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蒂作戰4-2】「眼不見為淨」是假的 一昧禁卻沒配套讓街頭被「菸沒」

2024-06-04 08:05
西門徒步區超商外面人行道垃圾桶,刻意拆掉熄菸盒,結果導致菸蒂置於垃圾桶上方,問題更嚴重。洪敏隆攝
1998年修正《菸害防制法》規定3人以上空間禁止吸菸、室內場所全面禁菸,吸菸場域轉換到生活四周,散落在水溝、人行道、花圃、後巷等城市各個角落,這些年政府環保單位只要構思「集菸桶的設置、空間的提供」,或是擬定買菸需有攜帶式菸蒂盒等配套措施,就會被批評是「暗示大家這裡可以抽菸」、「鼓勵大家吸菸」,也使得菸蒂亂丟問題非但未解決,甚至更加嚴重。

《菸害防制法》第16條第2項規定,除吸菸區外不得供應與吸菸有關的器物(如熄菸筒等熄菸設施等),但是「不處理吸菸者的吸菸需求」、「吸菸者在外要處理自己造成的菸蒂」的政策原則,實際上根本很難落實吸菸者將濾嘴「自律」(自濾),只是造成菸蒂亂丟現象愈來愈嚴重,街頭到處被「菸沒」。

台灣無菸環境類型


環境部曾研擬立法規範買菸者要自備攜帶式菸蒂盒。翻攝環境部宣導影片


環保署(環境部前身)曾在2010年研議規範吸菸族要使用攜帶式菸蒂盒,不只菸商、癮君子反對,就連衛生單位及禁菸團體都認為是「變相鼓勵抽菸」。

憂「變相鼓勵抽菸」 垃圾桶拆掉集菸桶菸蒂反亂丟

這導致這些年地方環保單位都很謹慎處理避免碰觸「禁菸政策」,有些行為卻是「矯枉過正」,導致菸蒂亂丟是更加嚴重。

《太報》記者5月實勘西門商圈武昌街二段徒步區,沿途40座行人垃圾桶大都有附掛集菸桶,唯獨靠近3間便利超商共6座垃圾桶被拆掉集菸桶,詢問清潔隊員得到答覆是「超商前面騎樓是禁菸區」。

荒謬的是,垃圾桶是設置在徒步區人行道,並非禁菸區的騎樓範圍,偏偏超商附近的垃圾桶,往往是吸菸者的「熱區」,卻不給熄菸設施的結果,導致一夜過後垃圾桶上方、周圍丟滿菸蒂,若下雨就被沖到水溝流入大海。

超商騎樓是禁菸區,但是很多民眾買菸後會在騎樓禁菸區外抽,環保單位卻將此抽菸熱區的垃圾桶熄菸桶拆掉。洪敏隆攝


西門徒步區的垃圾桶有附掛熄菸器的設置情況。洪敏隆攝


RE-THINK執行長黃之揚表示,2020年做「西門町吸菸者調查」,有很多吸菸者反映台灣禁菸區規劃,缺乏相對應提供設置吸菸區或集菸桶等配套措施。他認為問題出在「台灣缺乏系統性的禁菸區規劃,都是點狀式的推行,導致要在城市設置吸菸區這種鄰避設施更加難上加難。」

以台北市為例,目前戶外禁菸區超過2500處,但是定點吸菸區卻僅120處。

荒野保護協會親子團北五團指導員、旅遊作家「小花」吳成夫指出,環境政策應看其行為脈絡,台灣不可能實施全國全面禁菸,現有禁菸區雖有法令規定,但實情是警察看到那裏有抽菸者也不會取締,他建議應反向思考,先設置合理的吸菸區,才能進一步規範只能在該區域抽菸,才可真正杜絕菸蒂亂丟問題。

台北市在禁菸地方設置配套的吸菸區是不成比例。洪敏隆攝


找熱點要先了解癮君子抽菸意向 是否推回收制正反不一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也認為,環境部要推行「菸蒂不落地」政策,如何找到適當地點設置熄菸筒是成敗關鍵之一。她認為好的熄菸筒規劃,會讓吸菸的人聚集到那個地方,才能落實菸蒂不亂丟及維護安全。

「現在稽查、宣導熱點都在騎樓是搞錯方向。」黃之揚指出,從訪談調查發現很多吸菸者蠻在意別人眼光,會選在暗巷等處抽菸,這些不被重視的小巷街道容易累積菸蒂,有些人看地上很多菸蒂沒有清掃,會心想「不差我這一支菸蒂」,菸蒂會因為下雨沖到水溝,這種類似「破窗效應」是未來擬定熱區政策應注意方向。

