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校危機2-1】花蓮技專全滅、東部僅存2專科 私校退場潮誰是犧牲者?

2024-09-02 08:00
大漢技術學院將於114學年正式停辦。吳尚軒攝。
位於花蓮的大漢技術學院已獲教育部核准停止招生,明年就要停辦,在此之後,花蓮即面對沒有科大、技專,更缺乏進修教育機會的窘境;而不僅是花蓮,近年來在私校退場浪潮衝擊下,東部的技專校院傷亡慘重,設立校本部的學校僅剩下2所專科,地方人士無不擔憂,如此將成為教育斷層,並使人口更加外流。

8月9日,113學年已經開始過了9天,教育部核准位於花蓮的大漢技術學院從113學年開始停止招生,下學年度全面停辦。

「我來這裡本來是想找第二春,現在春天沒了!」職業軍人退伍的曾阿明講起這件事滿腔憤慨,說他本來已經報名土環系碩士班,如今希望卻就此消散;學校跟教育部說,他們可以唸別的學校,如果還有學籍也可以轉學,但像阿明訪問結束後,還要載長輩去醫院,這裡不少人都跟他一樣,有離不開花蓮的理由,未來這片土地卻很難再找到教育的替代選項。

大漢技術學院緊鄰七星潭遊樂區,北接蘇花公路,往南為花蓮空軍基地,是花蓮最早成立的大專校院,1977年,有感於花蓮地區交通不易、教育資源稀少,在地熱心人士於是成立大漢工專,培養機械、土木等當時開發所需人才。

2月突發訊息 大漢技術學院紛擾半年獲准停辦

隨著時光推移,大漢在1994年由誠洲團集團接手,並在1999年改制為技術學院,據資深教師回憶,鼎盛時期學生人數高達7000、8000之譜,每年都有大批新生從西部前來就讀,然而後來也受到少子化衝擊影響,至疫情前僅剩下約1000人左右。

大漢技術學院停辦爭議事件簿


今(2024)年2月20日,大漢董事會無預警向媒體發出新聞稿,表示因少子化衝擊經營,學校將在113學年度停招,引起嘩然,不僅教育部未收到計畫書,就連師生也一問三不知,因而引起教師數度北上抗議,然而幾經波折後,教育部仍在8月9日,核准學校從8月開始停招,並於114學年停辦。

「大家以前沒機會讀書」 7成學生讀進修部圓夢

退伍以後,曾阿明希望回到花蓮,一面照顧長輩、一面考取土木技師執照好在家鄉工作,因此進入大漢就讀土環系二技進修部,這裡的同學跟他相仿,年齡多落在30到50歲之間,他們不少是任職於在地工廠、營建公司的工人,也有跟他同樣是軍職想轉換跑道,不少都是原住民,「以前沒有機會唸書,但現在都要求學歷,也要證照,所以我們才要回來。」

曾阿明就讀進修部,希望能夠習得一技之長返鄉就業。吳尚軒攝。


身為系學會長,今年董事會意圖停招以後,曾阿明也數度跟著老師們一起北上抗議,如今仍然無力回天,自己無法繼續進修,未來也不會再有學弟妹,「以後東部沒有學校培養土木人才,想唸的就只能去西部,人口就會外流,但花蓮很多老人家,年輕人不在了,也無法照顧。」

翻開資料,大漢技術學院的學生結構其實相當特殊,以111學年度資料來說, 高達72%學生就讀進修學制,且至少有3分之1具有原住民身份(註:此處原住民族身份,是依照原民會統計該校可請領原民補助人數計算)。

大漢技術學院學生樣貌

目前就讀流通行銷系碩一的許女士也是其中一例,她說明,自己平常的工作是部落社區營造,將部落的特色結合、包裝後行銷出去,比方說串聯幾個部落的木工、編織販售,也推出體驗行程,像還沒受到地震衝擊前,他們會一路串聯秀林鄉的黃金海岸,到花蓮南區的慕谷慕魚、鯉魚潭,而本來就讀空大畢業的她,後來認為需要更多行銷、管理知識,才在去年來到大漢就讀。

許女士說,班上的同學,有便利商店的店經理、摩托車行老闆,也有同樣社造的同行,還有退役軍人,原住民佔了一半以上,最遠從南區的玉里,北邊也有宜蘭來的學生,都是因為時間能夠配合才到這裡,現在只能認命拼明年畢業。

大漢學生中不少為原住民,校園裡也大量以原民文化為主軸的彩繪。吳尚軒攝。


對於學校關門以後的情況,她也無奈感嘆:「不曉得啦,東華會要我們嗎?」她指出,大漢的上課時間可以根據學生工作時間決定,擔憂往後像她們這樣較早婚、出社會工作,後來想回學校的族群,恐怕在花蓮缺乏機會。

私校倒閉潮東部受創慘 300公里僅存2專科

少子化危機從2014年起陸續衝擊高等教育,又以技職、非市區學校首當其衝,而教育資源本就稀少的東部,近年來更因此受傷嚴重。

首先是位於花蓮壽豐鄉的台灣觀光學院,已在2021年停辦,而過去曾經接收台觀學生的蘭陽技術學院,後來也也在2022年退場,加上如今大漢技術學院關門,以及慈濟科大在今年8月併入慈濟大學,東部地區的技專,僅剩下台東專科,以及宜蘭聖母醫專,還有耕莘專科的宜蘭校區,後兩者皆以護理、幼保類科系為主。

