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運具行不行4–1】電動滑板車全球掀熱潮 台灣為何成為「先禁國家」

2024-06-24 08:00
遊客坐在行李箱車移動,但在台灣這種個人行動器具是禁止上路。洪敏隆攝
一名外國遊客騎著行李箱在台北西門徒步區引起路人注意,行李箱兼具代步輕鬆移動功能,正是韓國天團BLACKPINK在演唱會騎乘所帶動風潮的行李箱車,但是外國人不知道這種在國際間蔚為流行的個人行動器具,在台灣是被禁止上路。

不只是這種講究時尚的行李箱車「不可行」,這些年因為電動車產業蓬勃發展,為解決空污、交通壅塞,追求環境永續的目標,電動式「個人交通載具」快速發展,在每個城市的街頭巷尾都可以看到包括電動滑板車、賽格威、自平衡車、電動獨輪車等接續問世的運具,在台灣仍是禁止上路。

行李箱車是BLACKPINK帶動的風潮。翻攝自jennie的IG


事實上,政府部門有看到這類越來越多的新形態個人行動運具,2022年4月立法院修正《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69條,將設計承載1人,以電力為主,最大行駛時速25公里以下的自平衡或立式器具,歸類在「其他慢車」,定義為「個人行動器具」,並且將使用規範的權限交給地方政府,但至今仍未有縣市跨出第一步。

北高希望中央莫甩鍋 街頭早可見騎乘且亂象多

台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說,個人行動器具雖歸類在慢車,但北市認爲道路的車種已很複雜,已公告個人行動器具禁行於車道、人行道上,所以沒有上路時程的規範,重要的是,目前這些器具都沒審驗,沒有安全的認證,地方也沒能力審驗,若中央能訂規範最好,但中央似乎不肯。

高雄市交通局副局長劉建邦說,希望中央先訂規範再來推動,以免有安全性問題或造成市區交通混亂,包括是否該有第三人責任險、產品如何審驗等等,這不是地方就可以負起權責,當缺乏規範就上路會有後遺症。

在台灣街頭到處可見民眾騎乘電動滑板車。洪敏隆攝


據了解,交通部先前有找地方政府開會,表示會訂定指引,但到現在仍沒後續。《太報》詢問交通部運輸及監理司,至截稿也沒有得到回應。

個人行動器具流行已久,政府卻未積極思考屬性定位及管理方式,採取游走在法規灰色地帶的「管理」,衍生的是更紊亂甚至難解的交通問題。

台灣個人行動器具管理規範


儘管「個人行動器具」在法令上是禁止上路,只能在私人場域例如工廠、科學園區、飯店內,或河濱公園,校區等封閉區域使用,可是實際上,走在街頭到處可見民眾騎乘各類個人行動器具,而且出現很多違規亂象。

《太報》記者實地觀察雙北市街頭,電動滑板車因為便捷性,使用率情況最多,違規情況包括在騎樓快速行駛,在單行道逆向行駛,甚至在板橋車站內人潮擁擠,也可看到電動滑板車在人群間穿梭通行。有人騎乘賽格威則是邊走邊拿著手機觀看。

亂象一:電動滑板車在騎樓快速行駛。洪敏隆攝


亂象二:邊騎邊看手機。洪敏隆攝


亂象三:在單行道的武昌街二段逆向行駛。洪敏隆攝


台灣近4年,每年光是銷售電動滑板車約近萬輛,可是依照警政署的統計,這2年取締個人行動器具違規的件數是少之又少僅約千件,而且這還是包含沙灘車、高爾夫球車等違規上路的件數。

2023年7月起新增的個人行動器具傷亡事故統計,去年下半年共有1人死亡、38人受傷,很多就是在於使用者的行為不當,而且因為仍是不可合法上路的交通工具,台北市去年底就發生過警方處理男子酒駕騎電動滑板車闖紅燈車禍受傷,不能依酒駕送辦,只能移送公共危險罪。若被這些運具撞到受傷,也沒有第三責任險等保障。

