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有忠觀點】評析賴清德就職演說:兩岸現狀不模糊、台美關係續深化

2024-05-20 18:00 / 作者 沈有忠 /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賴清德發表就職演說。廖瑞祥攝
賴清德總統於5月20日正式就職,就職演說是國內外各界,也包括北京高度關切的文件,希望能從中探究賴總統未來4年的執政理念與方向,其中包括對兩岸關係的定位與框架。就這份講稿中,本質上點出了將延續前總統蔡英文8年的執政方向,兩岸關係沒有太多新的突破。大致上來說,就是不追求法理台獨、不接受九二共識的框架,希望在台美關係深化的情況下,以和平的方式維持兩岸互不隸屬的政治現狀。

中華民國台灣的時間起點

在對中華民國的論述上,演講稿中首先對於「中華民國台灣」的政治發展時程有了巧妙的著墨。賴總統的演說,是從1949年戒嚴的專制黑暗來揭開台灣政治的發展。過去歷任總統在界定中華民國與台灣的關係時,從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是」台灣,到前總統蔡英文拿掉連接詞變成「中華民國台灣」,並且將「中華民國台灣」存在的歷史事實設定在1949年作為起點。

賴清德就職演說,在台灣與中華民國的論述上,繼續沿用蔡英文設定的框架。台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

賴總統的就職演說,沒有再翻新中華民國與台灣的論述,也不是回到1911開始談起,而是從1949年的戒嚴進行論述,顯然是要在這個問題上繼續沿用蔡英文設定的框架。更甚至於,演講稿中談到1624年是開啟台灣全球化的開端、1921年蔣渭水指出台灣是「世界和平第一關的守衛」等年代,對於台灣發展的歷程來說,中華民國的出現是台灣政治歷程的一個階段,而台灣與世界的連結則是歷史上早已展開的事實。

在國家認同與國號的使用上,賴總統選擇了台灣認同、國號多元方式來處理。演說中提到,只要認同台灣,都是這個國家的主人。無論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是台灣,皆是我們國家的名稱。希望能在國號這個形式問題上擱置爭議,但呼籲建立並團結台灣的認同價值。

兩岸互不隸屬的政治事實

<在兩岸關係的論述上,賴總統的演講稿可說是直球對決,毫不掩飾的將兩岸互不隸屬的政治事實進行陳述,甚至呼籲對岸也能正視此一事實。在演講稿中沒有出現任何1992的元素,也沒有在論述上出現「憲法一中」的兩岸框架。不僅如此,講稿中關於「對岸」所提出的描述,使用了「中國」(7次)、「中華人民共和國」(1次),而「大陸」則是一次也沒有。這呼應了前總統蔡英文對於兩岸政治現狀,以主權互不隸屬的模式加以界定,而賴總統也將延續,甚至更加突出兩岸關係在當前的政治事實上互不隸屬的框架。

近年中國已經片面、單向的解讀兩岸關係,並且沒有模糊空間,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路透社

過往,兩岸關係的發展是雙向共同界定的。但近年來,中國已經片面、單向的解讀兩岸關係,並且沒有模糊空間、沒有轉圜餘地,那就是一中原則、九二共識、一國兩制。換言之,可以預見的是,無論賴總統演說中釋放多少善意,都不會得到北京正面的回應。講稿中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不僅是政治事實,也非重新創立兩岸框架。如果前總統蔡英文用此界定現狀可以被世界所接受,而不是「麻煩製造者」,那賴總統自然也無須回到「一中憲法」自我設限,或是掉入論述上「一中原則」的陷阱。

台美關係因安全議題而深化

在台美關係部分,演說稿凸顯了台灣在第一島鍊的關鍵地位,也提到了美國「印太安全補充撥款法案」的立法,更感謝了世界各國對台灣的重視和支持。第一島鍊是美國在印太地區實施安全政策使用的地緣概念,賴總統把第一島鍊放進演說稿,同一段再加重點出「民主自由是台灣不可退讓的堅持」,說明了當前台灣和美國的雙邊關係,是基於共同的國家安全,也是基於共同的價值與理念。

賴清德的就職演說點出台灣美國雙邊關係,是基於共同的國家安全,也是基於共同的價值與理念。圖為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台美關係在美中全面競爭的格局確立之後,加強了彼此合作的迫切性。從共享自由民主的理念,再到共同承擔中國在印太地區擴張式崛起的威脅。這種共享國家安全的基礎,成為台美關係在前總統蔡英文執政下過去8年快速深化的關鍵,賴總統在演說稿中也正式宣示,未來4年的台美關係,將繼續以自由民主的理念為基礎,加上地緣政治中台灣扮演貢獻和平、穩定的角色,得以持續深化下去。

呼籲團結、共謀國家利益

演說稿的後段,賴總統呼籲國人應以國家利益優先,指出「每一個人,都要團結、愛護國家;任何一個政黨,都要反併吞、護主權,不可為了政權犧牲國家主權。」這是賴總統也已經意識到,台灣面對中共利用民主政治政黨競爭的特性,擴大國內的矛盾與分化。而朝野的對立與競爭,在立法院出現越來越多非理性的對抗所提出來的呼籲。基本上,演說稿第一段也提出,少數固然服從多數,但民主強調的程序正義、尊重少數,也一樣的重要。新國會從2月1日開議以來,惡性競爭的氣流不斷升高,賴總統在就職演說多次提出團結的呼籲,突顯出新政府最大的挑戰,恐怕不是來自於中國或國際社會,而是來自於內部的不團結,以及貪圖選舉利益、政黨利益而罔顧國家利益的危險。

立法院上週爆發嚴重推擠衝突。陳品佑攝


整體而言,賴總統的就職演說,把兩岸關係以政治現實為基礎,進行了清楚的陳述,不迴避、不模糊。把台美關係以共享安全與價值為基礎,提出了追求雙邊關係深化的願景。把台灣內部的政治競爭,以國家利益與自由民主至上為基礎,懇切的呼籲朝野的團結。賴總統未來4年的執政,國際與兩岸將延續既定路線,追求兩岸的和平與穩定,而國內的挑戰在新國會則是陷入惡鬥的僵局。期許朝野政黨透過更多理性的對話,以國家利益優先,以免持續在選舉氛圍中的僵局而致使政府陷入空轉的困境。

作者為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