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DNA解密4-1】癌末爸助攻找出疾病公式! 張家銘投身「基因學」盼救更多人

    2023-10-08 07:00 / 作者 胡順惠
    北榮婦女醫學部精準預防醫學學會理事長張家銘。廖瑞祥攝
    「雖然幫人治病是我的職業,不過我卻很不願看到有人生病!」北榮婦女醫學部精準預防醫學中心主任張家銘緩緩道出,多年前父親診斷出肺癌末期,當時他運用自身擅長的基因醫學知識,找出問題基因,建議父親接受標靶藥臨床試驗後狀況良好,深深體悟到精準醫療的重要性,希望能複製成功模式幫助更多人,跑在疾病前面先預防,就有機會幫助更多人免於病痛折磨。

    每個人天生基因不盡相同,每一條染色體中都藏著無數基因密碼,透過基因分析能預測出容易患上的疾病,甚至還能看出先天個性,屬於每個人獨一無二的「使用說明書」,不過舉凡健檢到疾病門診,一般人走進醫院幾乎都是為了已知疾病尋求治療,如果能在疾病發生前提前預測,是否就能為更多人帶來嶄新希望、減少病痛折磨?

    基因就位在一條條染色體上,透過大數據分析能看出容易得到的疾病。廖瑞祥攝

    張家銘接受《太報》專訪這一天,醫師如同往常戴上黑框眼鏡,親切笑著帶領我們窺探基因解密的重要儀器,原本想像應該會是在一間廣闊的實驗室中,沒想到推開房門後,竟只是一間僅能擠進2人的密閉狹小空間,且不時傳來機器運轉的吵雜聲,醫師笑得靦腆說道「檢驗分析一條龍作業,就我1個人」,他的這份努力堅持令人感動。

    張家銘專長基因體檢測,陪伴父親對抗癌末腫瘤後,深深體悟精準醫學的重要性,立志要將預防醫學推廣給更多人知道;他分享,幾年前父親發現是肺癌末期,不過當時透過化療治療效果不好,透過自身專長的基因領域,把腫瘤的問題基因找出來,透過制定特定的標靶藥物,免疫治療效果比化療高出許多,追蹤至今都未復發,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張家銘感性說道,雖然醫師首要目標就是幫人治病,但他最不願看到的就是有人生病,因為人生意義不該如此,透過多年臨床經驗發現,大部分的疾病都是先天有著疾病基因傾向,加上後天環境觸發造成的,如果能提早發現自己容易得到的疾病,提早制定對策因應,能大大降低發病機率,現在自己做的事,就是要幫大家解讀原生說明書。

    張家銘舉例,像是檢驗時,如果發現小朋友的個性較為細心、內向,家長就能更加理解該特性調整教養方式,以免造成孩子內心受挫,甚至造成長遠負面影響;若是檢驗出孩子容易過敏,家長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減低過敏源,像是避免孩子食用帶殼海鮮等,尤其2歲前是體質調整關鍵時間,因此建議越早檢測效果越好。

    張家銘將檢體放入機房的數據庫中,就能解開基因密碼。廖瑞祥攝

    如此重要的基因該如何檢測?張家銘說明,以往傳統的基因定序採「桑格定序」(Sanger),只能解開少數基因,不過現在已進步為「次世代定序」,透過2CC的血液或口腔棉棒採集,能將人的基因密碼排列出來,藉由電腦分析2萬多對基因、30億DNA序列,找出基因變異點,再比對美國國家衛生院管轄的NIH裡的3百多萬筆數據進行分析,整個時間約需1.5個月至2個月,迄今他已檢測超過5百個案例。

    基因檢測終身只須檢測1次,不過張家銘提醒,目前有些基因還是未知,僅能知道出現變化,但跟什麼情況有關還不知道,疾病能看出遺傳性向,但基因還無法測出未知部分,建議1年後再回來重新分析,因為資料庫約莫一週更新一次,重新檢測或許能有些新的發現。
    胡順惠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