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選舉「三腳督」激戰,最終由國民黨籍候選人蔣萬安拿下,也以就職日時43歲11個月又29天,創立升格直轄市後最年輕民選市長的嶄新紀錄,比之前的紀錄保持人陳水扁小了2個月又14天。蔣萬安當選台北市長,除了激發藍營士氣,也驗證實力與地位,未來勢必成為藍營中壯派領頭羊,如何拿出接班氣勢,改變令人詬病的「老人當道」問題,同時又讓中間選民看到國民黨改革的可能,蔣萬安贏得這一役,不是結束,而是扛起責任的開始。
1978年出生的蔣萬安原名章萬安,父親為前國民黨副主席及前總統府秘書長蔣孝嚴。由於蔣孝嚴家族自稱為蔣家後代,並在2005年改姓,許多支持者認定蔣萬安為蔣家「第四代」,亦即台灣威權時代領導人蔣介石的曾孫。因此,蔣萬安從政以來所走的每一步都深受「兩岸三地」高度關注。
不過,蔣家是蔣萬安的包袱抑或資產?蔣萬安在2015年挑戰國民黨立委初選,以政治素人姿態打敗尋求連任的資深老將羅淑蕾,替曾是羅淑蕾手下敗將的父親蔣孝嚴扳回一城,當時外界以「王子復仇記」形容那次的選戰。蔣萬安流著蔣家血液,「政二代」標籤也如影隨行,甚至被連結到祖父、曾祖父輩的威權、戒嚴等負面形象。當時蔣萬安表示,蔣家對他而言不是負擔也不是光環,而是血緣,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特殊的意義。
但正因這一層血緣關係,蔣萬安從政後身上有很多的標籤,比如「台灣最後一支貴族血統」、「留學精英」、「權貴公子哥」等等。蔣萬安這次參選,在著作《台北‧萬安》中自曝在矽谷的失敗經驗,第一年的律師資格考落榜、甚至在金融海嘯中被裁員、在美國為了讓一家三口有房住、有車開,他得早出晚歸的工作,意外引起共鳴,讓很多人發現,蔣萬安的生活原來跟你我沒什麼不同。
蔣萬安逐漸被撕下標籤也可從那一場電視辯論會後開始。國民黨政治人物口拙是被公認,以往在辯論會總會被大量扣分,因此選前面對白綠候選人喊話接受辯論戰帖,蔣萬安是最後一個同意。
但從申論環節開始,蔣萬安猛攻陳時中疫情軟肋;交叉詰問、媒體提問雖採守勢,但也不軟弱,遇到《三立電視台》提問意圖導向兩岸關係,蔣萬安立刻提高音量怒嗆蔡政府直到選舉才喊「抗中保台」,並以「中國鵬」為例,點出民進黨談到兩岸問題都是「綠能,你不能」的雙重標準。正面迎戰國民黨的軟肋,不僅未如預期失分,反而意外殺球得分,讓很多人眼睛為之一亮,對蔣萬安從無感開始有了關注度。
蔣萬安一直是國民黨在支持度仍在谷底環繞時,許多藍營人士希冀能成為新的藍營共主,也一直被輿論稱為國民黨的「儲君」。但是蔣萬安過去給人的印象較為保守,面對媒體總是先做足功課,沉穩說出用螢光筆標註重點的安全答案;對於黨內改革或是中壯派接班的企圖心也極為不足,幾乎就是乖乖牌,少了激情、多了距離,像極了跟大家玩不在一起的好學生。這也是為何剛投入市長選戰時總是被批評「佛系選舉」。
不過,選舉後半段,也許是選情逐漸加溫,開始凝聚信心,蔣萬安開始敢於「撒野」,堅持走自己的路。如登記參選不如過往是黨籍市議員陪同,而是選擇與競選團隊年輕人一起騎腳踏車前往,雖事後讓黨內有些不滿,但也顯示蔣萬安想要擺脫國民黨傳統包袱的決心,希望塑造一個「年輕、專業、溫和」的政治形象。
不論是在黨內碰壁或遭民進黨攻擊,蔣萬安最後仍然撐了過來。蔣萬安當選台北市長,除了激發藍營士氣,也驗證了蔣萬安的實力與地位。未來,他勢必成為國民黨中壯派領頭羊,扛起藍營改革重任。如何借助家族血緣獲得深藍「含淚」支持?又如何拿出接班氣勢,改變國民黨令人詬病的「老人當道」問題,並調劑黨內老中青間長期對立的關係?同時也讓中間選民看到國民黨改革的可能?蔣萬安贏得這一役後,將被以放大鏡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