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馬一處市場的肉販,拿著天竺鼠給顧客挑選。美聯社
秘魯本月慶祝基因改造的天竺鼠(豚鼠)品種問世20年紀念,天竺鼠是南美多地的傳統美食,而秘魯20年前成功基因改造生長快速品種「祕魯」,當地人稱為「cuy」,台灣許多網友及旅遊網站指它發音似台語的「鬼」,比起天竺鼠原需160天才能長到1公斤,「秘魯」平均56天就能達陣。
秘魯「國家農業創新中心(INIA)」2004年開發出生長快速的新品種,研究人員索洛桑諾(Juan Solórzano)在該機構位於利馬一間天竺鼠農場中說,這裡養了數千隻「早熟品種」作為研究之用。
剛炸好的天竺鼠。美聯社
美聯社報導,天竺鼠原產安地斯山脈,祕魯、玻利維亞、厄瓜多、哥倫比亞等印加古國影響區域國家,都飼養天竺鼠。
上世紀,秘魯安地斯山原住民把吃天竺鼠的習俗慢慢傳到太平洋沿岸,如今這已是全國美食,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五是秘魯「國家天竺鼠日」,官方估全國飼養約2500萬隻天竺鼠。
祕魯基因改造的天竺鼠品種「祕魯」,生長到1公斤只需要56天,未經改造品種需160天。美聯社
索洛桑諾說:「天竺鼠是體育賽事或宗教節日的佳餚,節慶餐點。」他也說一些傳統宗教儀式中,天竺鼠會被拿來觸碰病人身體,作為一種治療。
民眾布里塞尼奧(Marina Isabel Briceño)受訪表示,她生長於卡哈馬卡(Cajamarca)區,從小在特殊活動中總能吃到天竺鼠,例如洗禮儀式上,父母們常會拿個托盤盛上10餘隻油炸得酥脆可口的天竺鼠。
利馬一間餐廳的廚師從油鍋中夾出一隻剛炸好的天竺鼠。美聯社
她從小就愛吃天竺鼠:「我知道這是齧齒類,跟老鼠是遠親,但老鼠是吃垃圾的,天竺鼠吃其他食物長大,例如玉米葉,這也是牠們之所以很好吃的原因。」
祕魯饕客在利馬的餐廳大啖天竺鼠(豚鼠)肉。美聯社
「國家農業創新中心(INIA)」開發出基因改造「祕魯」已經20年,圖為該機構位於利馬的天竺鼠農場。美聯社
祕魯「國家農業創新中心(INIA)」位於利馬的天竺鼠農場。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