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菸蒂作戰4-2】「眼不見為淨」是假的 一昧禁卻沒配套讓街頭被「菸沒」

    2024-06-04 08:05 / 作者 洪敏隆
    西門徒步區超商外面人行道垃圾桶,刻意拆掉熄菸盒,結果導致菸蒂置於垃圾桶上方,問題更嚴重。洪敏隆攝
    1998年修正《菸害防制法》規定3人以上空間禁止吸菸、室內場所全面禁菸,吸菸場域轉換到生活四周,散落在水溝、人行道、花圃、後巷等城市各個角落,這些年政府環保單位只要構思「集菸桶的設置、空間的提供」,或是擬定買菸需有攜帶式菸蒂盒等配套措施,就會被批評是「暗示大家這裡可以抽菸」、「鼓勵大家吸菸」,也使得菸蒂亂丟問題非但未解決,甚至更加嚴重。

    《菸害防制法》第16條第2項規定,除吸菸區外不得供應與吸菸有關的器物(如熄菸筒等熄菸設施等),但是「不處理吸菸者的吸菸需求」、「吸菸者在外要處理自己造成的菸蒂」的政策原則,實際上根本很難落實吸菸者將濾嘴「自律」(自濾),只是造成菸蒂亂丟現象愈來愈嚴重,街頭到處被「菸沒」。

    台灣無菸環境類型


    環境部曾研擬立法規範買菸者要自備攜帶式菸蒂盒。翻攝環境部宣導影片


    環保署(環境部前身)曾在2010年研議規範吸菸族要使用攜帶式菸蒂盒,不只菸商、癮君子反對,就連衛生單位及禁菸團體都認為是「變相鼓勵抽菸」。

    憂「變相鼓勵抽菸」 垃圾桶拆掉集菸桶菸蒂反亂丟

    這導致這些年地方環保單位都很謹慎處理避免碰觸「禁菸政策」,有些行為卻是「矯枉過正」,導致菸蒂亂丟是更加嚴重。

    《太報》記者5月實勘西門商圈武昌街二段徒步區,沿途40座行人垃圾桶大都有附掛集菸桶,唯獨靠近3間便利超商共6座垃圾桶被拆掉集菸桶,詢問清潔隊員得到答覆是「超商前面騎樓是禁菸區」。

    荒謬的是,垃圾桶是設置在徒步區人行道,並非禁菸區的騎樓範圍,偏偏超商附近的垃圾桶,往往是吸菸者的「熱區」,卻不給熄菸設施的結果,導致一夜過後垃圾桶上方、周圍丟滿菸蒂,若下雨就被沖到水溝流入大海。

    超商騎樓是禁菸區,但是很多民眾買菸後會在騎樓禁菸區外抽,環保單位卻將此抽菸熱區的垃圾桶熄菸桶拆掉。洪敏隆攝


    西門徒步區的垃圾桶有附掛熄菸器的設置情況。洪敏隆攝


    RE-THINK執行長黃之揚表示,2020年做「西門町吸菸者調查」,有很多吸菸者反映台灣禁菸區規劃,缺乏相對應提供設置吸菸區或集菸桶等配套措施。他認為問題出在「台灣缺乏系統性的禁菸區規劃,都是點狀式的推行,導致要在城市設置吸菸區這種鄰避設施更加難上加難。」

    以台北市為例,目前戶外禁菸區超過2500處,但是定點吸菸區卻僅120處。

    荒野保護協會親子團北五團指導員、旅遊作家「小花」吳成夫指出,環境政策應看其行為脈絡,台灣不可能實施全國全面禁菸,現有禁菸區雖有法令規定,但實情是警察看到那裏有抽菸者也不會取締,他建議應反向思考,先設置合理的吸菸區,才能進一步規範只能在該區域抽菸,才可真正杜絕菸蒂亂丟問題。

    台北市在禁菸地方設置配套的吸菸區是不成比例。洪敏隆攝


    找熱點要先了解癮君子抽菸意向 是否推回收制正反不一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也認為,環境部要推行「菸蒂不落地」政策,如何找到適當地點設置熄菸筒是成敗關鍵之一。她認為好的熄菸筒規劃,會讓吸菸的人聚集到那個地方,才能落實菸蒂不亂丟及維護安全。

    「現在稽查、宣導熱點都在騎樓是搞錯方向。」黃之揚指出,從訪談調查發現很多吸菸者蠻在意別人眼光,會選在暗巷等處抽菸,這些不被重視的小巷街道容易累積菸蒂,有些人看地上很多菸蒂沒有清掃,會心想「不差我這一支菸蒂」,菸蒂會因為下雨沖到水溝,這種類似「破窗效應」是未來擬定熱區政策應注意方向。

    黃之揚說,吸菸者還有很強的「羊群效應」,在戶外抽菸常是種「社交關係」聚集一群人,當一個人亂丟,就會產生後續跟著做的效應,應該分析吸菸者的行為,後續政策擬定及宣導方向才會有效益。

    抽菸者很多會選在暗巷抽菸,是一直未被政府重視的吸菸熱區。洪敏隆攝


    也有環團認為菸蒂問題應該從源頭管理,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建議,比照買米酒退押瓶費作法回收菸蒂,較有回收誘因。他建議每支菸應該要加收1元的回收處理費,一包菸等於要多支出20元,對於菸癮重每天至少1包的人,是不小的負擔,也才能提高他們願意收集自己菸蒂的意願。

    不過,林清麗對此反對批評「超商員工已經夠辛苦,為什麼還要他們承受到回收菸蒂的有毒及味道的侵害?」

    遏止菸蒂亂丟的現況執行盲點


    押金制正反意見都有 環管署:若實施會走清潔體系回收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副署長劉瑞祥說,押金制有正反兩面意見,如果要研議回收,施行方向可能不是點「數量」,而是走清潔體系的回收方式,未來會研議討論,找到對社會最好的運作方式。

    沒有良性溝通平台,是RE-THINK調查抽菸者反映普遍的一種聲音,最在意的是吸菸者的空間。黃之揚建議環境部,未來推動相關政策時也能夠讓吸菸者參與,也可以減少未來政策推動的阻力。另外,他認為不要再用傳統的警語,效果也有限,例如要讓大眾省思菸蒂對海洋的危害,可以提出「你會把菸蒂丟到魚缸嗎?」

    林清麗另建議,政府開放新型菸品加熱菸,環境部在擬定「菸蒂不落地」政策時,應一併思考加熱菸載具如何回收等議題。

    《太報》關心您
    吸菸有害健康且害人又害己,為防止菸害、維護國民健康目的,請洽戒菸診所或撥打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
    洪敏隆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