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彭博專欄:台積電和鴻海將領導重塑全球供應鏈

    2024-06-10 08:54 / 作者 桂家齊
    台積電和鴻海的全球設廠佈局被視為可帶領重塑供應鏈。資料照片
    彭博專欄作家高燦鳴今日(6/10)撰文指出,台灣兩大科技產業、台積電和鴻海在全球的設點布局,會是領導全球供應鏈重塑版圖的一大指標,認為這兩間的設廠位置,可做為其他廠商的跟進參考。

    彭博新聞今日刊登題為「兩大公司將領導全球供應鏈」(Two Companies Will Guide Global Supply Chains)的專欄文章。作者高燦鳴(Tim Culpan)在文中表示,在地緣政治和商業考量的推動下,全球供應鏈正出現分裂變化,無數製造商和其上下游業者正衡量該往何處遷移,「或許可以從這兩間領導供應鏈變化的台灣企業找到線索」。

    文中介紹,台積電是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其客戶包括蘋果公司、輝達(Nvidia)、超微(AMD)等。鴻海(Foxconn,富士康)則是主要的組裝廠,蘋果的iPhone和輝達的AI伺服器都是該公司的主要產品。鴻海的產品還提供給特斯拉、西門子的工廠自動化系統,甚至是以色列衛星公司。

    作者直指,台積電和鴻海在技術和全球影響力上「具有不可替代性」。萬一這兩間公司突然消失,沒有任何其他單獨企業可以取代,而這正是包括美國和澳洲等各國擔心兩岸爆發軍事衝突的原因。

    但文中也說,除了兩岸緊張情勢,供應鏈移出中國還有其他原因。包括人口老化缺工、成本增加,以及中國業界的內捲競爭太過嚴重。日本及南韓的汽車廠正在撤離、美國的史丹利百得(Stanley Black & Decker)和Nike都關閉了在中國的工廠。

    台積電和鴻海近年不斷向外擴張,將製造點布局各國,企圖透過全球化進一步擴大商業利益。以台積電為例,雖然它並未生產汽車零件,但台積電在德國的設廠點選在汽車重鎮德勒斯登,包括福斯、BMW和保時捷的工廠都在德勒斯登附近。台積電的國廠的合作夥伴包括博世集團(Bosch)和英飛凌科技公司(Infineon)等公司,「如此一來,任何想要提供材料或設備給台積電的企業都必須在這座德國城市附近營運」。

    除了德國,台積電在日本熊本的工廠則與索尼半導體、豐田汽車和電裝株式會社合作。台積電2021年宣布在熊本設廠後,也帶動了三菱電子、勝高(SUMCO)、京瓷(Kyocera)等供應商投資潮。

    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的狀況則不太相同。該區域並沒有相關產業,但在顧客的壓力和美國政府祭出各項獎勵下,台積電並無太多選擇。但在美國的設廠計劃還是立刻吸引李長榮化學工業(LCY Chemical)和崇越科技(Topco Scientific)跟進。

    鴻海則是在墨西哥、印度和東南亞等國擴大設廠,並與西門子、Stellantis NV等歐洲企業合作,「顯示其多元化佈局並不只與地緣有關,還包括產業別」。鴻海正積極擴大工廠自動化、運輸後勤,航空和替代能源等領域。

    文中最後表示,鴻海效應早在10多年前就在中國深圳引發產業鏈聚集現象,而現在「因為這兩間公司的重要性和位居產業中心位置,不僅台積電和鴻海的上游業者必須跟著他們走,所有希望參與國際供應鏈的企業也都毫無選擇,必須跟進」。
    桂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