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溫泉害皮膚爛!醫:「2類人」亂泡湯 當心引潰瘍、膿疱上身

    2021-12-17 10:31 / 作者 蔣佩庭

    圖片
    皮膚科醫師高珮菡指民眾的皮膚乾燥或發炎的話,應避免酸性泉質以免罹患「硫磺泉皮膚炎」。除了硫磺泉皮膚炎外,「溫泉毛囊炎」也是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圖片來源/Unsplash)




    又到泡溫泉的季節了!皮膚科醫師高珮菡在粉絲專頁《皮膚科日常菡養 高珮菡醫師》發文分享,民眾應如何依照膚況挑選最適合自己的溫泉。



    高珮菡首先引用水利署資料,指台灣的溫泉泉質分成3種:一、火成岩溫泉區,屬硫磺泉,酸性,分布於北投、陽明山、龜山島和綠島。二、變質岩溫泉區,屬碳酸氫鈉泉,中性,分布於宜蘭礁溪、烏來和台中谷關。三、沉積岩溫泉區,屬氯化泉、碳酸泉,中偏鹼性,分布於苗栗泰安,嘉義關仔嶺和屏東四重溪。



    高珮菡以台北近郊的硫磺泉為例,指民眾的皮膚本身偏乾燥或正在發炎的話應避免,以免罹患「硫磺泉皮膚炎」。高珮菡說,硫磺泉皮膚炎的典型症狀是在泡湯後的2至3天出現紅色丘疹接著潰瘍。



    除了硫磺泉皮膚炎外,「溫泉毛囊炎」也是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高珮菡分享,民眾在泡湯中搓洗皮膚會破壞保護功能,讓溫泉中的綠膿桿菌伺機而入,最後引起溫泉毛囊炎。溫泉毛囊炎的典型症狀也是紅色丘疹,嚴重的話會出現膿疱。



    因此,高珮菡建議,民眾在泡湯前務必評估膚況且時間不宜過長,期間更不要搓洗皮膚,泡完後可以適量使用保濕產品。交通部觀光局則提醒,酒醉、空腹及飽食後不宜入浴,泡完後不宜直接進入烤箱,以免淚液來不及清洗眼裡附著的礦物質使眼角膜受損。至於長途跋涉、疲勞過度或劇烈運動者,宜稍作休息再入浴,以免引發腦部貧血或休克現象。  





     


    蔣佩庭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