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歷史垃圾時間」 中國網路用語顯露出對經濟前景極度悲觀

    2024-07-17 17:13 / 作者 陳家齊
    中國湖南省的一個城鎮7月2日泡在黃濁的洪水中。路透社
    北京當局正在進行關於經濟方針的三中全會,週四(18日)才會結束。中國公布「調整」後的青年失業率在6月繼續下滑。不過流傳在中國網路圈的一個名詞,卻顯露出中國民眾對經濟前景的極度悲觀態度:中國正走入「歷史的垃圾時間」。

    這個由中國創造的用詞,源自籃球比賽中的一個術語,即當比賽結果大局已定,最後幾分鐘只是球賽的垃圾時間。這個用字被用來描述對歷史的討論,並已成為網路上關於中國工薪族和投資人是否應該放棄掙扎的討論之一,儘管這些討論受到嚴格審查。

    攸關經濟的三中全會沒有太多具體消息

    最近的經濟數據動搖了信心。第二季的中國經濟增長率未達預期,只有4.7%,凸顯房地產長期危機和消費停滯的衝擊。

    中共領導層將於週四結束一個閉門會議,預計會議將詳細說明北京未來幾年的經濟戰略,包括促進科技發展的步驟。英文《中國日報》在週三的頭版新聞中,描述會議的一個目標是恢復對國家「長期經濟軌跡」的信心。

    北京當局週三(17日)公布16到24歲年輕人的失業率,從5月的14.2%降至6月的13.2%。這一失業率曾在去年達到21.3%,隨後中國國家統計局緊急暫停發布數字,「檢討」之後才重新發表調整後的數字。整體城鎮居民失業率在6月為5%,但這一數字無法反映整體的失業狀況,因為大量的農民工無工可做、被迫返鄉,都沒有在這個統計數字中。

    過去一個月,「歷史的垃圾時間」這個標籤開始出現在社群媒體平台上。當官媒和評論員輪番譴責這個用詞,及任何暗示中國會在經濟下滑後走向衰退的說法時,它再次引起了關注。

    《北京日報》在上週的一篇評論文章中說:「對國家發展長吁短歎、陰陽怪氣,無非在影射無奈無望,否定和看衰今日中國的一切」

    比「躺平」更危險

    這一名詞繼「躺平」之後成為中國輿論審查的目標。「躺平」是三年前成為主流的詞語,號召年輕人過著沒有野心,沉默抗議的懶散生活。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教授、前《環球時報》專欄作家王文本月稍早曾表示,「垃圾時間」的想法比「躺平」更危險,因為它隱含了絕望的信息。他寫說,這是「完全否定當下中國的發展狀況,試圖營造國家終將失敗的大眾預期,以及誘導民眾不配合、不奮進、不作為的心理。」

    據悉,這個術語首次出現在中國網路上是在去年9月,由廣州一家小型刊物的編輯胡文輝提出。在一篇已被查禁的文章中,胡文輝指出,蘇聯1979年入侵阿富汗之後的歷史,和某些中國朝代的歷史,例如黃巢之亂之後的唐朝,都走入無法逆轉失敗的「垃圾時間」,一些人認為這是對當前中國狀況的評論。

    胡文輝寫說:「歷史跟競賽一樣,免不了有很多垃圾時間的。 當是時,大勢已定,敗局難挽,無論如何努力,都只是徒然的掙扎,只能求儘量體面地收場而已。」他問,不幸遭遇歷史垃圾時間的人,應該如何自處?

    今年6月,這個話題似乎在網路討論獲得熱度。據社群媒體平台微博上的一些評論,這一觀點引起了一些普通人的共鳴。其中一條評論寫說,有相當多的人開始覺得,只要他們無法改變任何事情,這就是歷史的垃圾時間。

    「努力不會獲得回報」

    根據史丹福大學教授羅斯高(Scott Rozelle)和其他人收集的調查數據,還有其他跡象表明中國的集體信心受到了打擊。這些數據摘要上週由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表。

    羅斯高發現,中國受訪者比20年前更悲觀,更會把個人貧富歸因於結構性因素,也更不相信努力工作會有回報。

    在2004年,62%的受訪者認為「在我們國家,努力總是會有回報。」現在,有這種樂觀心理的受訪者,在2023年的調查中已下降到28%。
    陳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