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的總統直播報告會上,正式確定義務役役期將回復1年,目前公開的架構來看,算是往正面的方向走。
此次義務役役期回復1年的三項主要內容,一是以後部隊將依照志願役與義務役,區分為主戰部隊跟守備部隊,另外還有民防跟後備系統。這是已經在走的方向,不過之前的變革都不很確實,尤其當前的民防跟後備體系接近千瘡百孔,能否透過此次調整,完善防衛體系有待觀察。
二為進行美式模組化訓練,被詬病的刺槍術提升為近戰綜合,都是正面的,這國軍內外皆有人提倡,此次藉由總統之口說出,意同成為國家政策,細節或有討論空間,至少在大架構下很難翻轉。
第三,義務役薪資提高到基本薪資,是非常積極正向的改革。以往受限預算,提高義務役收入一直被懸而不提,此次拍板定案,就不大可能再調降回去,算給役男一個保障。
由於配套措施跟細節沒有公布,很難給予具體的評斷,本篇只談大方向與概念,大致推測國軍想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就是兵源不足,尤其是基層士官,以往這是由義務役中挑選,而志願役中具有大學以上學歷的不多,役期下降為4個月後這問題就更嚴重了。從烏克蘭的案例可以看到,總動員後高學歷青年受訓,對現代化、電子化武器的上手更加快速,且較能深入理解戰術與戰略連繫,對前線的應變能力提高。
說白一點,就是要上手各式各樣的現代化武器,有一定的學識能力,是有非常正面的幫助。當然,我們不希望這將回到為過去,軍方只想找大專文書兵紓解行政作業壓力的藉口,這就要等施行細節與相關配套出來才能判斷。
其次,是守備部隊的數量湊不齊,之前在討論城鎮守備隊時,就有人算過,把志願役退伍數年內的算進去,防衛缺口還是很大。因為隨著少子化後,志願役數量也逐漸下降,而包含飛彈部隊擴增,高素質人力需求是提高的,這造成即使把剛退伍的算進來,主戰部隊的數量依舊不足。
連第一線部隊都可能有缺額,那守備隊就更別提,故役期回復1年的想法,並非這兩年才有。問題始終是出在待遇,以及訓練內容為何,過去的大量步槍兵塞滿海岸進行密集防衛,以數量換取優勢的思維已經行不通。現代戰爭很明確的,是要保存戰力,兵貴精不貴多,但不貴多並不意味越少越好,一台飛彈發射車的編制人員就是那麼多,加上其他協防單位,總還是要人員編滿。
但若義務役回復1年,任務主責守備與戰時協助各項民防任務,那麼就能大幅減輕志願役為主的主戰部隊壓力。
第三,筆者過去曾討論過,大幅增加義務役薪資,有其實質意義。現在經濟狀況對成績中後段的學生而言,找工作非常辛苦,很難有穩定的正職,就算找到了,薪資往往比最低工資高沒多少。若義務役待遇提高到最低工資的標準,那對剛畢業的中後段學生來說,就具有相當的吸引力,其中會有一定比例的人,判斷社會求職狀況後,選擇簽下去。也就是作為一種緩衝機制,軍方義務役變成一個選擇,既有穩定收入,也能計入勞保中。若新制改革後的軍方,訓練可以更加紮實,就多一條募兵管道。
當然,沒有配套出來也不敢說,只是依照現狀來看,若能朝向役期分段服役、選擇時間服役,那彈性就會更大。但這就是配與套裝課程、模組化訓練才能做到,是否能確實執行,有待觀察。
筆者僅看大架構,四平八穩沒有問題。但公開說帖似乎是想把過去的訓練內容,重新包裝再出發,依照軍方向來的習慣,不排除是想要舊酒裝新瓶,只想要大量義務役協助處理庶務,擴編部隊以增加軍官員額。
悲觀的看,軍方在一切沒有改變下,僅僅是組織調整,就能填補訓練人力,以及改革訓練內容,令人懷疑。到2024施行還有1年,軍方得展現決心,大規模培訓新型態的種子教官,投入經費到各式新訓裝備,並把幾無功能的後備體系重整,那麼還是能有不小的成功機會。
樂觀點看,由總統宣示的軍事改革,等於有上級壓力,至少軍方想要用過去的模式矇混,得要有更多花招才行。只要民意有持續監督,關注實質內容的變化,就算在2024年無法全盤改變,也是能朝正面發展,不是壞事。
畢竟台灣現在人力最欠缺的是海空軍與專業兵種,陸軍的缺額屬於戰略下相當後面的一環。確實,若全民防衛體制,從主戰部隊到守備、民防與後備體系都完善化,中國就不敢保證登陸後輕取全島,發起冒進的軍事行動。
就讓我們過一陣子看看,配套措施的出爐,是否是舊酒裝新瓶,還是有徹底變革的決心。
在全民國防裡,監督軍方是否落實,也是全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