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國大選】誰當選對台灣更有利?一文看懂川普賀錦麗對兩岸立場

    2024-11-04 09:22 / 作者 李寧怡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路透社
    美國總統大選本週即將登場,將決定下屆美國政府如何支持台灣。分析指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強調台灣應投資更多國防支出,且重視美國能立即獲得的利益;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則支持台灣自我防衛,但對中國的立場比現任總統拜登和緩許多。無論是川普或賀錦麗,都未曾像拜登一樣承諾協防台灣。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itute)10月初發布報告,聚焦川普或賀錦麗執政後將如何應對台灣問題,由美國在台協會(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布魯金斯學會中國中心主任何瑞恩(Ryan Hass)合撰。

    川普任內團隊多為對中鷹派 但他個人想與習近平交好

    報告內容指出,川普本人通常以交易視角處理外交議題,尋求談判時可用的籌碼,重視貿易平衡、盟邦的國防開支等可具體衡量的要素。他對於支持台灣的好處向來持懷疑態度,經常宣稱自己的強硬態度可嚇阻潛在的對手動武。

    川普2016年競選總統時,就對盟友的價值表達懷疑態度,擔心美國再次捲入軍事衝突。不過他曾將台灣當作與中國交手的籌碼,當選總統後破例接聽蔡英文總統的致賀電話。之後被問及為何要這麼做時,他表示可利用台灣迫使中國在貿易與北韓問題上讓步。

    川普的如意算盤顯然沒有奏效,中國因為這通電話而拒絕與他接觸,直到他承諾奉行「一個中國政策」。2017年2月他與習近平通話時,邀習近平造訪他的佛州「海湖莊園」。同年4月兩人會面時,川普承諾,未來若要接台灣領導人電話,會先徵詢習近平的意見。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金(Josh Rogin)曾在2018年9月的專欄中引述一名川普政府高官指出,川普政府擁有「史上最鷹派」的台灣問題團隊,但只要習近平致電抱怨,川普的直覺就是「遵循」習近平的意見,因為總有些懸而未決的議題是美國希望中方點頭承諾的。

    川普執政時的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也透露,川普當時想與習近平交好,曾鼓勵習在新疆建設集中營,對於北京當局鎮壓香港也避免強烈回應。波頓稱,曾多次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將整張辦公室桌比喻為中國,而台灣則只有「筆尖」般大。

    川普在這次選戰期間多次被問到台灣議題,對於若中共侵台,他是否會派兵協防台灣,他都拒絕表態,但數度強調台灣距離美國有9000哩(約1萬4000公里),距離中國僅100哩(約160公里)。

    川普也數度抨擊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不只一次宣稱台灣應向美國支付保護費,還曾向《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狄森(Marc Thiessen)表示台灣應將國防經費提升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0%。

    川普曾在專訪中說,中國若侵台,他會對中提高關稅;至於是否會出兵?川普向《華爾街日報》說:「沒有那個必要,因為他(習近平)尊重我,而且他知道我很瘋狂。」

    賀錦麗:未如拜登承諾協防台灣 似有意恢復「戰略模糊」

    相較之下,賀錦麗對兩岸關係的態度較符合美國外交的長期作法。她強調,維護美國對盟友的安全防衛承諾很重要,而且必須捍衛禁用武力奪取領土等全球性的原則。

    卜睿哲與何瑞恩的報告指出,賀錦麗在選戰期間對台灣問題的著墨不多,但可以預期她會延續拜登政府的對台政策。拜登執政期間,美國對台政策更具整體性,不僅深化與台灣在經濟、安全領域的合作,也致力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

    不過拜登上台以來,被問及若中共侵台將如何因應時,四度明白表示會出兵協防台灣;但賀錦麗近日被問及同樣問題時,則表示「不會回答假設性問題」,但會秉持美國長久以來的一個中國政策,支持台灣自我防衛。《經濟學人》指出,賀錦麗似乎是有意恢復美國在拜登執政前恪守的「戰略模糊」政策。

    賀錦麗對於「美國最大敵人是誰」做出的回答,也令人玩味。她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專訪中給出的答案是「伊朗」,表示伊朗「手上沾了美國人的血」。《經濟學人》則指出,當前華府大多數政治人物應該都會回答「中國」。

    拜登的國家安全策略就明言,中國是美國的競爭對手中「唯一有重塑國際秩序的意圖,而且經濟、外交、軍事、科技力量均逐漸強大」的國家。

    賀錦麗回答「伊朗」,或許是因為當時伊朗才剛向以色列發射了180枚彈道飛彈。幕僚堅稱賀錦麗對中國「眼光清晰」,而且她8月間在民主黨全代會的演說就矢言會確保「美國而非中國贏得二十一世紀的競爭」,承諾「會強化而非放棄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

    《經濟學人》指出,賀錦麗的幕僚表示,她完全接受拜登對中國「負責任地管理競爭」的作法,在競爭方面,強化國內的產業政策,並限制高科技產品對中出口、強化與亞洲盟國合作;在管理方面,則與中國合作限制芬太尼走私、在人工智慧領域展開對話、與中國領導人接觸、恢復雙方軍事聯繫等。

    展望未來:川普要台灣提升軍費 賀錦麗不尋求與中國衝突

    卜睿哲與何瑞恩的報告認為,川普將維持以交易視角看待台灣,認為台灣若想要美國支持,應在國防支出上投資更多。川普對於協防盟友的態度向來是「若無直接利益就不願支持」,再加上他的態度向來難以預測,因此若他再度執政,對台灣的立場仍不明朗,將取決於他的幕僚而定。

    報告指出,賀錦麗若當選,應會維持拜登政府基於原則的政策,維持台海和平穩定,聚焦於外交和建立聯盟,而非公開承諾協防。

    報告也認為,美國國會議員近年積極與台灣交往,通過多項支持台灣、支持與台灣領導人互動的法案。美國總統仍是美台關係的主要決策者,不過美國的宣戰權掌握在國會手中,一旦台海發生衝突,美國國會將發揮何種作用仍是未知。

    《經濟學人》則指出,賀錦麗對於中國問題會談到競爭,但幾乎未提及嚇阻。她曾說:「我們必須有能力競爭並獲勝。我們不應尋求衝突。」她也強調開闢溝通管道的重要性。根據她的幕僚,賀錦麗陣營對中國的唯一警告是,中國若侵台,將蒙受「嚴重的經濟後果」。

    隨著中國與俄羅斯、伊朗、北韓形成「獨裁軸心」,合作愈趨密切,美國國會的跨黨派國安策略委會今年7月曾發出警告,稱美國面臨1945年以來「最嚴重且最具挑戰」的威脅,包括「近期可能爆發大戰」。

    不過賀錦麗陣營似乎沒有那麼擔憂,也並未呼應該委員會要求提高國防支出的呼聲。對於中伊朝俄「獨裁軸心」,賀錦麗的幕僚的說法是,「他們越是彼此合作,我們就越能激發盟友靠向我們這邊」。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研究講座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表示,在某些民主黨人看來,拜登任內的對中政策過頭了,希望能放軟態度。

    《經濟學人》指出,在部分民主黨人眼中,中國是「獨裁軸心」裡最可能在談判中讓步的國家,因為它仍與美國在部分領域合作,也仍希望維持某種形式的世界秩序。

    川普任內的白宮官員簡以榮(Ivan Kanapathy)也說,美國當前有兩場戰爭(俄烏、中東)要留心,如果不想提高國防經費,「就得降低太平洋地區的緊張情勢」。
    李寧怡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