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葉耀元觀點:少數服從多數 但多數暴力將被人民嚴苛檢驗

    2024-05-22 11:04 / 作者 葉耀元 /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兼系主任
    國會朝小野大,民進黨正面臨少數政府的挑戰。資料照,廖瑞祥攝
    因應國民黨與民眾黨在立法院提出的國會改革法案以及高達兩兆預算的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與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目前立法院內不僅僅有暴力事件,立法院外在開議的時候也有民間團體與群眾聚集抗議,擔心這些法案通過之後會讓立法院過度擴權,破壞民主的基本原則。

    跟蔡英文前總統的八年執政相比,民進黨正面臨少數政府的挑戰。畢竟在過去的八年,民進黨在立院擁有絕對多數,在國民兩黨有分歧的狀況之下,仍然可以透過其多數的席次成功地通過法案。但目前國民黨與民眾黨的合作,造成了朝小野大的局面,這勢必會讓民進黨想推動的法案窒礙難行,甚或是完全被忽視。

    國族認同分歧讓人民無法團結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賴清德總統520的就職演說中,「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這個民主社會的基本價值被提出覆述。雖然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也廣為多數人認同。但在執行上,卻往往碰到無與倫比的困難,甚或是在台灣社會尤其如此。目前國民黨與民眾黨的連線,在立院各委員會上直接透過議事程序沒收跟民進黨之間的議案討論,甚至是以此阻擋民進黨的提案,都重複的再發生。而這種窘境的幕後推手,可能要回溯到台灣社會的政治價值分歧點以及台灣民主制度的運行方式來進行剖析,一探究竟。

    5月21日深夜民眾聚集立法院濟南路上。廖瑞祥攝


    首先,國民黨過去的威權統治、國族教育、以及台灣錯綜複雜的歷史,讓即便已經民主化28年的台灣(以1996年總統直選為起點),在國族認同上依然有一定程度的歧異。換言之,如果整個社會對於自己的國家認同沒有足夠的共識,那人民自然無法在重大議題上團結一致,尤其是在那些涉足民主制度與國安外交的政策上。

    「如何保護台灣」人民觀點兩極

    除此之外,因應中共政權對台灣的威脅,以及台灣在國際社會上的孤立,讓民眾對於我國未來的走向與定位產生模糊。雖然近日研究發現,多數的民眾希望兩岸關係可以持續維持現狀,但面臨中共日益增強的文攻武嚇,台灣民眾在「如何保護台灣」這件事情上,有著兩極的觀點。一方面認為,台灣必須依循美國對中國的競爭政策,加大對中國的嚇阻實力;另一方面則認為可以透過經濟與談話,減低兩岸衝突的風險。而因為這兩條道路是彼此互斥的,這也就導致民眾在政治光譜上極化,彼此互不信任,互不合作,如同現今的立法院。

    作者認為,社群媒體的興起讓民意代表把議會當作表演的舞台。資料照,陳品佑攝


    再者,因為台灣在國會的選舉制度採取單一選區兩票制,而且透過多數決選出的區域立委的席次,大於透過比例代表制選出的不分區立委席次,所以對於多數的區域立委來說,如何確保下一次的選舉可以繼續獲得選區民眾的支持,就成為能否連任的關鍵。而因為民意在國族認同與意識型態上的兩極化,這些立委自然也必須跟著朝向政治光譜的極端靠攏,以確保自己可以獲得支持選民的青睞以及再次的肯定。除此之外,社群媒體的興起更是讓民意代表把議會當作表演的舞台,畢竟這樣才能證明自己有認真做事,有認真表態。

    國民黨正在宣洩8年來的不滿

    最後,國民黨與民眾黨近日鴨霸的行為,也可以解釋為是面對過去八年民進黨在握有多數政府的條件之下的一種情緒反撲。簡單來說,雖然當時民進黨有持續的黨團協商,但在最後立院表決的關鍵時刻,民進黨仍然可以透過其絕對多數的席次挺過自己的提案。換言之,國民黨現在就是把過去八年的不滿,在這短短新一任立院上任的三個多月,全部宣洩出來。雖然這並不代表這種多數暴力的行為是正確的,但至少在情緒上可以被理解。

    台灣民主運行缺乏「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的原則。資料照,陳品佑攝


    如上所述,這些因素造成台灣民主的運行缺乏「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這個原則,尤其是近日的立院的行為,更是最佳的佐證。但不管是執政黨或是反對黨都必須知道,如果雙方持續極化,甚或是激化彼此的對立,不願意透過黨團協商的機制來確保立院提案的完整性,以及該法案是否可以為多數選民認同,那持續使用多數暴力的政黨,最終還是要面臨人民在下屆選舉更為嚴苛的檢驗,更可能因此而得不償失。


    作者為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兼系主任
    葉耀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