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台南鹽田光電場。 台電提供
台電今(15)日公布第二波「小額綠電」上架,
與第一波上架不同之處,是增加了10萬度商品;而原本搭配有3年期的選項則取消;最關鍵的是,原訂第二波將釋出4,000萬度綠電,但最終只釋出1,000萬度,是市場買氣不旺?業者需求不大?還是綠電價格太貴而乏人問津?台電沒有說明。
經濟部與台電公司10月13日共同宣布,由台電釋出5,000萬度綠電、經濟部標準局建立交易平台,共同推出「小額綠電」商品,預計分二批上架,第一批釋出1,000萬度,也意味著第二批上架預計會有4,000萬度。
但最終根據台電第二批上架的商品,總額只剩下1,000萬度;分別有1萬度、5萬度、10萬度;期程則有1年期、5年期,也就是最終排列組合仍有「六款」商品、共193件綠電上架;但相較第一批上架,多了「10萬度」的選項,也少了原本有的「3年期」的期程,額度也只有預期的四分之一。
第一批「小額綠電」已在11月6日決標,根據台電釋出的有限訊息,共有50家業者參與投標,但扣除文件不齊備者,最終僅47家企業得標,投標金額落在每度4.9元至5.5元之間。當時外界據此推判,第一批小額綠電幾乎是有投標就買得到,「競爭家數」並不若預想時來得激烈;但對比投標金額與2023年下半年地面型光電躉購費率只3.868元,中小企業買到的綠電價格不斐。
而47家得標業者結果,有22家業者選擇了「5萬度、5年期」的長期穩定型商品,占了整體得標業者的46.8%。
另有13家業者選擇了「1萬度、1年期」的短期靈活商品,占了整體27.7%。
這也意味著市場需求兩極化,只有剩下12家業者,相當於四分之一的得標者選則了其他4款商品。
台電表示,本次競標產品是兼顧及回應市場需求,除了原「1萬度」、「5萬度」商品持續上架,也綜合首次競標結果與建議,第二批新增「10萬度」商品,歡迎有綠電需求的企業,把握機會參與競標購買,
本次競標只有10天,到11月24日截止。至於首批已得標的47家企業,台電指出,已陸續與台電各區處密切聯繫進行簽約;
第一批已得標者能否再參加第二波競標?台電表示,11月6日首批得標的47個電號不得再參與本次投標,但首批得標的統一編號,如果還有其他電號,則可以另一個電號購買本批商品。
在第一批小額綠電競價結果公布後,綠色和平表示,「小額綠電」中小企業參與不熱絡,首批競標釋出1,000萬度最終更無法全數賣出,反映經濟部的政策沒法回應中小企業的綠電所需。
綠色和平認為,政府試圖以「小額綠電」競標來滿足企業綠電需求,是治標不治本;政府應當透過補助、獎勵、媒合等方式,協助企業成為綠電的產銷者,幫助企業發展「自發自用」的低成本綠電模式,而非單純透過購買、競價制度,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臺灣綠電短缺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