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2021年出席參院的美國對台政策聽證會。路透社資料照片
美國國務院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表示,美國應繼續維持現有對台灣的政策框架,當前首要目標是加強台灣的軍事威懾能力和韌性。兩黨議員也紛紛表示,協助台灣維護得以繼續保持自由的能力,符合美國的重要利益。
美國之音報導,康達(Daniel Kritenbrink)週二(4/30)在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亞太小組委員會針對美國對台政策的聽證會表示,近半個世紀前訂定的《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頗具先見之明」,讓美國得以在這個框架下繼續應對當前在台海地區的挑戰。
康達說,《台灣關係法》「奠定一個重要標準,也就是美國認為藉任何非和平手段方式決定台灣未來,都是令人嚴重關切的問題」。
本月是《台灣關係法》生效45週年,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本週分別就美國對台政策舉行聽證會,邀請康達說明拜登行政當局的對台政策及作為。康達週二在參院作證後,週三也將在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列席作證。
康達表示,中國對台威脅確實不斷增加,且中國從未放棄使用武力統一台灣。他說:「為了應對此一威脅,並在符合我們的一中政策的情況下,(美國)行政部門正利用我們擁有的一切工具,加强在台海的威懾能力」。
過去一年來,共軍對台灣施加強大的軍事壓力幾無間斷,並採取「灰色地帶戰術」(grey zone tactics),一再派遣軍機和軍艦在台灣海峽以及台灣週邊海空域進行日益頻繁且複雜的軍事演練,包括模擬對台灣實施封鎖。
民主黨籍的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委員會主席范霍倫(Chris Van Hollen)在聽證會提到,面對中國的軍事壓力不斷升級,美國社會和國會有許多討論,涉及是否該繼續維持既有對台框架,「有些人認為,現在是時候轉向更明確的戰略清晰,準確表示美國在哪些情況下將採取行動保衛台灣,但也有其他人指出這種(政策)變化的風險」。
康達則回覆,《台灣關係法》和美國一中政策的其他要素已提供了必要工具,這一框架過去45年來經受了時間考驗,維護了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
「我認為改變這個框架、改變《台灣關係法》或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核心要素將是不明智的,我們認為這不僅不會促進穩定,反而會破壞穩定,」康達說,「我認為,美國和我們的盟友及合作夥伴繼續作為負責任地維護現狀的一方是很重要的。
「從日常運作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這種做法會更有成效,那就是著眼於以具體、實實在在的方式建設台灣的威懾能力,著眼於切實增加更多國家來認識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願意為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作出貢獻。
范霍倫在會後向美國之音表示,這場聽證會的目的之一就是重申美國認為維持台海現況的重要性,「台灣海峽的現況不應改變,重要的是尊重台灣人民在民主進程中所做的決定」。
小組委員會首席共和黨議員羅姆尼(Mitt Romney)在聽證會表示,維護台灣及其擁有的自由價值,符合美國國家利益,「我們希望台灣能夠與中國、與其他國家,甚至與我們一起積極競爭,但不要被中國征服」。
羅姆尼表示,美國積極幫助台灣投資於軍事力量,以及投資於美國自己的軍事力量,主因之一就是要「確保任何國家,特別是中國,不會動念對我們的台灣朋友採取侵略性軍事行動」。
對於美國國務卿日前訪問北京時,美中雙方是否討論了台灣議題,陪同布林肯出訪問的康達表示,台海問題確實是雙方討論的關鍵議題之一,「國務卿明確表示,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符合我們的根本國家利益,我們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破壞現狀」。
康達並表示,「中國和任何其他國家都不應利用5月20日(台灣新總統)就職典禮前的這段時期,採取破壞和平與穩定的行動」。
康達在聽證會上強調,美國協助台灣安全的主要目標,是履行《台灣關係法》下的承諾,「加強台灣的軍事嚇阻能力和韌性」,協助台灣充分保持自衛能力,以維持現狀,並阻止中國對台灣採取倉促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