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動保意識抬頭 牠們為何仍難逃一死?──《台灣的精靈》白心儀

2021-08-23 14:24
台灣動保意識抬頭 牠們為何仍難逃一死?──《台灣的精靈》白心儀

「地球上三分之一的鯨豚物種,曾經出現在台灣的海域,但是在這座海的樂園,平均每2.3天,就有一頭鯨豚擱淺。這些來自大海的信使,上岸告訴人們,海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穿穿』(穿山甲)沒有牙齒,沒有攻擊能力,會挖洞會爬樹,還會吐泡泡,但是山林的可愛精靈,卻以每五分鐘被獵殺一隻的恐怖速度,從地球上急遽消失。由於穿山甲不會發出聲音,科學家形容,這將是地底下最無聲的滅絕。」







白心儀探訪草鴞棲息地,與人類生活重疊導致危機重重。(圖/白心儀提供)




一個又一個的台灣特有物種生命告急,牠們無法說出心聲、無法向媒體爆料、無法罷工抗議,卻有人因此看不下去,自願為牠們發聲。「我就是被牠們選擇來說話的人。」東森電視《地球的孤兒》主持人白心儀,製作了台灣第一個以「全球瀕危動物」為主題的自然紀實節目,或許提起她另一個主持節目《台灣1001個故事》,將更令人熟知。 



「我是被動物選擇的人」



自小立志成為記者的白心儀,從加拿大留學歸國後,如願進入電視台,開始20年的媒體生活,但從政治線跨界成為冷門的動物節目主持人,令人好奇或許已被問了幾百遍的問題,例如:當初是怎麼開始投入動物保育的工作?「南非那一趟太震撼了!」2016年深秋,白心儀獲邀前往南非拍攝「犀牛孤兒院」,知曉「為什麼犀牛會成為孤兒」後,大大震撼了白心儀。



「人類為了自己的貪念,總是以最慘忍的方式對待一個生命體。」例如,為了砍下犀牛角,是將犀牛整張臉挖掉,因連底的售價較高;而在南非國家公園禁獵,盜獵者不敢公然鳴槍,只好以斧頭砍斷犀牛脊椎,這隻行動不便又臉上破了個大洞的犀牛,只能在原地等待血液流光後死亡。



又,據說,穿山甲鱗片磨成粉後,可成抗癌、壯陽的藥材,中國市場對鱗甲具有龐大需求;而在越南春節前後,也因被本地人看作是山珍海味;台灣東部有些部落早期也曾有食用穿山甲的習慣。但鱗片要怎麼取得?將穿山甲直接丟進熱水裡,活活燙死後比較好剝;且穿山甲是稱斤計價,愈重價錢愈好,據說越南市場有人會將穿山甲灌入水泥。



「人類對待動物的方式簡直慘忍到泯滅人性,太多太多做法,都讓人難以想像了!」白心儀說,她拍過太多動物眼淚,石虎的眼淚、黑熊的眼淚、長頸鹿的眼淚、犀牛的眼淚……,很多畫面都是在未預期中拍攝到,因此她覺得是「動物選擇了我,希望由我來幫牠們說出心聲。」







在台灣深山遠林中找尋穿山甲的身影。(圖/白心儀提供)




台灣特有種動物生命持續受威脅



白心儀這幾年在世界各國尋找世界瀕危的動物,當全球籠罩於新冠肺炎的陰影中,卻未因此讓其停下腳步。雖然出國計畫停滯,但為動物發聲的動力不減,開始挖掘台灣瀕危特有種的故事,新單元《台灣的精靈》迄今已播出三集,帶領台灣觀眾認識時常神隱的夜行性「萌禽」—草鴞、世界僅剩50隻的台灣白海豚,以及恐將野外滅絕的穿山甲。



被問及台灣近幾年的動保成績如何?白心儀毫不猶豫地給了肯定答案,是有顯著提升,「當然,還有提升空間。」以穿山甲為例,根據國際野生物貿易調查委員會(TRAFFIC)統計,過去10年,全世界約有100萬隻穿山甲遭盜獵,數量已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為「極危」等級,下一個階段就是野外滅絕。