個人行動器具及動力器具違規上路統計


日韓是看到問題訂定規範 台灣只禁不管問題更大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許雅荏指出,政府面對電動滑板車這類越來越多的新興運具,要看到人民使用及出現哪些問題,像日本、韓國就會從道路安全角度思考研議規範,例如日本騎乘電動滑板車會規定在人行道要按下慢速鍵,而不是都推給地方政府自行決定是否開放。

對於新型慢車,許雅荏呼籲中央,要打破法條邏輯的舊有思考,積極跟民間對話,訂定完整規範,另一方面也要搭配教育宣導,輔導地方積極建置慢車專用道,建立完善空間連續性跟指標,才能保障維護交通安全。

電動滑板車為何成為全球新形態運具


「會出事故不是運具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城市人電動車負責人廖明輝指出,政府與其擔心事故增加,為什麼不積極培養這些使用者更好的駕駛觀念,就像有客人買電動自行車問他「可以騎上人行道嗎?」他都會反問客人「既然知道是給人走的,為什麼要騎上去?」客人有這疑問,也是顧慮道路規劃仍以汽機車為主,廖明輝說:「這就是台灣交通的問題癥結。」

他觀察,買電動滑板車的客人有兩種屬性,一是攜帶方便,是接駁進出捷運的代步工具,免去要找共享自行車的租車或還車困擾;二是開車族作為停車場往返家裡的代步工具。且電動滑板車可以調速,包括人行模式時速5公里,低速模式10公里,高速25公里,如果可以建立正確觀念,制定良好規範,會是改善交通很重要的綠色運具。

台灣很多民眾已將電動滑板車當作大眾運輸或停車場的接駁代步工具。洪敏隆攝


研究永續運輸的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助理教授鄭祖睿在成大國土研究中心 「城市有事嗎」強調,國際上應對運輸淨零有3個指標「避免、移轉、改良」—避免不必要的旅次,移轉私人運具到大眾運具,改良以環境友善的運具取代。應打破目前政府一台燃油汽機車換一台電動汽機車的運輸規劃思維,微型運具有推動價值,主管機關應積極法規調整、詮釋及建立機制。

洪敏隆

【新運具行不行4–1】電動滑板車全球掀熱潮 台灣為何成為「先禁國家」

2024-06-24 08:00

一名外國遊客騎著行李箱在台北西門徒步區引起路人注意,行李箱兼具代步輕鬆移動功能,正是韓國天團BLACKPINK在演唱會騎乘所帶動風潮的行李箱車,但是外國人不知道這種在國際間蔚為流行的個人行動器具,在台灣是被禁止上路。

洪敏隆

【新運具行不行4-2】各國規範大盤點 運研所提「16歲以上+考照審驗」安全上路

2024-06-24 08:00

世界各國對電動滑板車的管理規範不一,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近期針對各國規範提出的研究報告,認為台灣最適宜採取新加坡管理模式,建議先開放個人行動器具於自行車道行駛及投保第三方責任險,且有鑑於鋰電池失火案例頻傳,運具應審驗符合防火規範,使用者也要先通過筆試。

洪敏隆

【新運具行不行4–3】亂停放超惱人!記取國外共享前車之鑑 有望成「最後一哩路」減碳利器

2024-06-24 08:00

這幾年到日本、韓國自由行,代步移動多了一個新選項「電動滑板車」,海外遊客沒有駕照,只要符合年齡需求,都可以透過APP租借。輕巧、方便是共享電動滑板車在很多國家蔚為風潮的原因,但衍生的車輛隨意停放破壞市容及阻礙交通,成為許多城市最困擾的問題。

洪敏隆

【新運具行不行4-4】就怕與行人搶道!台灣環境大不同 基礎設施仍待改善

2024-06-24 08:00

電動滑板車等微型個人行動器具,當作通勤通學的最後一哩路,日本、韓國行,台灣行嗎?反對民眾最擔心的是「安全」,憂心的不是駕駛人的安全,而是缺乏永續都市交通計畫,在基礎設施不足下,排擠威脅的是更弱勢的行人。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