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資料照片。路透社
捷克國家銀行最近清空人民幣債券,總價值超過500億捷克克朗(約717.6億元台幣)。當地媒體報導指出,捷克國銀出清人民幣債券,是因為台海局勢緊張,並評估「人民幣不再值得持有」。
美國之音報導,根據捷克國家銀行公佈的最新資料,截至2023年6月30日,在其投資組合中不再擁有任何人民幣資產。在外匯儲備貨幣分配表中,人民幣一欄已不復存在。而在2023年3 月底,人民幣還占捷克國家銀行外匯儲備的 1.9%。據《E15 日報》指出,捷克國銀出售的人民幣債券,價值超過500億捷克克朗。
儘管捷克國家銀行拒絕就拋售人民幣外匯儲備的決定提供更多細節,《斯洛伐克日報》和新聞網站「Denník N」引述匿名消息人士指出,該決定背後存在政治因素,尤其是來自銀行內部的對台灣的態度。不持有人民幣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幣不再值得持有,因為如果中國攻擊台灣,目前從中國經濟中獲利的方案可能會損害捷克。」
根據「Denník N」的報導,捷克金融監管機構的一位董事會成員證實銀行確實考慮過中國可能對台灣發動攻擊的可能性,因為捷克是台灣的盟友,而不是中國的盟友。這篇報導指出,當被問及政治因素是否在他們清空中國債券的決定中發揮影響力時,捷克國家銀行董事會成員庫比切克(Jan Kubicek)證實這點:「根據法律規定,捷克國家銀行必須審慎管理其外匯儲備,因此在做出這些決定時,必須始終考慮經濟和非經濟背景。」
捷克智庫「解讀中國」研究員吉魯斯(Filip Jirous)在接受法國廣播電視台採訪時表示,捷克國內親中派正逐漸退出政治舞臺,中國雖然有加強雙邊關係的承諾卻不執行,再加上中國外交官的「戰狼」作風,導致捷克輿論越來越不看好中國。
對於捷克國家銀行的決定,歐洲亞洲研究中心張俊華博士認為歐盟的態度和台灣的魅力也對國家銀行的決定發揮了很大的影響力。他對美國之音說:「東歐國家由於立陶宛起頭和中國對著幹,得到了歐盟的支援,讓其他東歐國家對台灣的態度也轉變了不少。捷克一開始對台灣的態度矛盾且不想惹惱中國。儘管今天捷克也不想惹惱中國,但是更傾向於台灣。其實這和台灣自身的魅力也有關係,主要是半導體行業。可以這樣說,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夢想(台灣)來自己的國家蓋一個晶片廠。從這個角度來看,捷克轉變態度是很自然的過程,隨著中國16+1的合作變成一大敗筆,在俄烏戰爭之前還可以,之後就不行了,這就是對社會主義時代痛苦回憶的表現。」
不過,張俊華博士認為中國經濟的現狀和台海危機可能引發的經濟危機在此次捷克國家銀行的決定中扮演了很小的角色。他說:「由於地理因素,(中國)和台灣打起來,無論東歐還是西歐頂多是口頭抗議,不可能做任何事情。西歐人是和平主義,而東歐和中國經濟沒有太緊密的聯繫,西歐才在乎這些東西。東歐和中國陷入並不是太深,受中國依賴很低,所以受害程度會很低。」
英國非營利「台灣政策中心」(Taiwan Policy Centre)執行長史賓塞(David Spencer)也說,捷克國家銀行的舉動不應視為其認為台灣戰爭迫在眉睫的跡象,此事應被視為捷克對台灣的進一步支持。這也是捷克在英國和其他國家的盟友應該效仿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