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胸痛、暈倒恐是死神來敲門!醫示警「洗腎、70歲以上」要注意

    2023-11-09 17:57 / 作者 胡順惠
    台灣是洗腎大國,醫師提醒腎友應每年進行心臟定期檢查。資料照
    主動脈狹窄是種慢性退化性疾病,有猝死風險,所幸隨著醫療技術進步,除了以往傳統開胸手術外,台北榮總10年前引進「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術後只要3天即可出院;醫師提醒,好發族群以70歲以上長者、天生心臟只有二葉瓣、長期洗腎病患為主,一旦出現胸痛、暈倒、心臟衰竭等症狀要儘速就醫。

    一般正常人的心臟瓣膜平滑,不過隨著年紀增長,可能會出現瓣膜退化且不可逆,北榮心臟血管中心結構性心臟科主任陳嬰華解釋,主動脈正常開口介於3至4平方公分,小於1平方公分就屬於嚴重的主動脈狹窄。

    陳嬰華表示,瓣膜退化是個緩慢進程,70至80歲長者出現退化機率約23.4%,若是較為年輕族群則可能是天生就只有二葉瓣,一般人心臟都有三葉瓣,發生機率僅1%左右,通常40到50歲就要進行手術,要特別注意的是洗腎患者退化速度是一般人的2倍左右。

    台灣洗腎人口多,北榮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張效煌提醒,洗腎人口十大死因中,第一名就是心臟病,因為洗腎病患的電解質有所改變,心臟血管較一般人容易鈣化,建議每年至少做一次超音波檢查,若懷疑有問題應該做進行心臟超音波檢查,應更加注意。

    北榮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張效煌(左)、北榮心臟血管中心結構性心臟科主任陳嬰華(右)。北榮提供

    至於主動脈瓣膜狹窄會有哪些徵兆?陳嬰華說,若出現胸痛、暈倒、心臟衰竭等症狀都要特別注意,若持續沒有接受治療,胸痛後平均存活約5年、暈倒約僅能再存活3年,若嚴重一點,像是走路開始喘、躺著也喘,還出現腳腫起來、胃口變差,可能僅剩2年,甚至有突然猝死的可能性。

    陳嬰華指出,主動脈瓣狹窄透過藥物治療有限,臨床資料顯示,若1年沒有治療,有50%死亡率,若僅靠藥物、沒有進一步手術導管手術,4年會過世,嬰即早治療,在還沒接受手術前,切忌水分不要攝取太多,喝2至3千CC就會肺積水,也不要吃太鹹,要記得按時服用藥物。

    據了解,因為健保資源有限,這類病患欲使用新型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採有條件給付,必須符合80歲以上、高風險族群等條件才能申請,若未符合申請條件就須自費,整體費用約介於130至140萬之間。

    北榮搶救回2名主動脈狹窄病患性命。北榮提供

    不過若病人年紀較輕、身體狀況佳,且有經濟上限制,張效煌建議,也能使用傳統開胸手術,傳統手術還是有健保部分負擔約落在10萬元以內,除非選擇特定瓣膜,差額在20至30萬間,且兩種手術的存活率差不多,差別僅是恢復時間長短。

    張效煌進一步說明,傳統大傷口手術要把肋骨一部份切開,等骨頭癒合約需2至3個月會恢復;新型導管手術則是手術隔天就會恢復許多,2週內就能恢復正常狀態。

    81歲病友黃先生現身不斷強調「真的非常感謝醫師」,他說,當初是因為運動時從階梯上跌倒才發現有這個症狀,以往爬樓梯6到7檻就要休息,現在可以爬到3樓,身體跟心情變得非常快活。

    81歲病友黃先生現身不斷感謝醫療團隊救回他的命。胡順惠攝

    另一位68歲胡女士也說,感謝醫師救她一命,本來只是心律不整問題,心臟沒有喘,但會蹦蹦蹦跳,其他醫院都說要電燒但也沒有把握,後來來到北榮才發現是左心室動脈狹窄,經過開刀成功改善病症,且手術過程也不痛,第二天就到普通病房,第三天出院也不用吃止痛藥。
    胡順惠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