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兒科研究團隊。胡順惠攝
紅斑性狼瘡對風濕過敏科醫師而言是最難控制的疾病,尤其幼年型發病,3分之2會成為狼瘡性腎炎,甚至會進一步惡化到洗腎,臺大醫院及臺大醫學院研究團隊今(2/29)日公布7年研究成果,在療程中使用生物製劑作為幼童患者的輔助治療之一,可大大降低狼瘡嚴重度和死亡機率。
臺大醫院今日舉辦幼年型紅斑性狼瘡治療新發現記者會,臺大兒童醫院小兒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林庭瑋表示,紅斑性狼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是B淋巴球過度活化產生許多自體抗體而攻擊許多器官,長期慢性發炎導致多重器官系統破壞,而且年輕的病人症狀較為嚴重。
林庭瑋進一步指出,台大兒童醫院最新的研究發現生物製劑單抗抗體可以有效維持疾病活性、預防復發,減少類固醇劑量,過去著重在狼瘡急性復發期、狼瘡性腎炎,而且需要每週、雙週施打,效果不太理想,和急性復發期治療不同,維持性治療用於病情稍有活性但相對穩定時,間格半年施打一劑,就可以有效維持疾病活性、預防復發,且減少類固醇劑量。
林庭瑋總結表示,在幼年型紅斑性狼瘡稍有活性時,輔助使用抑制B細胞的生物製劑,半年施打一次,有助維持疾病活性,減少劇烈惡化,降低發展成慢性腎衰竭的機會;生物製劑可以降低其他藥物的使用量,尤其是副作用較大的類固醇;使用這類抑制B細胞的生物製劑時,需要例行追蹤血液B細胞數目和免疫球蛋白濃度,以及B型C型肝癌復發的可能。
林庭瑋補充,幼年型紅斑性狼瘡發病診斷是在18歲以前,長期預後比較不好,小朋友3分之2可能會出現狼瘡性腎炎,要使用積極治療,使用強力免疫抑制藥物,有些甚至要洗腎,長大過程中治療傷害性比較大。
台大醫院小兒部教授江伯倫說,這類病患有幾個是小學開始,大概3至4年級開始接受治療,目前已經高中,類固醇使用量減少非常多,紅斑性狼瘡對風濕過敏科來說是最難控制疾病,5年存活率85%,仍有部分出現腎衰竭、腦部出血死亡,長期復發要住加護病房很難救回來,打脈衝類固醇沒效就要打化療藥物。
江伯倫解釋,腎臟腎絲球破壞後就不會再長回來,破壞50%就要洗腎,病患生活品質會變得非常差,以前沒這類治療,髖關節就會壞死,因為類固醇有很強的副作用,透過生物製劑的類固醇使用少,可以回到學校正常生活,比較不會復發,或許未來可以改變這類疾病的治療方式。
江伯倫說,若有機會想跟健保署爭取是否給付,目前半年打一次藥費約3.9萬元,每個月打也是需要2萬元藥費,希望健保評估後維持性治療可以支持,可以省下復發住院等相關醫療費用,每次復發住加護都是好幾十萬,對健保醫療支出有所幫助。
臺大醫院兒童醫院院長李旺祚則說,生物製劑有運用範圍,未來納入健保很多兒童都能受益,住院天數次數都能下降,少子化後希望小朋友生活更快樂更健康,納入健保會將是一個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