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校危機2-2】彈性還是漏洞?大漢停辦案從師生安置到土地都惹質疑
2024-09-02 08:10
大漢技術學院位於花蓮,校方對校地的使用方式屢遭質疑。吳尚軒攝。
《私校退場條例》於2022年三讀通過,對財務惡化的學校設下退場SOP,另一方面,為了讓財務尚可的私校及早規劃退場,《私立學校法》仍保留學校自主停辦的空間,然而,大漢技術學院停辦案的爭議,從土地與師生的安置卻都引來不少批評,更遭教育團體質疑,所謂的彈性實際上反倒變成漏洞。今年(2024)1月,教師陳建宏在學校裡設立了合作社,吸引了上百名師生加入;合作社地點位在校園中心、3棟教學大樓中間,嶄新的裝潢與空間本來預計成為學校裡的新熱點,沒想到2月時校方突然發出新聞稿,將從今年8月起停止招生,明年8月全面停止辦學。「校長本來還說要永續經營,我也是這樣才設福利社的。」陳建宏感嘆。
如今即將開學,福利社的商品架上空空如也,新添購的電子看板一片黑暗,而像陳建宏這樣的教師們,明年後也不知何去何從。
陳建宏設立的福利社如今空空如也。吳尚軒攝。
他所任教的地點,是位於花蓮北部、鄰近七星潭風景區的大漢技術學院。如今學校的停辦計畫已獲教育部通過,目前停止招生,明年8月停辦,校方並提出專任教師每人最高12個月資遣慰助金、學生轉學後每學期補助1萬5000元交通與住宿費的補償,然而看似優渥的條件,卻被質疑是為了更大利益。
在大漢校方今年2月宣布停招計畫後,立刻引起師生譁然,包含陳建宏在內的教師不僅在校內數度抗爭,更屢屢北上立法院、教育部抗議,除了批評學校停辦過程粗暴外,更質疑是為圖謀校地;前花蓮縣議員康德興也曾到台北聲援,批評當年建校有賴社會各界的捐款捐地,學校的本質就是屬於公眾的公共財,而非財團可以收入囊中的私產。
大漢技術學院教師代表7月23日於教育部門前抗議。資料照,吳尚軒攝。
「大漢先例一開,後患無窮,接下來會有很多學校朝這個方式去做。」任職於該校的教師A匿名告訴記者,教育部已經通過此案,未來其他學校就可以有樣學樣,「喊一聲我不做了,每人付1萬5000就把學生趕走」,他滿腔怨氣地直嘆,花蓮才剛受到0403地震衝擊,7月又遭到凱米颱風重創,教育部卻允許停辦,等於是讓弱勢越弱勢。
私校關門紛擾多年 立院修法訂退場雙軌機制少子化危機從2014年開始衝擊高教階段後,過去私校退場往往鬧出不少爭議,因為過去相關法規模糊,常見學校自行宣布停招後,不僅社會大眾訝異,就連校內師生也錯愕,教育部緊急介入、協助師生安置。當人去樓空後,學校法人則可使用原校地、建築改辦理其他教育、文化或社會福利事業;此路徑雖是彈性,但也遭批評可能讓經營者掏空校產,甚至吸引「禿鷹」集團以相對低廉的資金入主董事會後,再取得校產牟利。
比如位於苗栗頭份的亞太創意技術學院,過去招生陷入困境後,在2016年由怡盛集團以1億5000萬元資金入主董事會,後續卻傳出集團利用校舍當員工訓練場地、董事長黃平璋將個人名義設立的2家公司登記於學校等,高等教育產業工會(高教工會)數度召開記者會批評,此舉是將校產當私產,更批評其目的是停辦學校後取得校地利用。
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停辦後的校地使用,也曾遭質疑將圖利財團。圖為亞太停辦後校園。吳尚軒攝。
私校退場議題紛擾多年,立法院終於在2022年三讀通過《私校退場條例》,規範學校若財務不佳、合格師資不足,便會被教育部列入專案輔導名單並公告,若2年後未改善則停止招生,並在當學年度結束時停辦,等於是由教育主管機關主動出擊,而其中關鍵規定,是學校停招後便須由教育部重組董事會,校產、土地則將收歸公有,而對學生轉學、教職員資遣及慰助金也有明確規範。
