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警訊!中國軍工企業與英國「學術合作」 試圖拿英方AI技術作軍事用途

    2024-06-17 12:31 / 作者 李寧怡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Omar Shahpo/維基百科
    英國《衛報》報導,中國試圖藉由與英國大學的合作取得AI技術,用於軍事用途。此前英國政府已多次警告與中國進行學術合作可能有安全風險,更有重量級議員直指,英國大學如同「待宰羔羊」。

    衛報》指出,中國國營企業「江蘇自動化研究所」是研發無人戰艦的領導企業,2019年與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又譯倫敦帝國學院)簽訂價值300萬英鎊的合作協議前,曾向該校教職員表示,要將該校科學家研發的軟體用於軍事用途。

    「江蘇自動化研究所」隸屬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又名「杰瑞科技集團」(Jari),是中國國家重點軍工科研單位。

    今年四月,英國安全局「軍情五處」(MI5)曾警告各大學校長,指敵對國家正進行敏感研究,目的是「實現其專制、軍事和商業上的優先目標」。

    英議員:英國大學如「待宰羔羊」 恐遭中方利用

    因長期批評中國而遭北京制裁的英國前保守黨領袖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說:「我們的大學就像待宰羔羊。他們試圖相信獨立的科學調查,但在中國,事情就不是這麼運作的。他們(英國大學)在做的事有極大風險。」

    根據江蘇自動化研究所與帝國理工學院的合作內容,雙方在帝國理工學院數據科學研究所成立了「未來數位海洋創新中心」(Future Digital Ocean Innovation Centre),由人工智慧專家郭毅可擔任主任。

    郭毅可2014年創立並擔任帝國理工學院數據科學研究所所長,2022年末已離開該校,出任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

    根據合作內容,該「中心」聲稱成立目標是發展海事預測,電腦視覺、智慧型製造等「民用」應用技術,但雙方正式合作前的往來郵件顯示,中方也在考慮研發軍事用途的技術。

    這些郵件是由非營利機構「英中透視」(UK-China Transparency)透過資訊自由請求而取得。其中一封2018年11月發出的中文信,寄信人是江蘇自動化研究所研究主任,收件人是帝國理工的一名教授及一名職員。

    信中表示,「未來數位海洋創新中心」的主要目標,是測試帝國理工學院數據科學研究所研發的軟體是否能整合到江蘇自動化研究所的「JariPilot」技術中,「形成更強大的產品」,應用於「智慧機構、智慧軍事基地和智慧海洋」等領域。

    「英中透視」主任達寧(Sam Dunning)表示,這項調查顯示中方試圖將「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專業與資源」用於中國軍用無人艦艇的研發計畫。

    達寧直言,與中國的學術合作「在各大學發生」,令人不禁要問英國各大學的科學院系是否理解「中國在習近平治下已變得日益威權且軍事化」,「與這個國家打交道時,必須進行適當的盡職調查」。

    「英中透視」調查發現,帝國理工學院數據科學研究所2019年9月還舉辦「未來數位海洋創新中心」的成立典禮;在帝國理工學院2021年年報中,也將江蘇自動化研究所的資金列為知名企業贊助。

    不過這項合作案2021年已終止。帝國理工研究所稱並未進行任何研究, 2021年10月與政府官員討論後,已將收到的50萬英鎊資金退還。

    帝國理工學院華裔AI專家 曾與中國學者合撰飛彈技術論文

    然而英軍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RUSI)的中國專家巴頓(Charles Parton)表示,這項合作「顯然極不合適」,一開始就不應批准。他痛批:「江蘇自動化研究所是要生產未來可能用於對抗我國海軍的軍武,這需要花很大力氣才能弄清楚嗎?」

    報導更指出。去年英國第四頻道(Channel 4)播出的紀錄片指出,長期領導帝國理工學院數據科學研究所郭毅可,曾與中國上海大學的科學家共同撰寫了8篇論文,涵蓋飛彈設計及使用AI控制海上無人艦隊。

    2017年至2022年間,帝國理工學院自中國軍方旗下研究所和公司獲得逾1800萬英鎊的資金,之後英國政府才收緊科學研究合作的政策,該校已被迫關閉數個合作機構。

    對此,議員史密斯說:「政府各單位費時甚久才明白中國構成怎樣的威脅,各大學有很長一段時間在這方面都逃過了監管。」他表示,雖然英國政府近年已緩慢且逐步收緊相關規定,但「仍然不夠」,「大學院校與安全部門必須步調一致」。
    李寧怡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