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看到那些把鮭魚肉吃掉了,留下醋飯的照片嗎?
連鎖壽司店優惠活動,姓名符合特定條件的客人整桌免費。有人特地改名字,有人用這個優惠大點鮭魚壽司,然後只吃魚肉。
對於這種事,有很多問題可以問。在個人層次,常見的疑惑包括:這是否不尊重商家米農、是否浪費食物、是否顯示了某種不好的人格等等。在社會層次,則可以討論這些改名的行政成本,算不算是商業公司應該要避免的外部性(externality)。
不過以下我想討論的是另一件事:
為什麼上述這些人是吃掉鮭魚肉,留下醋飯,而不是一起吃掉,或者反過來吃掉醋飯,留下鮭魚肉。
可能有人覺得答案再簡單不過:因為對他們來說魚肉單吃很好吃,比鮭魚壽司還好吃,而且這種美味體驗的邊際效益遞減效果非常低,讓你可以把鮭魚肉片大吃特吃吃到飽而不覺得膩味。(或者反過來說,說不定他們認為店家的醋飯不夠好吃,或者只是一種規劃商品的手段,用來平衡成本)
人人品味不同,什麼都有人喜歡。但坦白說我不相信所有丟掉醋飯的人都剛好是那種認為連鎖店握壽司上的魚肉片單吃很好吃且樂此不疲的人。在我看來,這些人留下醋飯而非魚肉片,雖然並非一定,但背後應該有個常見的原因:魚肉比較貴。
也就是說,發生在這類人身上的事情,不只是為了貪小便宜造成浪費,而且是貪小便宜而做了自己不真正享受的選擇:我本來可以吃對我來說更美味一點的鮭魚壽司,但我想,既然今天所有東西都是免費的,為什麼不只吃壽司上的鮭魚肉片呢?如此一來,我就可以吃下總價更高的東西。
若食物是免費的,當然是吃什麼都行,然而,在這種時候把目標放在吃下總價最高的東西,而不是吃下對自己來說最好吃的東西,在我看來很值得思考。
當社會替食物定價,這也改變了人對食物的看法。人人品味不同,同一個東西對不同人來說有不同價值。但是當同一個東西有同一個價格,價格一定程度決定了價值,讓一些人吃下更多他們並不真正享受的鮭魚肉片,而不是鮭魚壽司。這真的是字面上意義的「貪小便宜」,他們在乎的不是自己吃到的東西是否好吃,而是自己吃到的東西單價有多高。這種情況下,人們不只是貪婪,而是為了貪婪而犧牲自己的福祉。
當然,這並不是說這些選擇本身有問題或者沒意義。我知道有一些科學實驗顯示,人可能會因為相信自己的食物單價比較高,而覺得食物好吃,而我也可以想像這種選擇為當事人帶來其他效應,例如可以把相關照片po上網,和朋友分享這種有趣(儘管有道德疑慮)的ㄎ一ㄤ事。而且說實在的,你一輩子某次用餐時吃的是鮭魚壽司還是壽司上的肉片,這是很小的事情,不會對生活造成什麼重大改變,甚至會讓人覺得,光是細究這件事,都太刁鑽。
然而我也想指出,當我們思考社會對我們的價值觀做了些什麼,會發現類似機制的作用範圍不只是你的某次用餐選擇而已。發生在你和鮭魚壽司之間的事情,也發生在你和其他食物、衣著、車輛、家具,所有買得到的東西,以及其他人類之間。
在《成功的反思》裡,哲學家桑德爾(Michael Sandel)試圖說明,服從社會用財富和地位評價人的方式,並配合參加各種「人生競賽」,會讓你我的生活陷入壓力、痛苦和抑鬱。這些事情值得反思和注意,因為這些反應很多時候並非出於意識,而是出於直覺和習慣:我們只要一不小心,就容易開始用價格判斷眼前東西的價值,不管這眼前的東西是鮭魚壽司,還是其他人類。
用價格判斷價值方便快速,而且讓人有種客觀的錯覺,不過它也有缺點,像是:
當然,我也是上述一般人類,跟大家有一樣的心理傾向和偏誤。思考了這次事件,我也決定改變自己的生活做法,就從去可以吃到飽的餐廳吃飯時,不要真的吃到撐做起。
*感謝鄭丁嘉、hohoho、陳冠瑜和汪宜安給本文初稿的諮詢意見。
(本文為合作專欄,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