如此也讓私校退場分為《私校退場條例》,以及既有的《私校法》,兩條路徑。《私校法》部分規範較寬鬆,學校可自行擬具停辦計畫、於校內程序通過後提報教育部,並須給予教職員、學生不低於《退場條例》的保障,董事會可繼續存續,並可將校地改辦其他教育、文化或社會福利事業。
私校退場路徑比較
鼓勵私校趕走師生?高教工會憂大漢案例成破口而此次大漢技術學院案例,是《退場條例》通過後,首次有學校以《私校法》退場。對此高教工會執行秘書張志綸擔憂,大漢案例通過後,長期影響就是開出一條避免《退場條例》的路,未來私校可以趕在被列入專案輔導前退場,透過《私校法》 架空《退場條例》,趕走師生後取得土地、建物,儘管有發放離職慰助金、助學金等費用,但其實相較於土地利益,包含花蓮19公頃的校地,以及該校在台中潭子其實還另有校區,這些根本是九牛一毛,但高教資源本應公共化,不該任由財團侵蝕。
張志綸說明,高教工會最初是主張要直接修訂《私校法》,而不是另立《退場條例》,如今《退場條例》變得像是懲罰機制,反而鼓勵學校在被列入專輔前透過《私校法》停辦,「而且這個程序很快 ,要趕快趕走師生。」
大漢校本部颱風過後未整理,至8月底記者造訪時倒樹仍未處理。吳尚軒攝。
大漢的土地是來自於許多在地人士捐獻。出生於新城的花蓮縣議員鄭寶秀便回憶,當年知道要設立學校時,他們家族就捐了約2甲土地,許多人為了讓在地有學校,都響應捐地;她認為,學校停辦以後的土地若未收歸公有,改為私人擁有,「對當年捐地的人情何以堪?我們很多地主其實都還在啊。」
此外,引人注意的是,大漢台中校區從2021年開始設立,為產學暨教育推廣中心,從大漢官網的資料顯示,這個校區包含有露營場、營火場、會議室等功能,並開放校外團體付費租用,用於舉辦研習、營隊、戶外活動等內容,然而高教工會曾批評,大漢校方近年屢屢將校本部資源挪到台中校區使用。
大漢位在台中的校區,開放租借用於營隊、戶外活動等使用。吳尚軒攝。
大漢主秘澄清:學校土地限制多,更不可能變賣對於各界種種擔憂,教育部則表示,《私校法》是為讓校務及財務狀況尚可的學校,思考調整營運模式或轉型,已明定因學校停辦轉學之學生給予輔導,並補助其因轉學而增加的支出,對教職員則應發給不低於《退場條例》規範的慰助金,轉型計畫則須經教育部及相關事業主管機關審核,若無法於3年內完成轉型,相關校產歸屬亦於《私校法》有明定,校產不得歸於私人之限制。
教育部強調,《私校法》已有規定,土地財產不可歸於私人。圖為大漢校園。吳尚軒攝。
大漢技術學院主任秘書邱天佑告訴《太報》記者,學校的土地是教育事業用地,不可做為其他用途,轉型計畫也要經過教育部核准,若未通過,土地可能被教育部收回,更不可能變賣或改成商業用地出售、出租,「限制很大,也不可能說把土地賣掉」,澄清外界擔憂絕非事實。
花蓮無技專學生難轉學?校方:跟西部學校洽談中對於人員安置措施,尤其是學生何去何從?大漢官方網站上公布的說明裡,除了表示停辦後將給予每學期1萬5000元的補助以外,對有轉學意願的學生,也將辦理轉學宣講座談,並以花蓮縣或鄰近縣市學校為主,「輔導直到轉學完成。」
大漢技術學院校方宣稱的學生安置措施中,表示將協助學生轉學。翻攝自大漢官網。
然而困難在於,大漢退場後花蓮地區已無技專校院,學生究竟要如何轉學?記者詢問邱天佑將如何銜接,則獲回覆,「通常都是由學生自己去找自己要的科系」,如果是像整班轉學則會協助,「但現在還沒有學校跟大漢洽談。」
記者再詢問,花蓮地區缺乏對應科系或學校該如何處理?邱天佑則表示,其實目前有跟一所西部學校接洽當中,「但他們有沒有意願,我們還在接洽中,沒辦法確定,且人數不會很多,大概10、20位以內。」
不管後續土地如何使用,在此之前,校方還須先處理好師生安置,否則未來恐怕仍有更多紛擾出現。
大漢技術學院停辦爭議能否順利落幕,仍有待繼續追蹤。吳尚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