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以巴衝突】台灣的巴勒斯坦人及持續的挺巴反以聲浪

    2023-12-09 11:55 / 作者 李佳穎
    以哈衝突尚未停歇,台灣開始出現了聲援巴勒斯坦的聲音。李佳穎攝
    以色列與哈瑪斯組織交火超過2個月,雙方雖曾暫時停火、釋放人質,但根據路透社引用加薩衛生部的數據,目前加薩走廊遭到以色列空襲轟炸的死亡人數,已經突破1.7萬人。衝突初期,輿論一面倒同情以色列婦女與兒童遭到攻擊,不過,如今社會氛圍較為親美的台灣,也浮現了一群聲援加薩與巴勒斯坦的聲音,支持巴勒斯坦的社群在台灣連續舉辦多次集會,故鄉就加薩、在台從事學術工作的巴勒斯坦人安海正(Hazem Almassry)總是率先在活動中發言,直嗆「加薩發生的不是戰爭,而是種族滅絕。」

    安海正強調,以色列自2007年以來就全面封鎖加薩,形成對220萬加薩人的集體懲罰,跨國的人權組織指稱,這種種族隔離政策比南非更糟糕。

    部分左翼團體曾於11月中旬在美國在台協會(AIT)周邊發起「聲援巴勒斯坦遊行」,認為長期提供武器、製造輿論為猶太復國主義者撐腰的美國,應該為這場衝突負責。另由台灣人以及在台的香港、美國、菲律賓、拉美等跨國人士組成的「可『以』自由『巴』」則前往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前抗議,並在台北舉辦「以巴停火,反對封鎖」的遊行,約有500人參加。
    在台灣聲援巴勒斯坦的台灣與跨國人士組成「可以自由巴」,前往以色列駐台代表處前呼喊訴求。李佳穎攝

    這些聲援活動現場,外國人面孔遠遠多於台灣人,在台的穆斯林、外國留學生與工作者,甚至還有印尼籍的家庭看護推著雇主推著長者的輪椅前來參加,他們帶著紅綠白黑的國旗或是圍巾前來,高喊「Free Free Palestine.No More Geonocide.」

    面對民間聲援巴勒斯坦的行動,以色列駐台代表游瑪雅(Maya Yaron)曾回應,很欣慰能看到對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的關注,但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行動中卻忽略了10月7日當天有超過1300人死亡、超過240個平民被綁架,呼籲在台灣的以色列人與阿拉伯人、猶太人和穆斯林進行真誠的對話。

    對此,安海正則反駁,故事根本不應該只從10月7日說起, 以色列偷走了巴勒斯坦人的家園和土地,以色列大量開發屯墾區,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房屋被拆除,就連擁有以色列國籍的巴勒斯坦人也被驅離,「像我這樣的人,對於與以色列官員的對話,可以期待什麼?」

    台灣的穆斯林青年鄭平認為,以色列藉由宗教的名義來打壓伊斯蘭與穆斯林,把問題與衝突包裝成伊斯蘭針對猶太教的行為,並將所有反對者貼上「反猶太人」或者是「恐怖份子」的標籤,甚至是為巴勒斯坦人民出聲而抗議以色列政府的猶太人,都被指控是歧視猶太人。

    台北清真寺持續募集物資或派遣人員前往當地進行人道救援,而走上街頭參與聲援的人潮中,不少是戴著頭巾的女性穆斯林以及在台的印尼籍移工,有人甚至是推著長者的輪椅前來關心,他們多半不太會講英文,但仍在集會現場默默聽著其他人發言。

    巴勒斯坦人並非全部都是穆斯林,ML是攜家帶眷來台就學的巴勒斯坦人,就說她自己並不是穆斯林,完全是基於人道主義而站出來,以色列長年對於加薩的控制已侵害加薩人民的權利,以色列與哈瑪斯組織交火則讓雙邊無辜的平民受害,她不僅呼籲以色列終結種族隔離及非法封鎖,也希望以巴立即停火。

    ML表示,以色列軍隊進入加薩,長期限電、限水、限糧,建築材料無法進入加薩、加薩人民無法出海捕魚,巴勒斯坦人只是想要擁有和平的權利,不想要被任何人代表或決定。
    台北清真寺派遣志工前往加薩一座公園發放愛心衣物。截自台北清真寺粉絲專頁


    聲援行動中也有來自菲律賓、在台工作的工程師,他也表示自身也不是穆斯林,不過對於菲律賓曾被美國統治,美國目前仍在菲律賓擁有軍事基地的類殖民、半殖民狀態感同身受,非常能體會巴勒斯坦與加薩人民的心情。

