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幼童不當對待頻傳裁罰比例卻低 綠委批相關辦法窒礙難行 教育部允修正

    2024-07-11 13:48 / 作者 胡家銘
    民進黨立委林月琴、陳培瑜與人本教育基金會共同召開「不當對待事件頻傳!認定卻很困難!」記者會。 胡家銘攝
    去年3月通過《教保相關人員違法事件調查處理辦法》,當幼兒園孩子遭遇各類不當對待時,需透過「認定委員會」認定及裁罰,但實務作業上裁罰成案比例偏低。對此,民進黨立委林月琴、陳培瑜今(7/11)偕人本教育基金會召開記者會,呼籲教育部修正辦法,明定認定委員會組成比例,刪除「暫時性的肢體強制」等阻卻違法事由文字。與會的教育部代表回應,目前正研擬修正草案,預計今年就會出爐。

    據調查,2019至2022年法規未通過前,裁罰人數4年不到200人,平均每年僅45人;然而新法實施後,2023年六都通報量高達415件,最後裁罰成案卻只有61件,裁罰量僅14.7%;更有不具名的調查委員表示,目前認定委員會組成比例失衡,且可以變更調查小組結論,常讓原本調查小組認為應解聘離開現場的不適任人員繼續留在現場。

    林月琴表示,實際取得六都的認定委員會名單發現種種問題,比如教保代表佔大宗,且教保代表人數遠大於兒童福利及家長團體代表;主管機關代表過多,是否恐有失公允。林月琴質疑,為什麼有不對等,甚至有縣市還聘請非專業兒少幼教、幼兒園工友擔任,讓人匪夷所思,最後一關就是認定委員會,調查委員再怎麼嚴格,到認定委員會都沒有,甚至連6000元都不用罰,實在很難接受。

    陳培瑜提到,參考過去校園霸凌防治相關法規的修正方向,調查程序應當朝更公正、公開,讓民眾得以信賴的方向來規劃。國教署先前提出《教保相關人員違法事件調查處理辦法》修正草案提出諸多修正內容,但並未就認定委員會的組成比例進行調整,且有關教保服務人員阻卻違法事由的相關規定卻堆疊太多不確定法律概念,恐導致實務運作上窒礙難行,希望國教署能夠盡快修正。

    人本教育基金會馮喬蘭執行長則指出,裁罰成案率過低,認定委員會組成名單是重要原因之一,其他包含事實認定是否有超過行政調查的證據強度要求?對於行為嚴重程度判斷標準是否合理?調查委員詢問學童時的方式,口吻是不是能讓學童安心回答?也都對案件產生重要影響。

    馮喬蘭認為,肯定本次修正草案第37條有提及被害人及家長得申請調查報告之規定,但可惜的是,被害人及家長如果認為調查報告有瑕疵或不公正,仍然沒有相關機制可以救濟,也沒有請主管機關再為考量的機制。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學前教育組專門委員王怡婷也回應,有關認定委員會組成缺乏衡平,今年5月有發文行政指導,請地方在遴聘委員,要兼顧各類委員組成,教育部正在研擬修正調查辦法,預計今年底會出爐。至於刪除阻卻違法事由的文字,也會聽取各方意見,以兒童權益為優先考量要件,兼顧保障教保人員的權益來討論修法。

    胡家銘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