官網
曾參與Vestas公司及台灣海力公司,有意推動直升機投入風場運維的羅先生,向《太報》記者細數目前曾經遇過的障礙,
第一,依目前法規,直升機垂降工作只能用在緊急救援,把待援人員吊掛後送醫,不允許將工作人員垂降到工作場域。第二,若要成立航空公司投入運維,業者要自建直升機機棚,根據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規定,若要蓋機棚就要自辦說明會與左鄰右舍溝通,說明這不是危害設施,雖然會存放航空燃油,但燃點很高,不會爆炸。
第三,航空公司為特許行業,依《普通航空業管理規則》,普通航空業實收資本額不低於5,000萬元、商務航空業不低於1億元,股東中本國人持股比例不低於51%。
第四,離岸風電第2期各風場的規模均數約在300MW左右,而據國外經驗,每300MW的風場可搭配一台直升機,如果為了每座風場都成立一家航空公司,名下卻只擁有一台航空器(即直升機),恐怕也無法通過交通部審核。
羅先生透露,其實他們一度也期待,能有政府出面主導籌設航空公司投入離岸風電運轉維護,之後再出售運維服務給各家風場開發商,但最終卻沒有人願意出來主導,也令他們失望。
此外,在航空器(直升機)認可五階段審查中,業者把航線規劃出來後,民航局要指派一名專家親自飛行一趟,才能進行後面流程;而據說,這樣的專家,全台灣只有2人,想排隊都難排到。
羅先生無奈表示,過去2年他們為了籌設直升機公司投入離岸風場運維,可說是四處碰壁,不論是經濟部還是交通部,來自政府的支持是很薄弱的。無奈之下,Vestas只好和台灣海力公司解約。
許乃文表示,在歐洲風場中,透過直升機運維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就是標配,但在台灣卻顯得大驚小怪。從能源署公布的場址可見到,我國離岸風場終將朝遠岸開發,加上風場越來越多,會更需要直升機投入運維,運維需求會爆增。
她呼籲,政策法規應與時俱進,給予直升機投入風場運維的空間,讓台灣也變得和歐洲一樣先進。根據經濟部能源署統計,截至2023年底,我國離岸風機累計安裝283座,裝置容量達225萬瓩,併網量為176.3萬瓩,在亞太離岸風電市場名列前茅。但回首來時路,卻有著訴不盡的辛酸和血淚,如今更在大環境面遭遇巨大挑戰,恐怕隨時面臨全場爛尾危機,賴總統一直強調二次能源轉型,但已走在第一次能源轉型路上的業者,也仍然需要政策關愛眼神。
直升機救災示意圖。內政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