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團團再見!19日中午離世 動物園不捨:判斷無法自主生活才放手,承諾全力保留標本

    2022-11-19 15:52 / 作者 陳玠婷

    大熊貓「團團」因腦部病變頻頻引發癲癇,在醫療團隊判斷之下沒有逆轉可能,今天(19日)忍痛決定讓牠在睡夢中離世不再受苦,而團團也在下午1點48分停止呼吸。臺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在3點記者會中表示,團團這幾天重新出現癲癇症狀,原以為施予抗癲癇藥物可以控制、提升牠的生活品質,不料今日凌晨病況愈下,經專家判斷牠未來無法自主生活,為了維護動物福祉才有此決定,動物園承諾會盡力保留團團的皮毛與骨骼標本,在不捨當中也為動物科學盡一份心力。




    圖片
    大熊貓團團因腦部病變部位擴大,且癲癇頻頻影響自主能力,在照護醫療團隊決定下讓牠於19日在麻醉中永遠沉睡,民眾得知支持但內心相當不捨。截自FB@Taipei Zoo 臺北市立動物園




    動物園交代團團檢查細節 為照顧動物福祉才放手



    下午2點,台北市立動物園大熊貓團團病逝消息傳出後,讓台灣民眾相當不捨,紛紛湧入動物園緬懷團團,並認同醫療照護團隊放手,讓團團不須再受病痛折磨。



    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在團團病逝記者會上表示,團團近日重新出現癲癇症狀,原本以為抗癲癇藥物可以幫助牠控制病情,提升牠的生活品質,不料今日凌晨1點5分、1點56分及3點54分癲癇再度發作,無法再進食。醫療照護團隊為牠進行生理基礎值檢查,以及麻醉送CT檢查,發現牠的腦部病變部位有擴大跡象,經檢驗數值比對與密切討論之下,認為團團即便從麻醉中甦醒,無法再恢復自主進食、活動的能力。



    曹先紹說:「在這狀況下,團團每天醒來的時間越來越少,不算好好活著,這樣不算照顧到動物福祉。」因此團隊決定讓牠在麻醉中沉睡,而團團的心跳也在下午1點48分停止跳動,宣告離開人世。



    獸醫主任賴燕雪表示,做出這個決定非常艱難,醫療團隊認為,團團的癲癇發作頻率高、用藥沒有獲得預期中的效果、紅血球變少成貧血狀態、肝功能指數上身、採食數量變少等等狀況之下所做的決定。曹先紹也補充說明,紅血球變少表示體內攜帶氧氣的能力變差,痛苦指數也會越來越高,相信醫療照護團隊都做了謹慎的判斷。



    針對團團後事處置,曹先紹說明,團團是有歷史印記的個體,園方會盡全力保存團團的皮毛與骨骼標本、活體細胞等等,也有考慮做生態標本,不過在此之前,基於為動物科學盡一份心力,團團將接受病理解剖,深入理解牠病逝的原因。至於長期關注團團動態的民眾們,園方將規劃紀念團團的相關活動,感謝大家多年來的疼愛。




    陳玠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