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補選剩下不到二週,相較於罷免前市長韓國瑜的熱絡氣氛,新市長補選選情相當冷清。
1日下午進行補選唯一一場政見發表會,三位候選人在電視前闡述其政策規劃和理念。不過,究竟新市長能為高雄帶來什麼新市政、高雄長久以來重工業和污染聚集的產業結構要如何改變,公民團體仍緊盯市長候選人端出的政策規劃。
2日,地球公民基金會舉辦講座,邀請多位學者針對高雄產業如何轉型進行對話。「高雄如何突破產業發展與環境污染困局?」新市長能否真正帶領高雄走出「又老又窮」、告別污染又低薪的局面?
地球公民基金會2日舉辦高雄產業如何轉型講座。(攝影/李育琴)
根據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鄭力軒的研究,針對高雄各產業類別的薪資調查發現,除了製造業的薪資與台北差距較小,其他各類產業的薪資水準都低於台北,甚至僅有台北的3/4。這樣的薪資結構造成許多高學歷青年選擇北漂。
不過為何高雄的薪資普遍較低?鄭力軒認為,這是由於高附加價值的工作都集中在北部,即便高雄擁有化工、航運、海洋等鮮明的產業主力,但這些企業的營運總部在台北,因此專業和高附加價值的工作也都集中在北部,高雄淪為產業的製造中心、機構分部所在。
鄭力軒認為,要做到產業轉型,實際應思考如何把產業中多樣化,且高附加價值的工作留在高雄,帶動產業的提升。高雄過去一直是個被計畫的城市,由政府決定要發展什麼產業,高雄應該思考自己要走的方向,掌握產業發展的核心。
顯然高科技是目前政府要發展的方向,並因應台商回流將新設產業園區。鄭力軒認為,橋頭科技園區號稱帶進自動化產業,但是不得不留意自動化可能使基層勞工工作消失,因此關鍵在於如何把這類高科技產業的研究、高附加價值的工作留在高雄,地方政府在引進企業給予優惠措施時,應更細緻地討論實際的產業內容規劃。
政大社會系副教授鄭力軒指出,需把高附加價值工作留在高雄,提升薪資水準。(攝影/李育琴)
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邱花妹則指出,高雄長期的重工業發展,如今已進入晚期工業時期,面臨各種挑戰,包括工廠設備老舊、工安風險增加、土水污染、廢棄物和居民健康風險等問題。2014年氣爆事件就把這些問題具體暴露出來,讓大家認清「高雄就是一個巨大的工業區」。
然而高雄的產業轉型還是要走從前的發展路徑嗎?邱花妹質問,在產業轉型中,政府如何因應氣候危機,又該如何妥善解決居民環境權和勞權間的衝突?她指出,高雄未來的產業轉型應做到社會轉型和公正轉型,以邁向永續發展目標(SGDs)為方向,新的產業規劃必須帶給居民居住正義和環境正義,同時勞工能獲得更有尊嚴的工作。
她說,審視目前市長候選人提出的口號,要以橋頭科學園區和新材料循環園區等規劃,來提高GDP、增加企業投資和工作機會、解決台商回流的五缺問題等。但這些傳統老路是否真能帶領高雄產業轉型?
「高雄的永續轉型,需要防疫等級的國家隊!」邱花妹指出,在後武漢肺炎(COVID-19)時期,政府投入大筆預算進行產業振興,應以「綠色新政」為目標,新市府應找出既永續又能提供好工作的產業類型,對於應淘汰的產業也能兼顧勞工權益。
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邱花妹認為,再引進新產業的同時,也應解決舊產業所帶來的問題。(攝影/李育琴)
邱花妹最後強調,今天高雄面臨台商回流,可能帶來新產業,然而舊產業的治理市長也必須面對。石化工業區周邊居民的生活品質要改善,雖然三位候選人都談到了空污問題,卻不見更詳細的處理方法。
而在薪資表現上可見在地人才沒有受到公平對待,產業轉型究竟為在地年輕人創造什麼新工作?還是一樣提供大工廠的職缺?如何創造讓年輕人發揮的工作機會,這些都是新市長上任後必須要面對,且市民要不斷質問的。
經濟民主連合經濟組召集人吳啟禎,從經濟學的角度去探討如何解開產業發展和環境污染的困局。他指出,產業發展和環境污染不一定只能二擇一,以石化業來說,我們並非要在石化業產值與污染之間取捨,而是希望能提高產值,同時污染能夠減少。
他指出台灣應走向管理學家波特(Michael Porter)所說的創新驅動社會。由個人內部的提升做起,社會集體合作達到整體提升,應關注的面向包括公共治理的品質、整體科技研發能量、產業組織與結構的水平、廠商競爭策略多元化。他特別強調政策規劃上要能協助拆解階級,讓勞工更有自主創新的動力,使整個社會成為驅動創新的共同體。
以北歐為例,吳啟禎說明丹麥在過往產業轉型中,從農工為主的中小企業,由下而上成功轉型為今天在全球畜牧業、風力發電等擁有強大的優勢。
事實上,轉型不會只是企業的責任,每個市民都必須參與其中成為共同體。吳啟禎說,高雄能夠完成首次直轄市長罷免,代表擁有強大的政治能量,這股能量應成為驅動城市轉型的能量。
而面對台商回流,政府即將在中南部地區劃設新的產業園區,究竟能促成高雄的工業轉型或成為環境破壞的破口,學者和環團都表示憂心。
論壇最後市長補選候選人吳益政及陳其邁政策召集人曾梓峰,分別透過視訊及在現場回應。吳益政強調產業轉型要考量氣候變遷,透過課徵燃媒稅等機制因應氣候危機,同時讓產業升級,此外對於如大社工業區降編議題,應透過市民共同討論,找出解決空污和勞權的方案去進行。
曾梓峰則說,陳其邁公開承諾過的政策,包括大社降編和大林蒲遷村等議題一定會做。而面對高雄產業轉型,污染問題的解決也不可妥協。
陳其邁政策召集人曾梓峰回應,高雄要產業轉型,污染問題也不可妥協。(攝影/李育琴)
作者:李育琴 文章出處:環境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