但當穿山甲在全球面臨瀕危之際,台灣穿山甲的成長數量逐漸提升。根據屏東科技大學研究,台灣穿山甲野外族群密度可能是全世界最高。很難想像,僅僅在半個世紀以前,台灣每年出口6萬張穿山甲皮革,幾乎讓穿山甲絕跡。這50年來,台灣卻從野生動物地獄,搖身一變成為穿山甲最後淨土,甚至極可能是穿山甲最後的保育基地。



白心儀說,穿山甲被救治的原因,因台灣吃穿山甲的人愈來愈少,現在穿山甲最大剋星反而是要避免被流浪狗攻擊。同樣的,台灣寶貴的野生動物,石虎及黑熊的生命受到威脅,也不再是人類,而是敗在廢棄蓄水池。







野放恢復健康的草鴞,白心儀感動參與了一個生命的繼續。(圖/白心儀提供)




動保意識抬頭,為何這些特有種動物的生命依然瀕危?「環境因素造成野動生命持續受到威脅。」白心儀說,當台灣傳統農業社會面臨老年化後,早期可能在耕田旁、果園裡、林地內有一水池,但現在蓄水池荒廢了,沒人通報就無人能知曉,所以動物摔下去後,不是摔死、就是餓死,因為上不來。



在《地球的孤兒》一集製作「石虎的生與死」。「節目播出,發現一隻在廢水池裡餓死的石虎,同處還發現6隻獼猴骨頭,已經變成一個小墳場。」



動保從何開始?「了解,就是改變開始」



節目播出後,是否有公部門注意到問題?白心儀無奈地說,其實這樣的問題他們都知道,但是要做全面徹查有困難,因為真的也無從查起,只能大力呼籲民眾,若你知道哪個地方有這樣廢棄蓄水池,可以通報相關單位,「現在僅能做到這樣。」



無奈會變成一種挫折嗎?「不會!」白心儀說,做了動保節目四年多來,感動、信心「只增不減」。「讓台灣觀眾知道這些動物的處境,就是最大成就。或許一時半刻難以改變這些瀕危動物的處境,但我能把這些狀況說出來,可能一個人知道、二個人知道、三個人知道……,慢慢累積力量,有力量就是有可能改變的開始。」



白心儀分享,她常常收到學校老師、家長來信,轉述家中小孩看了節目後,開始關懷動物、關心環境,也有孩子會寫信說「動物好可憐」、「我以為可以做什麼?」「這就是我想要做的,因為節目,很多人開始去了解地球到底發生什麼事?這是讓我最感動的事情。」




李昀蓁

動物誤食口罩、魚類卡橡膠手套而死!全球抗疫付出巨大代價:爆量防疫垃圾正汙染生態環境

2021-08-23 14:24

2020年在全球大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只奪去眾多人類生命,人類為防疫所製造的個人防護用品等塑膠垃圾,也正在傷害野生動物及其生存環境。

陳玠婷

寶藏可能在你身邊!除卻台灣黑熊、石虎外,超過5千物種即將在台灣消失

2021-08-23 14:24

「生物多樣性的概念是地球上一花一草都值得保存,尤其是瀕臨滅絕的物種更具保種迫切性。」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副處長朱木生曾這麼說過。

蔣佩庭

邀猴子參加婚禮,為台灣獼猴痴狂的女人─「吱吱黨」發言人林美吟

2021-08-23 14:24

「星期一猴子穿新衣、星期二猴子肚子餓,星期三猴子去爬山。」你對台灣獼猴的印象是什麼呢?是「猴比人精」的恐懼嗎?還是敬而遠之的害怕呢?《台灣獼猴吱吱黨》發言人兼《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秘書長林美吟想告訴大家,獼猴其實很可愛。

李英婷

台灣動保意識抬頭 牠們為何仍難逃一死?──《台灣的精靈》白心儀

2021-08-23 14:24

「草鴞是台灣有紀錄的12種貓頭鷹中,唯一在地面築巢的草生性猛禽。世界各國對草鴞野外生態紀錄幾乎一片空白,科學家至今也無法破解牠的行為,是極為珍貴、神秘難尋的生態物種。台灣西南部的熱帶草原是牠的家園,但由於距離人類生活圈太近,經常陷入鳥網陷阱,如今只剩下不到500隻。」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