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莫羽静專欄|美國總統大選辯論會荒腔走板,代表民主失能了嗎?

    2020-10-08 10:38 / 作者 洪采姍

    2020年首場美國總統選舉辯論會,剛落幕不久,陸陸續續開始有各種不同的方向在解讀這場這場辯論會,懷疑美國的民主政治是怎麼了?


    2020年首場美國總統選舉辯論會引起許多討論。(圖片來源/川普推特)

    我認為這樣的荒腔走板,反而正是民主選舉政治的精髓,政治就是多種價值觀的抉擇和互動,而現代言論自由下的民主選舉,最重要的則是,確保眾人皆有權利表達自身的聲音。



    無論多麼滑稽荒謬,甚至可以說是鬧場的行徑,只要不顛覆民主自由體制的本身,也不侵害他人法益的情況下,容許任何不莊嚴、不神聖的舉動,只要符合遊戲規則,都能參加這場盛宴,這就是民主選舉政治最難能可貴的精神。



    設想一個場景,如果一場選舉,沒有任何攻防,候選人們皆按部就班,輪流在媒體前面闡述自己的理念,沒有謾罵、沒有批評,一切看似非常的理性,選民也經過深思後,投下神聖的選票,這樣真的是人類的民主選舉政治嗎?



    別傻了,這不符合人性,這充其量是只存在反烏托邦小說中的世界觀設定,每個人因為生長環境背景、教育、信仰的差異,一定會有所認同的價值觀與不認同的價值觀,許多價值觀之間必然是相斥的存在,這些價值觀的衝突,要如何調停,如何在眾人之中取得一個相對的平衡,進而成為一個國家的集體決策,這才是政治的本質。



    一個沒有衝突,完全理性的集體決策過程,也代表之中涉及的價值觀,不存在差異,不需要溝通,這樣的情況,往往都只在獨裁威權政體的表演性選舉(Show Election)才會出現,所以過度期盼一場自由國家的民主選舉,能夠完全制式化的理性運作,可以說是一個很荒謬的想法,政治必然是有所衝突,進而溝通讓步,找出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點,這個平衡點,甚至可能不一定會符合真正意義上的正義。



    但往往許多教育程度較高的白領階級,都對選舉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一味的認為選舉的結果必然要符合自己認同的正義,選舉過程一定要理性神聖的完美演出,顯然是把菁英寡占獨裁體制的憧憬,誤植到民主選舉政治上。

    選舉是一場實境表演

    以筆者從事多年競選幕僚工作的經驗來看,無論是總統級的辯論會,還是地方選舉的政見發表會,這兩者其實對選舉的影響都非常之小,以台灣為例,歷年收視率大概只有3-4%,效果可能跟兩集政論節目差不多,事前準備所消耗的人力與資源卻極高,政論節目甚至等同一場政見發表會本身的效益。



    辯論會與政見發表會的成功與否,其實對選情影響極小,真正會對選情造成影響的,往往是會後曝光的新聞效應,因此針對之後會衍生的新聞效應,進行戰略布局,才是參與電視辯論會的重點,而不是電視辯論會內容品質的優劣。



    最經典的案例即是2018年的高雄市長辯論會,陳其邁選擇的路線是傳統的政見辯論,韓國瑜則是選擇鬧場式的假戰真拒來應對,這樣的無賴演出,卻意外獲得許多網路討論熱度,會後發起媒體抹黑戰來應對後續的報導。

    筆者認為2018年陳其邁與韓國瑜的市長辯論會,是選舉史上值得研究的案例。(圖片來源/擷取自臉書)

    最後的結果是,陳其邁並未因此得分,卻受到抹黑戰的影響,產生了陳其邁辯論會獲勝,卻因此逆向拉開民調差距的弔詭現象,也成為選舉史上值得研究的案例。



    現代公民的選舉,並不是在爭奪政策上的「正義」,而是候選人與大多數選民在各項價值觀加權順位上的契合度總和,而清楚了解選民生態,並了解其中遊戲規則奧妙的候選人,便能透過各種策略,操弄外在形象,進而獲得最多選票而當選。



    馬英九、柯文哲、韓國瑜等人,之所以勝選的原因也在這,並不是民主選舉失能,民主選舉的意義,並不是產生一位全能的賢者,一直都只是讓選舉當下與選民契合度最高的候選人當選而已,其餘都只是我們擅自附加上去的想像。



    (本文為合作專欄,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更多太報報導

    莫羽静專欄|將被禁止飼養的比特犬是什麼?飼主與寵物的法律責任

    莫羽静專欄|中共資訊統戰下,針對防疫而來的政治焦土戰




    ↑加入太報Telegram頻道↑

     接收第一手消息


    洪采姍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