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國祭多重政策救房市 分析:規模太小無法終結危機

    2024-05-20 14:18 / 作者 國際中心
    中國房地產危機重重。路透社
    中國政府上週五(5/17)祭出多項政策,力救身陷泥淖的房地產危機。不過有多間國際媒體分析認為,中國的救房政策規模不足,無法終結危機。

    中國央行人民銀行17日宣布全面取消個人首套和二套住房貸款利率下限、調降最低頭期款比例。中國央行還將設立人民幣3000億元(約新台幣1.35兆元)保障性住房(類似社會住宅)再貸款,鼓勵引導金融機構支持地方國有企業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預計將帶動銀行貸款5000億元。

    有經濟學家指出,中國房產庫存量價值達數兆人民幣,中國所祭出的救房措施規模難以相應。

    彭博新聞報導,高盛分析師認為,中國的房屋庫存要降回2018年水準,至少需要7.7兆人民幣。

    另有專家指出,若中國地方政府的收購價格比市場價格低3成,央行的資金可購買約2%代售屋,「不足以對房市供應產生影響,但有助於增強信心 和穩定市場」。

    彭博報導指出,地方政府獲准可將每年3.9兆人民幣債券借款額度的一部分用於新救房措施,但其中大部分早已指定要在基礎設施上。地方政府能動用的救房資金其實不多。

    倫敦經濟研究機構絕對戰略研究公司經濟學家沃爾夫(Adam Wolfe)說,目前無法確定地方政府所願意付出的房價,是否接近開發商所想要的金額。他說:「如果開發商必須承受土地庫存上的損失,也得面臨償付能力問題,而不僅僅是現金流的問題。」

    另據中央社報導,中國財經媒體「吳曉波頻道」18日引述財經評論員劉曉博的看法也提到,許多中小城市其實沒有那麼多的保障房需求,此外,目前大多數城市的租金回報率都不到2%,保障房的租金回報率更低。因此地方政府做這件事並沒有經濟效益,只是加重財務負擔,

    他認為,只有大城市、超大城市因債務壓力較低,且注重吸引人才等,才有條件和動力進行相關的住房收購。

    除了這筆「收儲」房市庫存的資金可能太少之外,地方國企收購住房,如何決定「救誰」、以及多少價格是合理、交易過程中是否易產生腐敗等,都受到議論。

    國際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