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019年已通過同性專法,但受限法令仍無法進行人工生殖,圖為泰國女同志6月4日在曼谷同志遊行接吻。美聯社
台灣從2022年起出現「生不如死」的人口趨勢,少子化危機迫在眉睫,加上台灣2019年已通過「同性婚姻」法制化,《人工生殖法》修法浪潮勢不可擋,許多人認為現行法規限制單身女性、同性伴侶生育權利;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醫師曾啟瑞向政府喊話,台灣同意捐精、捐卵,卻以法規限制部分身份民眾生育權利,非常不道德也不合理,包括代理孕母等應全面開放。
《人工生殖法》在選前就掀起一波熱議,衛福部部長薛瑞元日前也透露,社會對代理孕母仍無共識,衛福部將在農曆春節後召開至少2場公聽會,蒐集各界意見,若大多數人建議人工生殖與代理孕母兩階段修法,衛福部就會先提出不包含代理孕母的人工生殖法修法。
曾啟瑞表示,台灣2022年已經出現「生不如死」的人口趨勢, 生產人數比死亡人數少7萬個人,後續缺口越來越多,且觀察到兔年生產人數竟比虎年還少,如果今年龍年生產率仍拉不回來,少子化危機缺口恐越來越大。
曾啟瑞指出,台灣人工生殖技術僅次於美國,成功率佔據第二,雖然台灣醫療先進,卻因為法規限制,同志與單身女性等有生育需求的人,只能到海外尋求協助,生育是基本人權,台灣不能以法律加以限制,這是非常不道德的。
台灣2019年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婚法的國家,曾啟瑞說,且台灣同意捐精、捐卵,卻以法規限制部分身份人民生育權利,這非常不合理,TFC基於醫療與社會需求,秉持「在有完善法規與配套措施」之前提支持全面開放代理孕母。
TFC三位醫師共同喊話政府鬆綁法規,從左至右分別為何彥秉、曾啟瑞、黃馨慧。TFC提供
據行政院性別委員會數據顯示,1975年女性平均22.3歲結婚、25.36歲生育;2021年30.4歲結婚、32.29歲生育;臺北生殖中心醫師黃馨慧說,現代女性不想那麼早結婚的因素包括經濟水平工作自主權提升、不受傳統框架束縛想生未必想婚、晚婚晚育身體負擔增加。
黃馨慧指出,在現行台灣生殖法規範下 單身女性、同性伴侶卻被遺漏,希望法規也能因應目前社會風氣修正,讓想生、能生的族群有選擇的機會。
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理事長、台北生殖中心副院長何彥秉也說,人工生殖法從2018年1月施行至今沒有修正過,部分人沒法被照顧到,據統計,台灣人工生殖受術妻年齡層提高,代表部分女性雖然年紀高仍希望追求生育,因此應該修法。
「生不出來難道就失格嗎?」何彥秉舉例,有些先天無子宮、子宮有嚴重問題、患有全身性疾病如癌症心臟與免疫疾病的患者也長期被忽略生育需求,另外,據國健署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有4萬9652人工生殖個案不孕原因中,有5千至1萬人可能有需要尋求代理孕母協助懷孕的高危險族群,代表人民的確有這部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