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腸病毒吃冰能治療、不出門就不會感染?疾管署逐一解釋打臉

    2024-05-21 14:42 / 作者 胡順惠
    正確洗手是預防腸病毒最好的方法。示意圖。新北市政府提供
    國內腸病毒疫情仍持續,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今(5/21)日在疫情週報上提醒,腸病毒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個人手部衛生,單用酒精無法殺死病毒,必須勤洗手才有用,此外也經常聽到腸病毒迷思,針對3種最常見說法一一破解。

    曾淑慧指出,腸病毒感染者在發病前,喉嚨與糞便就有病毒存在,此時已有傳染力,在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且可持續隨著糞便排出病毒,時間可達8到12週之久,除平時應勤洗手外,感染腸病毒痊癒後仍應繼續注意個人手部衛生,落實「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

    另外,曾淑慧強調,須注意酒精對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平時可使用濃度500 ppm的消毒水,也就是10公升清水加上100毫升含氯漂白水,進行一般環境消毒,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腸病毒錯誤迷思。疾管署提供

    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目前國內處腸病毒流行期,上週門急診就診計1萬7585人次,與前一週1萬8238人次)持平,尚須觀察後續疫情變化;另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另易引起嚴重症狀之腸病毒A71型及D68型,上週無新增個案,整體而言迄今仍呈零星檢出且感染個案均為輕症。

    針對常見腸病毒迷思,包括沒發燒就沒有傳染力?曾淑慧表示,只要有喉嚨痛、手腳水泡、紅疹等症狀就可能傳染;吃冰是否可以治療腸病毒?吃冰只能緩解喉嚨痛,並非治療方式;嬰幼兒不出門是否就不會得腸病毒?病毒可由家人帶回家或由環境與共用物品傳染。

    腸病毒重症前兆。疾管署提供

    曾淑慧提醒,腸病毒型別多元,除腸病毒A71型外,其他型別尚無疫苗可供預防;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胡順惠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