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預告草案修正進口乳品的標示名稱,引發酪農業者反彈。示意圖。取自Unsplash
紐西蘭的液態乳在2025年將可零關稅賣到台灣,食藥署今(6/5)預告草案,建議將保存期限30天以上的進口乳品標示為「延長保存期限鮮乳」、「長效鮮乳」、「ESL鮮乳」,不過,草案一出卻引發國內酪農業者反彈,認為「鮮奶」、「鮮乳」等名稱都容易造成消費者與國產鮮乳混淆,痛批食藥署此舉等同「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開大門讓進口乳品大軍壓境,屠殺台灣酪農。
衛福部食藥署今預告修正「鮮乳保久乳調味乳乳飲品及乳粉品名及標示規定」草案,鮮乳產品如以適當溫度及時間組合進行熱殺菌處理後,於高潔淨度環境下近似無菌充填,保存期限30天以上者,品名應標示為「延長保存期限鮮乳」、「長效鮮乳」、「ESL鮮乳(Extended Shelf Life,延長保存期限)」。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本草案預告評論期為60日,以蒐集各界意見,除延長保存期限鮮乳標示預定自2025年7月1日生效外,其餘修正規定預定自2026年7月1日正式生效,以產品製造日期為準。
由於農業部日前曾向食藥署遞案建議此類乳品更名為「長效乳」或「長效鮮乳」,並建議希望以「長效乳」為主,酪農產業界則主張此類進口乳品應正名為「長效乳」,才能與國產鮮乳區隔,因此,今日公布品名出現「鮮乳」字樣,引發國內酪農業者不滿。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秘書長方清泉直言:「這完全是不義事件」,他認為這類進口乳品只要使用「鮮奶」或「鮮乳」字眼,都會容易讓消費者誤認等同國產鮮乳,方清泉批評食藥署等同「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直接開門迎接國外乳品大軍壓境。他重申,產業界支持農業部的長效乳命名,反對食藥署嚴重錯誤的政策。
台大動科系教授、乳業協會理事長徐濟泰認為,ESL 根本不該被定義為「鮮乳」,紐澳當地會刻意區分,就是要避免混淆,但衛福部卻要將ESL與鮮乳混為一談。他直言:「這是不合理的修正,更混淆了鮮乳的定義」,憂心此舉將中傷本土產業、變相鼓勵進口,更讓消費者混淆。
中華民國酪農協會常務理事黃國賓則直言:「完全不知道這些(食藥署官員)在想什麼」,他質問,如果進口乳叫做長效鮮乳,國內的鮮乳豈不是所謂「短效鮮乳」,他認為這樣的名稱好像在說國外的比我們國產的更好,因此他「非常反對!」
對於食藥署草案引發業者反彈,農業部畜牧司副司長李宜謙則表示,「尊重食藥署」,但他也重申農業部建議應以「長效乳」優先考慮,他強調支持產業有不同看法,也尊重產業向食藥署表達不同的意見。
乳製品品名要怎麼分?
食藥署預告草案進口乳可稱「長效鮮乳」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