    安海正曾多次在網路或公開場合細數,加薩地區的傷亡人數與公共服務設施被破壞的狀況,最近,他已不願提及最新的數字,「因為我不想將這些有生活、家庭、夢想、希望、親人的受害者只化為統計數字。」

    不過,游瑪雅認為,這場戰爭是哈瑪斯所發起,可悲的是,雙方平民都因此遭受了巨大痛苦,然而,在台灣聲援巴勒斯坦的團體並未譴責哈瑪斯在加薩的種種行動。「我的心與所有受這場戰爭影響的家庭同在。身為母親,一想到孩子受到傷害,就心碎又深感痛苦。」

    在台灣聲援巴勒斯坦的社群中,包括穆斯林與非穆斯林,非穆斯林的聲援多半來自人道主義。李佳穎攝

    對以色列駐台代表說法,「可以自由巴」則表示,10月7日的無差別攻擊行為,是以色列長期壓迫下的一種反應,這種抵抗是否有效、正確、合情、合法、合理,都可以有不一樣的聲音和取態,保持和而不同的態度,也可以為以色列的被殺者感到難過、悲傷。

    以哈衝突的傷亡人數逐日增加、沒有趨緩。國際特赦組織也發起全球連署,要求各方停火以結束平民的苦難,全球已經超過120萬連署,台灣分會也共同響應,目標1萬5千份連署中,目前蒐集了約600份,比率約5%。

    台灣民意基金會曾於10月底公布一項民調,35.1%台灣民眾較同情以色列,14.8%同情巴勒斯坦,6.8%都同情,9.8%都不同情,21.6%沒意見,11.9%不知道、拒答,凸顯社會意見分歧以及不理解。

    來自美國的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呼籲以巴停火」小組召集人Laura Moye分析,許多美國人都有巴勒斯坦裔與猶太裔美國朋友,美國政府每年提供以色列軍事援助,美國公民十分關心以色列與中東情勢;相較之下,大多數台灣人並不認識與這場衝突或地區有關係的人。
    聲援巴勒斯坦行動中,有許多外國人臉孔。李佳穎攝

    許多人在聲援巴勒斯坦的行動中控訴美國政府持續支持以色列的態度,不過Laura認為,這場衝突非常不對等,雙方都涉及戰爭罪行,巴勒斯坦的武裝份子經常從加薩向以色列發射火箭,但以色列的鐵穹防禦系統進行一定程度的防禦,反而是針對加薩進行大規模轟炸。

    連署當中提到,面對當前的破壞和人道援助的迫切需要,緊急解除針對加薩長達16年的非法封鎖。非法封鎖已構成集體懲罰,屬於戰爭罪。國際社會,尤其是以色列的盟友,包括歐盟、美國、英國等,必須向以色列施壓,採取具體措施,保護加薩的平民免於遭受非法攻擊。

    Laura指出,戰鬥的是哈瑪斯與以色列的右翼政府,他們都擁護極端的意見,無法代表所有人民,但卻有許多平民因此遭到無辜攻擊,因此國際特赦組織作為跨國的非政府組織,不會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受難的平民——他們沒有選擇參加戰爭。
    聲援巴勒斯坦人士中,不乏希望台灣透過外交方式呼籲雙邊以哈雙邊停火。李佳穎攝

    以哈衝突爆發後,台灣的輿論陷入以台灣的國際處境類比以色列或巴勒斯坦的討論,但Laura認為,台灣不是以色列,也不是巴勒斯坦,台灣受到中國干擾而不被國際承認,但是對外在各國成立辦事處,對內仍有運作完整的民主制度,具備政治實體的功能。

    「不是因為美國是台灣最好的朋友,就支持美國。」Laura認為,關心以哈衝突,應該基於國際法、條約與人道主義來判斷,這才是解決衝突的標準,尤其台灣渴望加入國際社會,就應該關注這些國際規範,這也讓國際社會關注台灣民主發展,並譴責中國欲攻擊台灣的企圖與行為。

    「可以自由巴」等聲援巴勒斯坦的人士,訴求以巴立即停火、以色列停止大屠殺、以色列終結種族隔離及非法封鎖、還巴勒斯坦自由,並呼籲台灣政府以外交方式要求停火。Laura也認為,各個國家的外交部都應該表態,包括台灣,加入國際社會呼籲停火的行列。
    李佳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