也就是說,往後從宜蘭頭城到台東達仁鄉這相距300公里的土地上,只剩下2所有設立校本部的專科,沒有其他科大、技術學院。

近年花蓮及東部地區技專現況。

「以高教階段的技職教育來說,花蓮真的已經結束了。」本身也是大漢校友的花蓮縣議員楊華美感嘆,花蓮仍有高職,然而隨著高教技專不斷萎縮,這些學生畢業後若想進修只能去外地,在地的人才培育勢必產生斷層,然而到外地讀書還有房租與生活費,未必所有人都有這樣的經濟條件;她呼籲中央政府,對於區域的發展、教育要長遠規劃,不能任由私校決定說關就關。

楊華美回憶,1977年大漢工專成立的時候,花蓮根本沒有其他學校,東華大學、慈濟大學都還未設立,當年花蓮甚至連補習班都沒有,高中生若要重考只能去外地,教育資源缺乏下,也因此許多人只有國高中學歷。

過去東華、慈濟大學尚未設立時,大漢提供了花蓮在地教育機會。吳尚軒攝。


她強調,大漢的存在,尤其所謂的進修教育給了在地人很大支持,讓各種因為社會環境、家庭狀況而在過去無法升學的人有機會重返校園,裡頭尤其工業類科系在花蓮無法替代,許多在地的工程、防災從業人員都是就讀大漢,而如花蓮一信、二信裡也有不少校友,這間學校的消失應該要更細緻看待。

批教育部放行卻無替代方案 學者憂原民教育機會受挫

「這不是學校關了就算,還關係到花東地區原住民的受教機會。」東華大學副教授陳張培倫批評,東華與慈濟大學無法提供工科、技職教育,更難有進修課程,教育部允許大漢停辦卻沒有其他替代方案,如此不但可能影響地區受教機會,也會長期影響花蓮的發展,「西部學校夠多,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但教育部這次停辦的決策模式,卻像是跟西部同一套思考方式,沒考慮到長遠的後遺症。」

東部和西部的情況不同,光是擁有的學校數量就差距甚大。吳尚軒攝。


張培倫進一步提出,儘管大漢已經確定停招,但是否可以思考用這個校區,讓東華大學設立五專部,讓在地的技職、進修教育仍有機會?否則他擔憂10、20年後,花蓮的教育水準會更加倒退。

技職將有斷層?教育部:慈濟科大學制仍將保留

談到花東地區的教育能量是否陷入斷層?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郭應義直言,「這一塊當然一定會有」,接下來花蓮人才培育會更困難,尤其大漢成人、進修教育扮演重要角色,對花蓮都會是很大損失,假若未來需求仍強烈,會請教育部再評估,比方說拜託東華大學、慈濟科大開設類似專班的模式進行教育訓練。

然而,對於花蓮技職教育是否面臨斷層?教育部僅回覆,慈濟科大與慈濟大學兩校合併後,仍將保留原慈濟科大現有學制,相關五專、四技、二技等班別共計有691個招生名額,提供國中、技高學生升讀技專校院的機會。

教育部表示,慈濟科大的學正仍將會保留。取自慈濟科大網站。


但慈科大的科系,是否足夠回應在地需求?以112學年度518名大一新生來說,其中就有412人就讀護理、照護類科系,也僅有護理系開設進修部。

籲維持公共化精神 學者:大漢校地改設原民大學

東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張鑫隆則認為,大漢退場不只是花蓮失去一所學校,也讓在地人更失去在家鄉奮鬥的機會,花蓮人從唸書時就常往西部跑,有些甚至高中就去台北,他們離家到都市後就不會回來,變成在地年輕人不斷流失,更讓部落的文化連結中斷。

對此他呼籲,既然停招已成定案,可以思考如紐西蘭有毛利大學的規畫,設立以原住民為主的大學,培養原住民族學生能力以外,也培育主體意識,不要讓大漢過去累積的設備和教育資源就此消失,應該繼續發揮公共化精神,先由原民會、東華大學思考可以如何使用,而非放任校地成為財團工具。

張鑫隆所言,正是此次大漢停辦案裡頭另一關鍵。除了往後的教育斷層外,不少人更擔憂,這塊土地恐怕將失去公共化精神。

吳尚軒

【私校危機2-1】花蓮技專全滅、東部僅存2專科 私校退場潮誰是犧牲者?

2024-09-02 08:00

位於花蓮的大漢技術學院已獲教育部核准停止招生,明年就要停辦,在此之後,花蓮即面對沒有科大、技專,更缺乏進修教育機會的窘境;而不僅是花蓮,近年來在私校退場浪潮衝擊下,東部的技專校院傷亡慘重,設立校本部的學校僅剩下2所專科,地方人士無不擔憂,如此將成為教育斷層,並使人口更加外流。

吳尚軒

【私校危機2-2】彈性還是漏洞?大漢停辦案從師生安置到土地都惹質疑

2024-09-02 08:00

《私校退場條例》於2022年三讀通過,對財務惡化的學校設下退場SOP,另一方面,為了讓財務尚可的私校及早規劃退場,《私立學校法》仍保留學校自主停辦的空間,然而,大漢技術學院停辦案的爭議,從土地與師生的安置卻都引來不少批評,更遭教育團體質疑,所謂的彈性實際上反倒變成漏洞。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