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導】學習歷程難與升學脫鉤 學生代表:「自主學習」更能展現課綱精神

2023-05-16 07:00 / 作者 吳尚軒 / 記者
台南市永仁自主學習成果展呈現方式多元。永仁高中教務主任龔俊祐提供
上路將邁入第4年的108新課綱,透過放寬各項限制,希望打造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然而課綱的實際執行一路始終跌跌撞撞,又以學習歷程檔案最為千瘡百孔。近來學生團隊EdYouth再度發佈觀察報告,共同創辦人李瑞霖認為,學習歷程檔案和升學考試掛勾後,如今已經陷入囚徒困境,若希望發揮新課綱精神,教育部應該更大力推動自主學習。

4月的最後一週,穿著高中制服的青年男女們,手持麥克風,向台下眾多記者、教育部及國教署官員,發表他們對這一波教改的觀察報告,但這不是官方舉辦的分享會,台上這群由大一、高中學生組成的團隊,臉孔雖然青澀,但已經主辦了第二次全國級記者會。

EdYouth學生團隊發佈2023年《108課綱觀察報告》。EdYouth團隊提供

「身為108課綱的白老鼠,我們在高中三年經歷無數憤怒、迷茫和錯愕……」去年(2022),當時還就讀高三的李瑞霖、陳惠平、廖宥甯發表了《108課綱觀察報告》,以身為新課綱首屆高中生的身份提出「客訴」,統整1500份問卷、4場焦點團體訪談後,指出課綱上路3年來,不少學生卻覺得學習歷程淪為軍備競賽、擴大城鄉差距的現象,自嘲自己是「白老鼠」。

1年過去,如今就讀台灣大學政治系的李瑞霖,在這段期間共同創辦了EdYouth組織,並發佈了2023年版的觀察報告,這次,他們的重點更聚焦在為何新課綱「適性揚才」的理念難以實踐。

李瑞霖接受《太報》訪問時提到,去年的問卷部分問題,被批評太主觀或引導性,因此今年也進行調整,同時既然團隊大多數人已經上大學,也不宜以「客訴」心態寫報告,此外,在這次的調查過程裡也發現,其實不只過去想像的偏鄉地區,不少都會地區的高中面對新課綱,依然疲於應付相關的課程與變化。

新課綱盼培養終身學習者 卻因考招而顛簸

被譽為台灣解嚴以來最大教育改革的108課綱,在2019年正式實施上路。面對傳統課程越來越難對應時代需求的挑戰,教育部期望透過減少必修課程時數、增加選修和實作課程的安排,給予學生更多彈性與自主探索的機會,除了要求各校發展特色的「校定課程」、「多元選修」外,也加入「自主學習」課程,種種課程規劃與校外表現,從高一起便能記錄於「學習歷程檔案」上,供學生3年後申請大學使用,最終精神是希望放寬限制後,能培養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探索能力,也期望大學端能夠看見學生更多學業成績以外的表現。

「自主學習」是什麼?太報製表

不過,劇烈的變動引來教學現場不小震盪,尤其學習歷程檔案在大學個人申請階段,至少佔5分之1成績,除了屢屢傳出補習班代做、辦收費營隊讓學生寫檔案的事件外,更多高中學生、老師的焦慮是:做了3年的檔案,大學教授真的會看嗎?而他們又希望看到什麼?

2023年的課綱報告在結論也直指,儘管許多學生認同學習歷程檔案的用意,但仍存在質疑的原因之一正是如此。比如說,一個學生高一、高二都對資訊感興趣,熱衷參加先修課程與競賽,直到高三才終於明白自己的興趣是法律,這樣的歷程會被法律系教授接受嗎?

