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營造工地最常見工人曝曬在烈日之下。廖瑞祥攝
隨著全球暖化日益嚴重,我國地處亞熱帶地區,夏季天氣尤為炎熱,氣溫超過35度已稀鬆平常,恐對從事戶外工作的勞工帶來熱危害的風險,民調顯示,勞工對高溫假和高溫津貼的意願高,部分企業也支持,但歐美國家並無先例,目前只能先做好熱危害預防...。
從6月開始,氣溫炎熱,中央氣象署在臉書發文表示,根據統計,今年6月台灣平均氣溫達到28.7度,相較氣候平均值28.0度、高出0.7度,成為自1950年以來同期第四熱的月份,而7月的氣溫升高到30度,體感溫度甚至逼近40度,再看衛生福利部統計,今年6月因熱傷害就診總計741人次,超過去年同期的517人次,又7月1日至3日也有151人次因熱傷害就診。
建築營造工地最常見工人曝曬在烈日之下。廖瑞祥攝
近9成5勞工期盼高溫假和津貼 約4成9公司也贊成根據yes123求職網公布今年7月最新的「消暑商機與夏天上工調查」顯示,每逢夏天有68.6%的勞工「有需要」到戶外工作,有52.8%的勞工表示,公司「沒有」主動提供預防高溫的措施;不過,另有47.2%的戶外工作者,所任職的企業「有提供」防高溫措施。
調查指出,合計有94.8%的勞工認為,政府「應該訂定」高溫假制度,當中有53.6%的人支持「有行業與職務的限制」,另有41.2%則支持「不分行業與職務」;針對戶外工作部分,更有96.6%的人覺得「應該訂定」高溫津貼制度,平均每個月補貼,「至少」要有2338元。
對於討論多年的高溫假制度,僅有48.9%的公司「贊成」實施高溫假,其中,有44.3%的公司認為要「有行業與職務的限制」,僅4.6%公司認同「不分行業與職務」;若是針對夏天戶外工作者,有58.6%的企業表態,「願意」提供高溫津貼,但每月補助「上限」平均落在1598元。
國外因應高溫實施之規範及近年採取措施
熱到受不了 除了指引外...近年出現高溫假立法院法制局曾於去年提出研析報告,中東已出現「高溫假」已經上路,如伊拉克、伊朗等都因氣溫飆升至50度,政府臨時宣布放放假,而歐美澳等地區,很早就制定熱疾病、熱危害等管理指引或防範措施等,近年來,英國勞工工會(GMB)呼籲政府儘速通過「太熱而無法工作」的法律,以保障從事戶外工作的勞工,不少歐洲國家也規範理想的工作場所溫度(約18至25度之間),若雇主無法確保勞工能在這個溫度下工作,可以訴諸程度不一的法律行動自救。
對於研擬高溫假立法必要性及可行性,法制局則提出兩點建議,一是隨著氣溫越來越高,全球暖化已成為趨勢,有鑑於國內氣溫不斷升高,以及高溫下對勞動者恐造成的危害,是否需要制(訂)定高溫假的必要性;二是該如何訂定符合時需的規範,如高溫標準和分級、不同行業別是否該區分、要強制性高溫假或補貼性高溫津貼為主等。
勞團疾呼有需求 現階段案例少、著手避免熱危害中華快遞企業工會、台灣鐵路產業工會去年曾與在野黨團共同召開記者會,向政府喊話,快遞從業人員、台鐵機務人員都在高溫的工作環境下,出現中暑或其他熱傷害狀況,訴求超過一定溫度時,應有彈性的工作時間安排,避免高溫下工作,降低勞工熱傷害的風險,且應在有業務需求,須於高溫出勤時,給予適當的高溫津貼,並要求職安署落實專案勞檢。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黃維琛受訪表示,處理熱危害、高溫等議題,不能從「放假」的概念處理,而是對戶外從事作業的勞工造成安全、健康或生命的危害,職安署已採取相關措施,如戶外作業必須要降溫、遮陽、閃避、休息時間等措施。
黃維琛指出,其他歐美等國家都尚未實施高溫假,多數訂定指引或採取因應措施來處理發生的問題,況且每個行業別都有其特殊考量,如某些產業需要夜班,公司或雇主也會設計相對的薪資待遇跟勞動條件,不能強制規範行業別,也不一定需要訂立高溫津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