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文看懂】南韓婦女為何堅持不生?兩性平等難如願 孩子成長太艱辛

    2024-03-02 08:00 / 作者 李寧怡
    南韓生育率屢創全球新低。路透社
    首爾兒童美語教師史黛拉結婚6年,曾經想要孩子,但太多原因讓她猶豫。她擔心產後照顧孩子會影響職涯,也無法期待丈夫會分擔育兒責任。他們還買不起首爾外圍的房子,韓國孩子幾乎必上的補習班費用也是沉重負擔。釜山女子敏智則是打定主意不生,因為自己在補習班長大的童年太痛苦,「韓國不是孩子能快樂生活的地方」。

    雖然全球生育率都呈現下降趨勢,但南韓生育率的迅速崩跌是舉世僅見的。南韓統計廳週三(2/28)發布2023年新生兒人數較前一年減少7.7%,生育率(每名婦女一生平均生育人數)自前一年的0.78減至0.72,這表示每100對男女(200人)只生了72個孩子,遠低於維持人口所需的2.1生育率。

    《朝鮮日報》報導,去年全球只有戰火中的烏克蘭生育率低於0.8,亦即南韓的生育率與戰爭國家無異。

    南韓的生育率在2018年跌破1,來到0.98,已是代表先進國家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38個成員國裡唯一低於1的國家;儘管政府祭出各種催生政策,生育率仍連年滑落。由於去年第四季生育率已跌至0.65,南韓統計廳推算今年全年生育率將跌破0.7,滑落至0.68。

    據此估計,50年後南韓勞動適齡人口將減少一半,可徵兵人口更將減少58%,近半數人口將超過65歲。這對於南韓的經濟、國民年金儲備乃至國家安全都極為不利,政治人物已稱之為「國家緊急狀態」。

    少子化成國安危機 但職涯、房價、育兒支出都是問題

    39歲的史黛拉(Stella Shin)說,在南韓,女性當媽媽後多半要辭去工作,頭兩年都得全職帶孩子,「這會讓我非常沮喪」。她熱愛她的工作,也希望經濟獨立。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南韓婦女生產後,要全職育兒兩到三年的觀念很普遍。史黛拉說,丈夫連洗個碗都會丟三落四,根本不能指望他共同分擔育兒責任。

    南韓法律允許父母在孩子滿八歲前各休一年育兒假,但2022年只有7%的父親申請了部分育兒假,母親休育兒假的比例則高達70%。

    另一位已立志不婚不生的影視從業人員藝珍(音,Yejin)也說,由於工時太長,根本不可能有時間照顧孩子,而且公司也有「隱性規定」,女性生了孩子就得離職。

    藝珍熱愛工作,經常加班,工餘還會自己進修,「韓國人有一種心態:如果無法不斷自我提升,就會落後,就會變成魯蛇。這種恐懼讓我們加倍努力」。她平日回家後,頂多只有簡單打掃或做點運動的時間,週末甚至會去打點滴,為下一週的工作補充精力。

    「當了媽媽就無法回到職場」

    藝珍也像其他南韓婦女一樣,擔心當媽媽後就無法回到職場。她親眼目睹自己的姊姊和兩位最喜歡的新聞主播都有同樣經歷。

    史黛拉則說,即使她放棄工作或設法兼顧家庭和事業,也無力負擔育兒開銷,不僅買不起房,也難以負擔孩子課外補習與才藝的花費。

    南韓半數以上人口都住在首都圈,也就是首爾與外圍的京畿道;絕大部分的工作機會聚集於此,這幾年房價也迅速飆升。史黛拉夫妻賃屋而居,住得離市中心越來越遠,仍然買不起房。

    首爾的生育率已降至0.55,為韓國最低,亦即每200人只生55個孩子。

    史黛拉身為兒童美語班的老師,也近距離目睹家長咬牙將孩子送進各種補習班與才藝班,數學、英語、音樂、跆拳道,無所不補。

    「不上這些課就會落後」

    據統計,南韓每個孩子每月課外學習費用就要2萬8000元台幣左右,使得南韓成為全球育兒支出最高的國家之一。2022年一項研究發現,雖然94%的家長認為這已構成經濟負擔,但只有2%的家長不送孩子上任何課外班。

    史黛拉也明白:「如果不上這些課,孩子們就會落後。」這也是她自己對於生孩子備感掙扎的原因之一。

    南韓《中央日報》報導,國家級政策研究所「韓國開發研究院」(KDI)2月27日發表報告指出,南韓僅約13.9%的勞工任職於250人以上的中大型企業,居OECD成員國之末,而美國、法國、英國、日本都高於40%。該研究所指出,大企業的就業機會稀少導致競爭激烈,也間接加重升學壓力,導致生育率降低。

    即使是在首都圈以外的地區,許多婦女也決定不當媽媽,或在當了媽媽後飽受育兒分工不均之苦。

    在南部大城釜山生長的敏智(化名,Minji),就因為自己從小到大深受讀書壓力之苦而決定不生孩子。

    敏智坦言,她從童年到20多歲都很不快樂,先是要拚命考上好大學,然後是要考公務員。她直到28歲才找到第一份工作。在她記憶中,童年都在教室裡度過,直到深夜都在惡補她不喜歡的數學,但她當的是藝術家。

    「競爭多年只為過平庸人生」

    敏智說,如此無休止的競爭卻不是為了實現夢想,「只是為了過平庸的人生」,讓她心力交瘁。直到現在32歲了她才開始自在生活,不僅四處旅行,也在學潛水。

    「韓國不是孩子能快樂生活的地方。」這是敏智不想生孩子的最大考量,她不希望孩子經歷和她一樣的痛苦競爭。雖然丈夫想要孩子,兩人以前常為此吵架,但現在他已接受妻子的意願。敏智的想法有時也會動搖,但她很快就會想起為何不該生孩子。

    在南韓中部的大田市,帶兩個孩子的全職媽媽田正妍(音譯,Jungyeon Chun)則自嘲處於「單親婚姻」。她幾乎是獨自照顧7歲女兒和4歲兒子,丈夫鮮少在孩子睡前回到家。

    在當媽媽前,她並不覺得生兒育女是重大決定,以為自己很快就能回到職場。直到孩子生下來,才發現育兒與家務的重擔都在自己肩上,丈夫幾乎完全不分擔。

    高學歷媽媽卻成「假性單親」 男女平等只是空談

    全正妍對此感到憤怒,「我受過良好教育,也被教育男女是平等的,所以我無法接受」。

    問題的癥結在於,南韓經濟在過去半世紀間飛速成長,女性也飽受升學壓力,接受高等教育後步入職場。越來越多女性對人生滿懷壯志,但南韓社會對人妻、人母的期待並未隨著女性的學歷與能力提升而進化。

    全正妍在失望之餘,也開始觀察其他媽媽,「原來我那個自己帶孩子的朋友也一樣沮喪,住在對街的另一個朋友也是」,「這已是社會現象」。

    她開始把各種婦女育兒的故事畫成漫畫並在網路分享,引起全國各地媽媽們的共鳴。如今全正妍已出版三本漫畫,現在的她已跨越憤怒與後悔的階段,「我只希望自己當時更明白育兒的真實情況,也更清楚媽媽們被賦予的期待」。

    她遺憾的是,南韓的女性同胞無法享有當母親的美好感受,因為一旦生了孩子「就會被迫落入悲慘境地」。

    敏智則說,她很感謝生孩子這件事是自己說了算,「我們是第一個能自己做選擇的世代。以前的女性沒有主控權,非生孩子不可。我們選擇不生,是因為我們可以選擇。」
    李寧怡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