繞路的歷程能被接受?學生嘆:學習歷程檔案陷困境

儘管過去4年來,教育部及不少大學教授紛紛出面背書,重點是希望看到學生成長的軌跡,而不是內容是否跟科系有關。但李瑞霖指出,他也曾聽過教授私下坦言,在招生名額有限下,從高一就篤定科系的人更有機會勝出,他認為如今的局勢,有些教授說沒關係,有些教授說有影響,最後學生只能盲猜教授的意圖,「學習歷程檔案已經陷入囚徒困境。」

EdYouth學生團隊共同創辦人李瑞霖。EdYouth團隊提供

課綱報告中也指出,若拋開升學框架,許多學生都認同學習歷程檔案培養的能力及探索過程,但李瑞霖表示,現實情況是學習歷程檔案目前仍難以跟考招脫鉤,在此情況下,如果希望真正實踐新課綱的精神,那應該要另闢蹊徑。

他談到,EdYouth內部團隊討論後,認為自主學習對新課綱的推動更為有效,「不只是對考試,更是對一個人的發展」,但過去4年來,教育部投注大量經費、心力推動學習歷程,對於自主學習的推動卻相差甚遠,然而當不分位置、類型的學校都曾遭遇過困境時,未來這部分值得更加投注心力。

18週時間無框架自由使用 「學習如何學習」的自主學習課

但到底什麼是自主學習?在新課綱架構下,高中學校每週有2-3節課的彈性學習時間,其中之一便是自主學習。對比其他課程多是由上往下,由校方與教師策劃內容、執行教學,然而自主學習則是首次在體制內,明訂由學生發動、執行的課程;規定非常簡單,學生繳交自主學習計畫後,接著在學期18週內進行自主學習,並且不規定產出形式。

但限制打開後,各校學生之間的差異甚大。一名不願具名的教師私下表示,前3年可以看到,有的學生利用這段時間上網學韓文、程式編寫、畫漫畫或完成科展項目,也有些學生不是睡覺、寫作業,不然就是用手機打遊戲、看YouTube,只當成一節自習課來看待。

但課綱報告統整819份問卷回覆後,發現雖然大多學生贊同自主學習理念,但有接近半數學生的苦惱,是想不到學習主題,而有將近4成學生不知道如何撰寫計畫,腦海裡只有一片困惑。

高中生自主學習執行調查。太報製表

來自中部高中的EdYouth團隊成員阿威(化名)說,高中以前所受的教育,是所有事情都往升學看,上高中突然要有自主學習,大家自然都是一片混亂,「有人會嘲笑學生不尋找自己、不知道怎麼學習,但問題是體制把我們訓練成什麼?」

同份報告中也可以看到,學生希望得到的協助,有超過一半希望計畫結束時,能有人協助進行回顧或提供建議,高達4成6學生希望能獲得提示,知道哪裡有更多可用資源,4成5則希望有撰寫計畫書的指引,還有3成7是希望過程中有可諮詢的對象,顯然面對無邊無際的新天地,學生們都渴望有人能幫忙指路。

事實上,就連老師也是。

以前沒學過?如何「自主學習」連老師也不知所措 

課綱正式上路前,嘉義女中舉辦了校內的共識營。身為教務主任的連珮瑩播放起輕音樂,接著在每位老師面前放下一張白紙,要他們擬定一份自主學習計畫,「接著就看到很多老師開始發呆,我們有3分之2老師寫起來狀況不好。」

事後有老師跟她說,「我們真的要對孩子好一點」,沒有學過的情況下,連大人都不會自主學習。

108課綱中學習歷程檔案爭議不斷,學生代表認為教育部應該更大力推動自主學習。示意圖。取自Unsplash

於是,嘉女學生在開始寫計畫前,要先花整個學期完成兩個任務。第一是要學生分組共讀並且發表心得,透過6週時間從怎麼找組員、如何選書、為何要讀、怎麼讀、怎麼解說這本書一步步拆解,讓學生藉此學會怎麼擬訂計畫;第二個任務,則是透過老師的引導完成大學的科系探索,等上學期結束後,學生在寒假時才開始撰寫自主學習計畫,並在開學、經過老師協助修改後,於下學期正式執行。

連珮瑩指出,自主學習重要的是養成習慣,當學校給學生時間練習後,他們即便寒暑假也會持續進行,重點是態度的養成,現在嘉女學生,已經不會再把自主學習當自習課,單純只是唸英文、算數學,「而是會開始去想,透過自主規劃可以達成什麼事」,未來即便畢業後,她們也已經學會如何學習。

地區、經費就是有落差 遠距教學能成解方?

