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際油價再度逼近100美元關卡 央行升息政策可能要更激進

    2023-09-20 14:59 / 作者 陳家齊
    俄國韃靼斯坦共和國的油井。路透社
    隨著國際油價邁向每桶100美元關卡,曾經普遍認為今年底可以完成升息循環、達成打通膨所需條件的各國央行,恐怕要面臨物價被油價推漲,類似1970年代能源危機的衝擊。利率可能要升得更高,高利率可能要持續更久。

    由於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實施出口限制,加上美國和中國的經濟前景改善,布倫特原油價格近日漲到每桶約95美元的10個月高點,比起6月的低點已經急升約25%。

    美國聯準會(Fed)上月舉行傑克森洞全球央行年會時,歐洲央行(ECB)總裁拉加德警告我們正面臨「變革與轉折」的時代,聯準會主席鮑爾重申利率政策將長期維持在較高水準。油價暴衝意味著,拉加德所稱的新時代可能正在到來,鮑爾的長期高利率水準,也許還要更高。

    油價飆升對通膨同時有促進與壓抑的效果

    彭博新聞解析,本週,從美國、英國、瑞士到台灣,多國央行決策官員在召開利率決策會議時,都將需要考慮原油暴漲是暫時現象,還是會持續走高。原油價格飆高會刺激物價廣泛上漲,但同時也會抑制經濟活動,進而抑制通膨。這種雙面刃的特性,將讓央行官員考慮通膨風險是否真的已經受控,可以暫停緊縮政策

    GlobalData TS Lombard的經濟學家柏金斯(Dario Perkins)在一份報告中寫說:「原油價格最新這波暴漲對我們很沒有幫助,然而,要把這些最近的通膨發展狀況放在脈絡中考慮。最近12個月來穩健的反通膨進展還沒有遭到根本威脅,遠還沒有。」

    對於中央銀行家來說,原油這種大宗商品價格的暴漲是一個立即的通膨警示。國際貨幣基金(IMF)在一份新發表的報告中,研究了自1970年以來的100多次通膨震盪,發現只有約60%的情況下,消費者物價增長動能可在5年內明確降低。

    如果原油價格在今年第四季飆上平均每桶100美元價位,根據彭博經濟研究的估算,這可能使美國通膨增加0.9個百分點,在歐元區和英國造成接近0.4個百分點通膨上揚。

    通膨難以壓低殺傷債市

    更高的通膨將對債券市場造成重大打擊。投資人已經在為央行可能維持更高利率、更久時間做準備,這意味著殖利率飆高,債券價格下挫。

    本月初以來,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了超過30個基點(0.3個百分點),接近7月創下的16年高點。德國各種年期的公債殖利率曲線,一個月內已上升約25個基點,使10年期德債殖利率逼近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本週是全球央行超級利率決策週

    美國聯準會即將在週三(20日,台灣時間21凌晨)宣布利率決策,這次可能暫停升息,但也可能會暗示日後還有更多升息。

    到週四,英國央行、挪威央行、瑞典央行和瑞士國家銀行(央行)也將宣布利率決策,可能都會宣布升息,這些升息可能是這些央行本波升息循環的最後一次,或者是倒數第二次升息。

    台灣的央行週四也將進行利率決策,估計與美國同樣暫停升息。到週五,日本央行應不至於改變目前的負利率政策,但可能示意已在為最終取消負利率政策做好準備。

    上週,歐洲央行在升息1碼後,示意將暫停升息。歐洲央行的前首席經濟學家普萊特(Peter Praet)立即認定此舉與最近的原油上漲相關。

    歐洲的通膨預期正在上升。市場預計,未來三年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每年將平均上升約2.4%,超出歐洲央行設定的2%目標。兩個月前,這項通膨預期還不到2%。

    澳洲央行在其9月5日的利率決策紀要中顯示,央行認為未來幾個月,食品和石油價格將對全球通膨構成「上行風險」,預計高油價將在本季抬高整體通膨。

    澳洲央行仍預計整體價格將趨於穩定,雖然通膨不太可能在2025年底之前回落到2-3%的目標區間。但經濟學家憂慮,澳洲央行目前的經濟前景預測是基於每桶80美元的原油價格,現在的油價遠高於此,澳洲央行恐怕必須做出調整。

    經濟增長面臨衝擊

    如上所述,油價上漲的風險一方面是推高通膨,一方面是削弱經濟。西班牙央行已在週二警告稱,由於原油價格上漲,今年和明年的通膨將超過先前預期,經濟增長也將減弱。

    這些憂慮在上週導致歐元跌至6個月來的低點,市場認為歐洲經濟無法承受因油價高升推動的更高升息。但市場交易已顯示交易員篤定明年會有2次以上、每次1碼的降息,無視歐洲央行表達要長時間維持高利率的政策宣示。

    去年,歐洲大陸因俄國切斷供應天然氣而陷入危機,歐元匯價跌破1美元。如果能源價格持續上升,歐洲今年是否可以應對,目前仍不確定。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首席經濟學家倫巴迪利(Clare Lombardelli)也擔憂增長前景。她在週二告訴記者,能源上漲將「擠壓家庭預算和需求」,歐洲因為更加倚賴進口能源,受害幅度會比美國更嚴重。

    歐洲的高稅率也意味著消費者付出的油價更高。去年,德國和英國的零售汽油價格大致是美國的兩倍。

    美國人可能更擔心經濟增長而非通膨

    相較通膨,聯準會官員可能更擔心油價飆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彭博經濟研究認為,聯準會的經濟模型顯示,決策者更有可能因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而降息,不是升息。法國巴黎銀行資產管理公司主管班達里(Maya A Bhandari)說,能源價格上漲衝擊的是美國經濟可以不溫不火持續前進的預期,而不是通膨預期。

    在美國,原油價格上漲正值消費者荷包緊縮的時刻。高升的利息正在吃掉一大塊可支配所得,而美國家庭在新冠大流行期間累積的超額儲蓄,幾乎已經用盡。

    因此,較高的能源成本可能有助於抑制消費支出,使聯準會更沒有理由升息緊縮。聯準會官員將高度警惕通膨預期是否隨之上升,但目前為止尚未發生。

    就目前而言,彭博經濟研究認為聯準會決策者尚未被迫改弦易轍:「我們的基本預測情況是,這種震盪還不足以改變利率前景。」

    1970年代的警示,但央行這次可能做得更好

    各國央行正在想起1970年代的苦澀回憶:那是一個由供給受限引起的持續油價震盪時代,讓先進經濟體面臨低增長、高通膨的長期「停滯性通膨」痛苦。

    在這種背景下,正如一些央行決策者主張,現在利率的關鍵問題不是要再升多高,而是維持在高點要多久。同樣地,油價的問題可能不是漲到多高,而是會維持高點多久。

    信用評等公司惠譽(Fitch Ratings)的經濟學家西維爾(Charles Seville)說:「央行無法對這些供給造成的的短期價格震盪採取任何行動,但它們可以採取措施,維持通膨預期不要飆高。」他對現在的央行更有信心:「這與1970年代有很大不同,我們現在的央行,在實現低通膨目標上有更好的歷史實績。」
    陳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