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資料圖。陳品佑攝
寶林茶室中毒案持續延燒,最新找出廚師手部影有「米酵菌酸」陽性反應,法醫也分析,認為廚師的手只是「媒介」,碰觸最多次的食材可疑最大;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今(4/2)日稍早透露,疾管署與食藥署在3月30日也配合檢警前往越南籍胡姓廚師家做環境採檢,目標是鎖定還原細菌、介質及產生毒素環境在哪,最慢4月中旬就會有結果。
王必勝稍早在臉書還原整起案件時間序,他表示,3月24日 台北市衛生局前往寶林A13店稽查,帶回菜刀、水果刀、砧板、及廚師手部的採樣拭子四件,該檢體由衛生局送台大驗米酵菌酸,北市今天已說明結果。
王必勝說,3月26日食藥署會同北市衛生局再次前往寶林A13店稽查,帶回現場35樣食材,經檢驗皆未驗出米酵菌酸;3/28 因得知法醫解剖不幸病逝者時驗出米酵菌酸,疾管署立刻再前往寶林A13店做環境採樣,目的是做關鍵的唐菖蒲柏克氏菌培養,目前正進行中。
緊接著,4月1日食藥署收到台北市3/24採樣的四件拭子檢體,北市希望做唐菖蒲柏克氏菌培養,目前正進行中。同時食藥署也對該四件檢體做米酵菌酸檢驗,結果與台大相符,僅廚師手部檢體陽性,其他三件陰性;3月30日,疾管署與食藥署配合檢警前往「某處」做環境採檢,因案件偵辦中,暫不便說明。
至於某處到底是哪裡?王必勝接受媒體聯訪時首先指不便說明,後來證實就是代班的越南籍胡姓廚師家,疾管署與食藥署3月30日就已經前往進行環境採檢,帶回14件檢體,採檢範圍包括家中各處,門把、房間等,希望藉此還原產生「米酵菌酸」毒素的來龍去脈。
王必勝補充,要產生「米酵菌酸」毒素有三個前提,首先,「細菌」,要找出唐菖蒲伯克氏菌;第二是「介質」,像是高度懷疑的粿條、椰子、澱粉等;第三是有沒有適當的「環境」成長,而培養細菌需要時間,預計最慢4月中旬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