自主學習號稱可以讓學生做所有想做的事,不過很現實的是,學校人力、資源就是限,在實際現場端的執行,除了學生找不到老師可以請教外,也有不少學校,限縮學生只能在教室或圖書館進行自主學習,連要借用實驗室、音樂教室,都必序經過重重關卡申請。

其實自主學習也不是沒有引發焦慮,超過8成的大學科系,在審閱學習歷程檔案時會參採自主學習的計畫跟成果,而早在課綱上路的第一年,台北市包含建中、北一女等5所高中,便和台大、政大等大學合作,開設微課程,隔年包含雄中、雄女等4所高雄學校,則和中山大學、高雄醫學大學等學校合作,各地區前段高中頻頻結盟大學,也再重演學習歷程檔案引發的焦慮。

這件事看在台南永仁高中教務主任龔俊祐眼裡,無法迴避,但也必須找到其他方法應對,「學生也會講啊,聽說現在南一中那邊怎樣,我們也只能聽聽。」

永仁高中位於台南市永康區,全校人數不超過400人,比南一中一個年級的人數還少,是標準的小型學校,面對先天的各項差異,他無奈地笑了笑,「既然無法解決,那就是有多少資源做多少事。」

台南市永仁高中自主學習成果展。永仁高中教務主任龔俊祐提供


台南市永仁高中每年寒假前都會舉辦自主學習成果展,透過靜態展覽與動態報告形式展出學生自主學習成果。永仁高中教務主任龔俊祐提供

學校規模有限下,龔俊祐表示,他們一開始就要跟學生說清楚,體育館、音樂教室、家政教室因為有其他班級要上課,騰不出時段讓自主學習的學生使用,「要先跟他們劃好底線」,而在人力跟資源上,鑑於線上課程已在過去3年疫情期間發展成熟,加上生生用平板政策實施,永仁高中也採用陽明交大的ewant線上教育平台,甚至加入台北市的酷課雲課程系統,補足教師人手的問題。

設完底線、找齊支援後,龔俊祐說,接下來就是透過一個學期的課程引導學生「學習如何學習」,怎麼訂定主題、尋找資源、擬定執行方式,一步步拆解動機、目的、預期成果、設備需求,而最關鍵的重點則是:「我們也引導他們,不要思考對升學的影響,日常有什麼想做、不能做的東西都提出來。」

結果學生呈現出來的計畫五花八門,有人擬了室內飛輪訓練計畫,有人上網自學電腦繪圖,也有學生學習自製化妝品,學校更會在寒假前,舉辦校內成果展,學生除了要透過靜態展現成果外,更要上台發表心路歷程,更重要是讓學弟妹甚至校外參考還有哪些可能性。龔俊祐還記得,2020年第一次舉辦時,從台中到屏東的學校,都有老師特別前來觀摩。

台南市永仁高中自主學習成果展。永仁高中教務主任龔俊祐提供


台南市永仁高中自主學習成果展,學生呈現出來的計畫五花八門。永仁高中教務主任龔俊祐提供

「很多小校確實資源不足,這是現實,但我們還是要想辦法。」龔俊祐談到,尤其疫情之後,線上資源豐富,已經跨越時間、場地限制,在台南家裡也可以學到台北的課程,當然如果要比較,永遠會找到比自己更好的,差異確實存在,但學校如果有心的話,就可以找到方法解決。

近半學校仍缺經費補助 學生盼:另外直接補助學生

各級學校遭遇的困難,國教署則透過書面回應指出,去年12月已函知各校自主學習實施規範範本,並規劃產出「如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相關教師培訓課程、指引手冊等,將陸續公告於教育部數位學習入口網,而目前也每年透過相關計畫,補補助高中辦理教師知能、共學研習、建立自主學習小組等措施,111學年度共補助246校、約8000萬元經費。

不過,畢竟全國就有509所高中,從學生角度來看,仍希望有更多資源投入。李瑞霖便呼籲,除了以學校為主體進行補助外,可以進一步思索以學生為主體補助,讓學生可以透過撰寫計畫,向國教署或相關單位申請經費,政府如果能投入更多資源,並引導學校鬆綁限制、與鄰近大學結盟,就更有機會實踐108課綱的精神。
吳尚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