黃之揚說,吸菸者還有很強的「羊群效應」,在戶外抽菸常是種「社交關係」聚集一群人,當一個人亂丟,就會產生後續跟著做的效應,應該分析吸菸者的行為,後續政策擬定及宣導方向才會有效益。

抽菸者很多會選在暗巷抽菸,是一直未被政府重視的吸菸熱區。洪敏隆攝


也有環團認為菸蒂問題應該從源頭管理,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建議,比照買米酒退押瓶費作法回收菸蒂,較有回收誘因。他建議每支菸應該要加收1元的回收處理費,一包菸等於要多支出20元,對於菸癮重每天至少1包的人,是不小的負擔,也才能提高他們願意收集自己菸蒂的意願。

不過,林清麗對此反對批評「超商員工已經夠辛苦,為什麼還要他們承受到回收菸蒂的有毒及味道的侵害?」

遏止菸蒂亂丟的現況執行盲點


押金制正反意見都有 環管署:若實施會走清潔體系回收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副署長劉瑞祥說,押金制有正反兩面意見,如果要研議回收,施行方向可能不是點「數量」,而是走清潔體系的回收方式,未來會研議討論,找到對社會最好的運作方式。

沒有良性溝通平台,是RE-THINK調查抽菸者反映普遍的一種聲音,最在意的是吸菸者的空間。黃之揚建議環境部,未來推動相關政策時也能夠讓吸菸者參與,也可以減少未來政策推動的阻力。另外,他認為不要再用傳統的警語,效果也有限,例如要讓大眾省思菸蒂對海洋的危害,可以提出「你會把菸蒂丟到魚缸嗎?」

林清麗另建議,政府開放新型菸品加熱菸,環境部在擬定「菸蒂不落地」政策時,應一併思考加熱菸載具如何回收等議題。

《太報》關心您
吸菸有害健康且害人又害己,為防止菸害、維護國民健康目的,請洽戒菸診所或撥打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

洪敏隆

【菸蒂作戰4-4】撿不完、攔不住 小朋友站上街頭!向大人喊話:別再亂丟「毒素」

2024-06-04 08:05

「薰頭莫亂擲,保護下一代」,6月1日週末下午在熱鬧的西門町街頭,荒野保護協會親子北五團「不落蒂」與台北市懷生國小「再見菸地」團隊小朋友,頂著細雨舉著牌子用國、台、英語向遊客高聲倡議。他們從撿菸蒂、設熄菸桶到設排水溝攔截網,認為力量還是有限,最重要是讓更多人看到他們的呼籲跟倡議,做出行為改變,「菸蒂不落地」才有實現的可能。

洪敏隆

【菸蒂作戰4-1】菸蒂好毒!泡水裡殺死一半的魚 台灣每年77億支流至海成大災難

2024-06-04 08:05

甫上任的環境部長彭啟明在立法院備詢初登場宣示要推動全國菸蒂不落地方案,指出「把人孔蓋當菸灰缸不太好,要改變」。事實上,菸蒂丟水溝影響甚鉅,台灣一年直接丟到排水溝的菸蒂量可能多達77億支,其對環境影響甚大,國外研究一支菸蒂浸泡1公升水中24小時,殺死水裡5成魚類,菸的濾嘴為塑膠材質不易分解,毒素終將隨著流水進入食物鏈回到人體。

洪敏隆

【菸蒂作戰4-2】「眼不見為淨」是假的 一昧禁卻沒配套讓街頭被「菸沒」

2024-06-04 08:05

1998年修正《菸害防制法》規定三人以上空間禁止吸菸、室內場所全面禁菸,吸菸場域轉換到生活四周,散落在水溝、人行道、花圃、後巷等城市各個角落,這些年政府環保單位只要構思「集煙桶的設置、空間的提供」,或是擬定買菸需有攜帶式菸蒂盒等配套措施,就會被批評是「暗示大家這裡可以抽菸」、「鼓勵大家吸菸」,也使得菸蒂亂丟問題非但未解決,甚至更加嚴重。

洪敏隆

【菸蒂作戰4-3】別再讓小孩幫撿大人菸屁股 北市昌隆里推「一濾回收」

2024-06-04 08:05

環境部長彭啟明宣示推動「菸蒂不落地」,台北市大安區昌隆里不僅已推動多年,甚至在今年(2024)4月11日開始,透過產官學合作推動「濾計畫」,在里內設置近20個海廢材料製作的濾嘴收集盒,「要將濾嘴丟在對的地方,才能解決問題」,除了分析菸蒂材質希望督促菸商負起社會責任,回收菸蒂經處理物加工為原材料,循環再生製造新產品。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