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校園中,老師要負責的不只是教學,繁雜的行政業務壓得他們喘不過氣。示意圖,取自Pexels
沉重、龐雜的行政工作壓得現場教師喘不過氣來,連帶影響人事穩定,更進一步影響教學情況,對此現場教師與教育團體紛紛提出呼籲,除了長期來說應該增補人力、簡化業務外,短期也應該透過數位手段,簡化疊床架屋的行政工作,至少避免一再重複填報同樣的資料。如今學校裡,老師要負責的業務已經不只是教學。繁雜的行政業務,讓教育界從幾年前開始出現「行政大逃亡」這個詞,做為因應,教育部也從2014年開始推動行政減量,減少各項訪視、視導,然而既有的難題還不知道是否解決,新課綱、新教育政策的各項業務卻又不斷疊加,卻再度壓得現場喘不過氣。
日前便有民間教育團體聯合發布調查結果,再度指出沉重的行政任務,讓教學現場難以負荷,在造成教師不快樂的前5大原因中,公文過量、政策要求就佔去3項,另一項則是認為缺乏支援。參與調查的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藍偉瑩指出,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影響教學品質,「不快樂的老師,要怎麼教出健全的學生?」
教師不快樂原因前五名。
她說明,如今學校裡的主任、組長「耗損」非常嚴重,往往因不堪負荷而不斷汰換,新接手的老師如果又缺乏經驗,對業務或法規不熟悉時,也無法消化上級的要求,只能把壓力也加到老師身上,比方要求配合、改變課程而影響教學,「最後受害的就是孩子!」
上百筆資料不斷重複填 「難道台灣數位能力不行嗎?」面對多年無解的行政大逃亡,藍偉瑩認為,除了設法補足人力、減少非必要的業務外,首先可以思索的方式就是透過數位、資訊工具協助,「至少先把重複的工作都解決。」
曾擔任高中教務主任的她解釋,照理說,學校每次開學後,都會蒐集完整的學生資料,並收錄回教育部中央的資料庫,理論上其他單位、民代有需要時,應該可以從裡頭直接調閱資料,但事實上每次有上級單位、民代要調資料時,往往都要學校再重複填報一次,也造成許多人力浪費,「但明明資料都在教育部的系統裡,難道台灣的數位能力不行嗎?」
面對教師的「行政大逃亡」,專家認為應該透過數位工具,將重複的工作都解決。圖為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遊行。全教總提供。
重複的填報工作,正是所有校務行政主管的痛。來自南部的國中校長宏哥(化名)就舉例,新課綱上路後,加上本土語言、雙語教學推動,學校多出許多額外的教學鐘點費,而儘管目前已經有既有的人事系統、排課系統,但計算鐘點費時,卻要再使用另外的平台,要把全校100多位老師的資料全部重新輸入,再加上所有人的課程表,才有辦法計算出鐘點費。
而在課程上,宏哥也指出,像國教署、教育局都會要求學校填寫課程計畫,但2個系統填報的內容其實大同小異,學校人員還是要再填一次,另外學校要申請計畫經費時,往往需要填寫相關的課程內容,此時又要再重複填寫,無法直接從既有的資料裡匯入。
行政慣例讓系統山頭林立 學者籲:要由中央層級解決對此,一名曾協助建置教育資訊系統的資訊學者表示,相較於戶政系統、健保系統,教育現場存在不同學制、學校類型,又有課綱與考試制度的變動,其實複雜許多,且過去缺乏統一規劃,都是由學校各自委託廠商建置,「有些現在的系統,是從古早版本改過來」,而中央新增的業務,又是教育部委託各大學建置,比方說新增鐘點費平台由清華大學處理,人力資源網是台中教育大學負責,中間卻缺乏一個能夠規劃、整合各系統的單位,「連是誰發號施令都不知道,要如何整合?」
學者認為,應該由中央政府整合教育體系的資訊系統,設法跟現有的系統介接資料。示意圖,取自南市教育局
他舉例,如各校通常都是先建立人事系統,但後來又需要計算出缺勤時,就要在系統裡增加功能,但人事系統可能由人事單位管轄,出缺勤可能是教務的範疇,主責機關不同,在公務體系的作風下,很難直接用同一套系統修改,「最後就是變成兩套系統,也不會覺得說彼此要整合。」
這名學者指出,若要整合,勢必需要中央層級,但關鍵仍在「要由誰規劃與執行」?比如韓國教育部底下,有國家教育研究信息中心(KERIS)負責整合,各校校務系統從頭到尾都有一個專責單位,回到台灣可以思考的是,要由政府整合、取代現有各個系統,又要讓各校都滿意其實很困難,所以可以思考的就是建立彙整、蒐集系統,可以跟現有的系統介接資料。
成功高中校長孫明峯則指出,系統、資料山頭林立,牽涉到的問題是過去國家行政系統數位化的過程裡,沒有分工、統整,有些資料屬於國教署、有些屬於教育局,又牽涉到各縣市之間的數位落差,以及個資保護問題等,因此難以統合,但台灣的學校數量其實不算多,除非有些學校有特殊需求,否則縣市間的差異越小越好,應該要由中央層級慢慢進行整併。
他舉例,校內同仁就常因為不同平台間資料不同步,而影響到業務推進的速度,而其實目前台北、高雄的校務行政系統,都已經開始集中化,會更方便,確實有些學校會擔憂,系統統一的話失去客製化功能,然而其實像現在,台北市系統下,有由學校主管組成的團隊討論如何優化,個別需求也可以在小組會議上討論、彙整,確保集中後仍能符合需求。
官方的整合還等不到,而在現場,其實不少學校已藉由數位工具協助業務。
蔡嘉興過去在高雄田寮國中擔任校長長達10多年,田寮國中是偏遠地區學校,行政人力有限下,蔡嘉興從10年前就啟用google公用行事曆,將每年、每個月例行事務設定好,時間一到就會自動提醒,此外也透過雲端協作平台,讓各處室之間共用行政資料,其他處室如果需要資料比方說做評鑑、寫成果報告就可以直接抓取,「這些都是避免因為人事更迭讓學校行政遺漏。」
官方的整合還等不到,但在教育現場,其實不少學校已藉由數位工具協助業務。示意圖,廖瑞祥攝
對於資料整合,教育部國教署則表示,已建立如「全國幼生管理系統」、「國民中小學教職員人力資源網」、「高級中等學校資料填報整合平臺」等系統,改善教學現場臨時性數據填報的負擔,以達行政減量。
行政編制多年未檢討 教團呼籲重新思考除了技術性的協助外,藍偉瑩也表示,更根本來說,《國民教育法》規定的學校行政編制,已經多年未曾修改,「但現在教學現場的複雜度遠高於過去」,包含行政加給、減授課程都要給予調整,如果無法在編制內給予人力,那是否可以像教官退出校園後,改補校安人員一樣,透過不同的編制給予人力?
她最後也呼籲,對於中央政策,地方也要根據各地屬性、環境,評估政策是否是當務之急,台灣各地其實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不應該概括承受,中央也應在兼顧地方需求下,給予發展空間,「其實每個單位都覺得自己只提出一點點要求,但全部集合到執行者身上,就會變成很大的壓力。」